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西部地区要重新认识自我,要让世界认识西部,应宣传能够让世界人民重视和喜欢的东西。西部要重新认识的东西很多。其中有个文化问题,即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这很值得研究。西部开发把文化资源挖掘出来,能够振奋人心。江泽民同志说“要富国强兵,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凝聚力靠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民族凝聚力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随着民族的产生而产生,并始终是—个民族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撑。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和谐社会的建立,都是以民族凝聚力的存在为前提。因此,离开民族凝聚力而空谈和谐社会建设,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在历史长河中激励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强纽带,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绵延不绝的精神力量,也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和重要保证。一、中华民族凝聚力与社会和谐程度息息相关具体地讲,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一种内涵丰富的合力,其中包括吸引力、亲和力、向心力,三个力的有机联系构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凝聚力与社会和谐程度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撑。在开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历史进程中,文化既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文化的繁荣发展,不仅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提高国民文化素质,而且能够凝聚民族精神,推动社会进步,提升国家“软实力”。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努力改造落后文化 ,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这对深刻领会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从文化上推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 ,强化“文化纽带”建设 ,充分发挥“文化纽带”增强亲和力、凝聚力、向心力的巨大作用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努力构筑“文化纽带” ,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祖国统一的战略任务。对于喀什…  相似文献   

6.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正确把握繁荣民族文化与发展社会经济的辩证关系。更好地发挥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先进文化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它顺应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代表社会发展方向,也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方向。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用先进文化整合民族文化是一个先进文化与民族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先进文化在不断吸收民族文化优秀成分的过程中充满生机与活力,民族文化在先进文化的引领下更具魅力,从而使中华文化更具魅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华民族充满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必要性 文化是一个民族文明发展的积淀,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升华,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民族间相互区分的重要标志.文化常常内隐于观念、语言、生活方式等外在表现形式中,并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大的影响效应. 文化关系一个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文化是一个民族团结在一起的精神纽带,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是打造民族归属感的尖刀利器,一个没有文化意识的国家,就像是一具行尸走肉,虽然庞大但只能任人宰割. 文化决定一个民族的价值追求.文化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但文化中的价值取向却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一个群体正是因为一致的目标才凝聚在一起,一个民族也正是因为相同的价值追求,才爆发出不竭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9.
魏恩政 《理论学刊》2008,4(2):13-16
文化这一概念,向来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综合文化的各种解释,一般都在广义和狭义的两个层面使用,而精神文化无疑是文化体系中最具活力、最光彩夺目的部分.文化是对人的再设计和再塑造,是人的存在方式;文化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是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相似文献   

10.
王海平 《前线》2008,(4):19-20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这明确了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定位,即是精神动力、综合国力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标志之一。从现代化动力角度来看,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靠的是核心价值体系支撑,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最具时代特征的应当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一定意义上说,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特征和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的力量深深烙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撑。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社会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近年来,我们立足龙山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经济发展的“交融”关系.充分绽放文化的独特魅力.努力做好三篇文章。  相似文献   

12.
培育西部民族地区积极的社会政治心理,就要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先进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高广大民众对政党、政府和政治领袖的认同度,以及对现行政策的政治认知水平,加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为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奠定最坚实的社会政治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培育西部民族地区积极的社会政治心理,就要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先进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高广大民众对政党、政府和政治领袖的认同度,以及时现行政策的政治认知水平,加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为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奠定最坚实的社会政治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个论断,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论述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充分肯定了文化对于我们民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图生存、求发展的重大作用。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和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文化是民族形成的一个主要标志,在民族的成长和壮大中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文化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它为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推动力。只有既不断增强中华民族整体对民族成员的吸引力、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整体的向心力、民族成员之间的亲和力这三股力量,又妥善协调好社会各层面、各个体民族和中华民族整体这三类主体的凝聚力,并将民族的共同心理、自我意识和民族精神这三种促成群体凝聚力的观念形态统一起来,才能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根祖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具有重要作用。运城市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具有大量中华民族先祖活动的遗迹和民族文化的渊源,这就在客观上决定了运城市在构建民族凝聚力工程中必然具有"根祖文化"的特色。因此,组建以"根祖文化"为特色的组织协调系统,大力发展以"根祖文化"为标志的旅游企业等,必然成为运城市实施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工程的特色内容。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并要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内先进文化建设对社会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当前,应当大力加强党内先进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思想文化,作为一定的时代精神的体现、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构成,对于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发展有着突出的价值整合功能和行为规范作用.作为当代主导思想文化载体和外在表现形式,邓小平理论以其思想的科学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其作为当代中国社会指导思想的地位和作用,全面而深刻地指导和影响着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和中华民族走向全面振兴,推动着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进步.本文拟从思想文化这一视角阐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历史作用.一、邓小平理论引导着全党全民的思维方式的创造性转化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每一次民族大融合,都增强和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一方面对当代民族凝聚力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力,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进一步加强了民族区域之间和民族区域内部的横向联系,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点因经济、文化、生活交流的广泛和频繁而日益增多,出现了更多的亲和现象,推动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化.  相似文献   

20.
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必须大力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不断开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一、文化是民族的基本特征,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根基,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每一个民族之所以作为民族而存在,一个重要的标志,就在于它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的一切形式和表现无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