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平 《法国研究》2006,(4):75-79
中国和法国相距遥远,一个是东方文明古国,一个是西方现代强国,她们尽管政治制度各异,许多价值观念不尽相同,但是,几个世纪以来,两国人民遥相凝视,希望相互了解,深入对方看个究竟。从16世纪末的早期传教士到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其间产生了法国最早的“中国通”。他们通过书  相似文献   

2.
一九七四年九月二十日到二十二日,在法国尚蒂伊多学科研究中心(Centrede Recherches interdisciplinaire deChantilly),举行了一次有法国、联邦德国、比利时、意大利等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学者参加的国际汉学讨论会。会议主题是十七——十八世纪中国同欧洲(主要是同法国及其他主要国家)的交往关系,尤其是中国对他们的影响。内容分三个方面:一、“哲学影响”,这方面提出的论文有《十六世纪到十七世纪中叶的中国哲学和基督教》、《伏尔泰与中国》,以及论述耶稣会士们如何看待和研究儒教和道教的文章。第二个方面是以“来自中国的艺术和科学”为题,讨论中国艺术和科学对欧洲的影响;其中《艺术家让·德尼·阿蒂雷(法国耶稣会士,汉名王致诚或巴德尼。——译者)及他对圆明园的描绘所产生的影响》一文,指出圆明园被这位传教士介绍到欧洲后,法、英、德、俄等国出现惊叹、崇尚中国风格的热潮,纷纷仿建中国式亭榭楼阁和宝塔。第三方面是关于“礼仪之争”问题的讨论;论文有《礼仪之争的政治和财政背景》、《新发现的有关中国礼仪的档案》等。会议总的看法是,在十九世纪以前,中国对欧洲的影响不仅胜过欧洲对中国的影响,而且“比多年来人们一般想象的要大得多”。全部讨论会文献以《十七和十八世纪法国驻北京传教团》为题,收入《启蒙时代的中国》丛书。《十八世纪中国文明对法国、英国和俄国的影响》是法国兰斯大学校长米歇尔·德韦兹先生在讨论会开幕式上作的报告。这篇报告高屋建瓴,言简意骇,立论新颖,颇有启发性。德韦兹先生是近代史教授,所著《十八世纪末的欧洲和世界》一书,已编入《人类的演进》丛书。下面是报告全文。  相似文献   

3.
“讨论欧洲模式”国际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于2007年6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举办了“讨论‘欧洲模式’”国际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外欧洲学界的专家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作为中国-欧盟“欧洲研究中心项目”的成果交流会,会议邀请了项目合作伙伴,德国曼海姆大学欧洲研究中心、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以及其他国内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欧洲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佳贵为会议致欢迎辞。他首先谈到了研究“欧洲模式”的意义: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速、世界多极化初现端倪的今天,“欧洲模式”在经济、政治领域中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对于欧洲自…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文学在法国》和《法国作家与中国》在欧洲各国中 ,中国文学在法国传播与影响不是最早的 ,法国与中国的直接交流要晚于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 ,但中国文学在法国的传播与影响却是最大的。法国是世界公认的欧洲汉学中心 ,而且没有一个欧洲国家像法国那样有那么多心仪中国文化、推崇中国文学的作家 ,没有一个欧洲国家像法国那样有那么多研究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的学术机构、团体与专家学者 ,也没有一个欧洲国家出版或发表了那么丰富的有关汉学研究的著作。因此 ,研究中国文学在法国的传播与影响 ,在中外文学比较研究中占有极重要的位…  相似文献   

5.
罗治平 《法国研究》2000,(1):135-139
法国是欧洲国家中广播电视事业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一。然而,与其他发达国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法国广播电视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的变革。80年代以前,法国的广播电视处于严厉的和井然有序的国家垄断和政府控制之下:8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上私有化趋势的增强,法国政府才放弃了对广播电视的集中管理,使法国的广播电视朝着“私有为主、公有并存”的方向发展。具体来说,法国广播电视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一、公私并营时期(1922-1945年)自1922年法国官方和私营电台正式播出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  相似文献   

6.
18世纪前期,法国的一位名叫圣·皮埃尔的神父写下了一篇长文《永久和平方案》,他认为,欧洲人最伟大、最瑰丽的向往就是要实现欧洲民族的“永恒和普遍的和平”,建立“一个恬静、和平的兄弟之间的社会”。神父的这个美好向往得到了同时代及以后时代欧  相似文献   

7.
在中法文化交流史上,保尔·克洛代尔(Paul Claudel,1868-1955)是现代法国文坛上介绍中国文化的第一人。在他之前,法国人所知的中国几乎全都来自传教士的书,而从克洛代尔之后,才有典型意义上的文人作家以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形式反映他们对中华文化的所触所感。可以说,“正是从克洛代尔开始,中国文化进入了法国文学中”。①克洛代尔是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及戏剧的后期代表人物,同时还是法国历史上有名的文人外交家,1889年被法国外交部录用,并于1895年踏上中华大地。他曾经前后三次在华居留,时间长达十五年,曾经在上海、福州、汉口、北京、…  相似文献   

8.
欧盟作为当今国际社会中最为成功的一个地区性国际组织 ,其发展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在欧盟全部的发展历程中 ,法国始终是推动这一地区性国际组织发展的主导力量。法国推动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法国的自身利益 ,通过建立“强大的欧洲”来加强地处欧洲中心的法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为此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 ,法国外交部长舒曼 ( RobertSchuman)就提出“舒曼计划”,建立欧洲煤钢联营 ,为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进入后冷战时期以来 ,国际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 ,欧洲一体化也面临着从经济合作进一步发展到政治…  相似文献   

9.
<正>为纪念中国欧洲学会法国研究分会成立30周年和复旦大学法国研究中心成立1周年,由中国欧洲学会法国研究分会、复旦大学法国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和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法国研究30年:中国学界的关注与思考"研讨会于2015年6月13-14日在复旦大学成功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联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上  相似文献   

10.
中英伦葩 《法国研究》2013,(1):33-36,23
法国作为欧洲推行高等教育改革的发起国和倡导国之一,其高等教育改革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教育改革都有借鉴意义。虽然法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但是在面对新型大学生“C-代”的教育方面,法国和中国都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本文从分析法国“C-代”的自身特征入手,介绍法国教育为适应这一代人的个性特征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探讨在中国高等教育的现实背景下,法国的教育改革对中国有哪些可借鉴之处,是否能培养出“交流、创新、合作”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1.
洛迦诺会议和法国的安全保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安全保障问题成为欧洲国际关系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法国外交的核心问题。洛迦诺公约确定英国对法德边界提供保证,这加深了法国对英国的依赖;小协约国集团被置于保证条约之外使法国的安全和欧洲领导地位受到打击;英法德三角关系中法国地位的削弱不仅对法国的安全而且对欧洲的和平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散居在五大洲自公元一千年开始至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法国华人的历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开始的。起初,在法华人的出现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法国华人人口的迅速增加并跃居欧洲首位。1975年,东南亚难民(其中80%是华人)在巴黎十三区形成中国城之后,由散居的华人形成的自主商业圈成了巴黎华人的象征。随着中国经济开放以及国有企业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大陆华人涌入法国。如今,华人移民问题已经引起法国,甚至欧洲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回顾法国移民政策的演变、法国华人迁移的历史、构成以及巴黎华人移民空间的形成与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3.
2012年国际政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多国尤其是一些大国将经历“大选年”,它们的政权更迭、政府重组和政策调整,将一定程度上改变国际关系的运作轨迹。作为欧洲乃至世界的重要国家,作为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战略伙伴之一,法国的政治变化引人关注。在5月落幕的法国大选中,弗朗索瓦·奥朗德领导的社会党击败执政的人民运动联盟,在时隔17年...  相似文献   

14.
北约东扩:历史地理规律的延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从德 《东南亚研究》2002,(5):49-53,63
北约东扩是“冷战”后欧洲地缘政治变化的主要事件 ,它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北约东扩有着久远的地缘政治理论根基 ,马汉的“海权论”、麦金德的“陆权论”以及历史上德国的战争地缘政治学和法国的地缘政治学理论无不包含了对欧洲权力意义的论证。本文旨在通过对“海权论”、“陆权论”及德国、法国地缘政治理论中“东进”的主张和新地缘政治学中欧洲联合思想的剖析 ,探究北约东扩的历史地理规律。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以来,欧洲移民问题由于下列事件迅速成为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2000年奥地利反移民的自由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受到欧盟其他成员国的联合政治制裁;同年在英国发生了死亡58名中国非法移民的“多佛尔惨案”;2002年,反移民的法国民族阵线党魁勒庞在总统首轮大选中获胜,震动了  相似文献   

16.
20 0 3年12月4-5日,“回顾与展望———纪念中法建交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和中国欧洲学会法国研究会联合举办。来自北京、上海、武汉、西安、天津等地从事法国研究的专家学者、在京的部分法国学者以及法国驻华使馆部分官员等共计9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围绕中法关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政治生活、法国经济、法国社会与文化以及法国国防与外交等五个单元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现择其要点综述如下。(一)中法关系与会学者首先对中法两国建交始末及其近4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与梳理,之后分别…  相似文献   

17.
一、中法关系源远流长 中法两国的最初的接触在13世纪中叶。1248年和1253年,法王路易九世两次派多名我会修士隆儒麦尔(Longjumel)和德· 卢布鲁克(de Rubrouck)到蒙古。他们回法国后写书,证实中国确实为“丝国”。1477年,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出版后也传到了法国。他描述的东方这一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相似文献   

18.
由欧洲联盟亚洲连接项目支持的“欧洲研究核心课程开发”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德国曼海姆大学欧洲研究中心、荷兰马斯特里赫特欧洲研究中心和中国澳门欧洲研究所为时3年的通力合作下已于今年9月份圆满结项。这个项目旨在为亚洲的研究生和青年学者提供一套标准的跨学科的欧洲研究高等课程。课程开发包括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师培训三个部分,项目协调人为欧洲研究所所长周弘。这套核心课程对中国的欧洲研究和教学的发展都将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加深中国对欧洲的了解,推动中欧关系的发展。“欧洲研究核心课程”是一门独特…  相似文献   

19.
简评《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段德智1789年法国大革命,是一场具有世界意义的政治大革命,是法国人民的也是全世界人民的盛大节日。马克思曾不止一次地强调过这一点,甚至说它“并不是”“法国的革命”,而是“欧洲范围的革命”,不仅反映了它本身发生的地区...  相似文献   

20.
与 1 7世纪的中法交流中介者—传教士一样 ,中国留学生在中法两国文化交流以及中国现代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这一群体的研究 ,除 1 9世纪 2 0年代的“勤工俭学生”之外 ,似乎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尝试梳理 1 978年以前“留法学人”的历史希望鉴往知今 ,对当代的留法教育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