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从历史来看,中国从来都有自己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观,经历了从"天下责任"观到"负责任大国"的转变。"负责任大国"的意识与目标,主要起源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情,国家实力的崛起、国家身份的转变、国家自身发展需求及国际社会的期待。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不断得到强化,中国对国际责任的态度经历了从犹豫到认同的过程,并且公开宣示将坚持积极而为,量力而行,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原则,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相似文献   

2.
现代国际关系历经威斯特伐利秩序、维也纳秩序、凡尔赛—华盛顿秩序和雅尔塔秩序的变迁。现代国际秩序以西方文明基础,由西方大国主导建立;大国在现代国际秩序扮演着复杂而多重的角色,是国际秩序的缔造者和维护者,也可能是国际秩序的挑战者或破坏者。现代国际秩序把西方的先进文明带到了全世界,但是其中也包含丛林法则理念,不仅给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苦难,也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全人类造成巨大灾难。近代以来,中国被动卷入西方缔造的现代国际秩序,长期遭受西方国家的侵略与压迫,但是二战后中国成为雅尔塔国际秩序的缔造者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为现代国际秩序贡献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和平发展、和谐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智慧,摒弃了现代国际秩序的"丛林法则",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吴翠蓉 《八桂侨刊》2011,(3):58-64,79
新加坡惠安公会作为新加坡众多同乡社团的一员,历经数十年发展,从独立前以为同乡谋求福利、参与社会公益、支援故乡革命和建设为主要功能,向独立后以继承传统价值观、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国际联系为主要功能的角色转变,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社团发展之路。通过探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的历史脉络,对于研究新加坡华社的发展和变迁将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外交战略理念的转变:由强调"斗争"到主张"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近二十多年时间里,中国外交战略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过去强调"一边倒"和"反帝反修"为主要内容的"斗争观",逐渐转变为当今主张的"国际合作"。中国外交战略理念的转变不仅是为了顺应当前和平、发展、合作时代潮流发展,而且也是为了实现我国和平发展和与各国共同构建和谐世界的需要。如今,中国倡导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观,推动以国际合作为基础的国际关系民主化,开创了以多边合作为主要特点的中国外交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林利民 《人民论坛》2020,(14):40-43
新冠肺炎疫情具有巨大破坏性,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非"人对人"的世界大战。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不仅将深刻影响人们的安全观、发展观、国际观、政治观,也将促使国际格局重新"洗牌"。疫情过后,世界地缘政治中心由大西洋地区向太平洋地区转移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世界力量对比将发生有利于中国和平崛起的变化,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将出现有利于非西方国家、有利于亚太国家的变化,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6.
张海燕 《新东方》2012,(5):22-26
从农耕文明向工商文明的转型,是近现代中国的重大历史转变,其中时间观的转变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而时间观最重要的转变就是从自然时间到商品时间的转变,转变的关键因素是时钟和劳资契约。时钟的产生及其广泛使用是工商文明的时间观的技术象征,资本—劳动契约是时间商品化的制度保证,时钟时间与资本—劳动契约共同造就了时间商品化,而时间商品化,可以说正是现代工商文明时间观的显著特征。在当代中国,"超稳定结构"造成的"文化迟滞"使得两种异质的文明和时间观仍将在当代中国长期共在,因此,如何理解和处理这种共在,仍将是今后文明、文化研究的重要论题。  相似文献   

7.
黄真  陈岳 《长江论坛》2009,(1):12-18
本文通过历史和现实三个时段(封贡体系时期、新中国建立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至今)的中国外交分析,得出两点结论:第一,自古代社会起至今,合作而非对抗是中国对外行为的基本选择。中国积极寻求与周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合作。第二,中国合作性外交的目的在于实现国际秩序和世界正义的统一。本文认为,封贡时期的东亚秩序本身就是正义的,维持秩序就是维持正义,中国在封贡时期的国际合作保证了秩序与正义的统一;新中国建立后到改革开放前,中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与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坚定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基本秩序,同时又通过反霸反帝反殖斗争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追求世界正义;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全面融入国际社会,参与国际组织,遵守国际规范,与世界各国发展全方位合作关系,同时又通过反霸斗争、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及建设“和谐世界”推动世界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权利发展与伦理变迁息息相关.西方权利发展的历程--从等级权利观到平等权利观、从神学权利观到世俗权利观、从自然权利观到实在权利观、从集体权利至上到个人权利本位,无一不烙有伦理变迁的印记.西方权利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伦理变迁的历史.在历史上,有什么样的伦理观,就有什么样的权利观.权利现象的不同历史类型,实际上也是伦理观的不同历史类型.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间,弗朗西斯·福山从自由民主制的坚定捍卫者转变为重视国家建构的审慎的自由主义者,推动了"历史终结论"向政治秩序论的理论演变。"历史终结论"的目的在于终结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历史,进而终结世界探索多元现代化道路的可能性。在当代,福山并未放弃"历史终结论"的基本观点,但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在事实层面上终结了"历史终结论",为发展中国家探索多元现代化模式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深刻转型,为青年成才带来新的契机与挑战,进而引起青年成才观的转变.青年的成才动因从理想型到务实型变换,成才路径从一元向多元的转变,成才过程从外力主导型到自我主导型的变迁,莫不展示了社会转型对青年成才观的巨大影响.这就要求社会各界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引导青年顺利转变成才观,与社会保持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国际时势变迁深刻影响海洋秩序构建。在新型海洋秩序视角下,我国需要在认清传统的以支配性与霸权性为特点的海权观念的基础上,积极倡导构建以平等互惠和合作共赢为精神实质的新型海洋秩序观,并以此制定实施科学有效的海洋权益保障政策。  相似文献   

12.
臧知非 《湖湘论坛》2011,24(3):103-109
儒学内容的搬迁既源自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也决定于儒生价值追求。从儒生价值观的层面了解儒学变迁更有助于把握儒学与历史实践的内在关联。秦汉之际,儒生的价值追求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转折时期,其表现就是以昔日圣王批评现实,转变为承认现实就是圣王之世,积极地为巩固现实权力秩序出谋划策。这个过程,从荀子开始,到董仲舒完成。儒学也最终完成了由现实的批判武器转变为现实统治的工具。只有历史地分析这一历史过程,才能科学地把握儒学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民政协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从成立至今,其功能已经发生了多次变迁,而每一次变迁都与执政党的意识形态息息相关。在新时期,执政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从发展来看,执政党的意识形态正在向"和谐发展型"转变,因而人民政协制度的功能也应随之变化,通过发挥利益整合、精英吸纳、民主协商等三大功能,实现从"平稳温和型"向"积极进取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中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历史变革,实现着民族的和平崛起。大国崛起的过程是不断融入国际秩序的过程。回顾中国与国际秩序关系发展的历史,总结现实的发展状态,能够为我们在未来的国际新秩序的构建中进行科学定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贸易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产品和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展望未来,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进一步扩大开放应做好"三个转变":打造研发平台,从单纯的引进技术向引进研发能力转变;寻求合作共赢,从引进外资为主向对外投资转变;扩大人文交流,从学习先进技术向借鉴先进微观经济制度安排转变。  相似文献   

16.
<正>"历史遗留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关键还是社会转型带来的利益调整、价值转变及国家与个体关系变迁重新激活了已然"封存"的记忆。在这个意义上,只要社会转型未能完成,"历史遗留问题"就始终无解。信访治理应该改变思维,不应再追求彻底化解积案,而应着眼于维持底线秩序。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农业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内部结构发生着变迁,其趋势是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从"中心化模式"向"中间化模式"转变。"公司 农户"这种"中心化"(centralized)的组织  相似文献   

18.
纵观我国知识产权体制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初步探索阶段、基本建立阶段、调整改进阶段和协调协作阶段四个历史阶段,其规律体现为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求变、从部门行政到跨部门协作、从学习借鉴到参与引导。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体制存在着职能配置碎片化、协调机制碎片化、执法体系碎片化、涉外应对碎片化等"形散且神散"的问题,难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知识产权体制改革已经刻不容缓,建议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实现从分散管理向部分集中的转变、从并行协调向统筹协调的转变、从分兵执法向综合执法的转变、从多头对外向涉外协同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在恰逢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回顾三十年来中国的发展变迁,有很多令人难忘和喜人的成就.从开放前的物资匮乏、人民生活贫困,到现在的物质极大丰富.三十年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总之,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成就是解放思想的结果,是实践的结果.改革开放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单一所有制结构向多种所有制结构共同发展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正>本书源于2014年由中共中央编译局全球治理与发展研究中心和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联合主办的"国际视野下中国共产党的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从来自中、德、美、英、澳、荷等国的数十名专家学者所提交的高质量学术文章中,精选出14篇结集而成。全书主题集中,视野广阔,辑成"中国共产党与意识形态变迁""地方政府与中国发展""社会治理与政治参与"三大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