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人民政坛》2013,(2):45-45
公方彬在2012年第29期《人民论坛》撰文《新政治观:创新点与突破口》认为,新政治观,实质上是以世界政治生态变化为参照,对政治意识、政治主体、政治行为与政治体制、政治权力运行诸内容所作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概括、新设计。一是重新解读政治信仰。新政治观的产生不是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推翻,而是顺应政治生态变化和政治文明发展作出的新解读,即避免在实现途径和阶段特征上与现实脱节,根本是为了提升其稳定性和恒久性,保证得到更加广泛、更为自觉的追寻。二是确立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将此视作新政治观的应有之义和必须完成的工作,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到制度设计和权力的运行,进而影响着思维方式和话语系统,它是国家认同的载体,也是国际沟通和相互认知的途径。跳出单一的以政治制度标准评价世界的误区,开始结合国家利益标准、伦理和法理标准等多种标准评价和解释世界。  相似文献   

2.
鲲水  敬言 《人民论坛》2013,(3):66-67
任何顶层设计方案必须能够构建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现在在哪、将来要到哪里去的大历史观,从而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话语权制高点当前,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已是众望所归。此前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在《人民论坛》杂志(2012年10月上)刊发"新政治观"一文,指出政治体制改革面临理论准备不足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六种顶层设计方案面临共同难题目前有代表性的政改顶层设计方案主要有六种,包括周天勇等学者的《攻坚:十七大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华炳啸的《超越自由主义:宪政社会主义的思想言  相似文献   

3.
墨家哲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诸多契合点。"兼爱"思想彰显了追求"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的道德取向,"无差等"的理念与社会主义社会人人平等、公平正义的观念契合,"天为法则"的政治哲学带有"民主法治"的色彩,"节用"思想表现出勤俭节约的精神,"尚农事"的主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富强"的表述。  相似文献   

4.
微时代的到来对思想政治工作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思想政治工作要学会"见缝插针",适应微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动摇。努力实现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新突破,用当今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民众。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中的一个理论难题。这个难题伴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产生而产生,至今主要形成了"单主体说""双主体说""主体间性说"三大经典论争和"抛弃说""统一说""破解说"三大最新论争。概括来说,这些论争的主要症结在于"能否将人理解为客体"和"客体能否安顿主体性"两大方面。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解决这个理论难题的"可能方案"是,将"主体—客体"分析框架进一步明确为"主体—中介客体—目标客体"。  相似文献   

6.
葛兰西的领导权思想重新界定了"同意"和"集体意志"的概念,在一种新的理论框架中讨论如何建构政党、知识分子和底层大众之间的有机关系问题,这对于共产主义政党如何培育具有大众认同基础和富有潜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方面,葛兰西的思想对于我们精准把握衔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理论与实践的关键点以及如何建构理论逻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另一方面,我们应在汲取葛兰西思想的基础上,建构符合中国历史、中国民族及中国现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从互联网发展的全局观出发,围绕互联网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互联网+"思维推进创新创业热潮、学以致用体现"获得感"来论述"定力、活力、动力、推力和合力",逐步形成党的网络政治动员思想,这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对正确把握新常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的基本内涵集中表现为四个方面,即"话语权物质论""话语权辩证法""话语权阶级性""话语权权力论",分别从物质生产能力的决定性作用、理论对实践的巨大反作用、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和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个层面对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话语权思想"深刻阐释了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的核心保障、掌握话语权与构建话语体系之间的辩证关系、非意识形态化与"意识形态终结论"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核心是政治话语权等重要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和管理工作中,要以物质实践和科学理论作为话语权之源,以"文明基因"为构建话语体系的出发点,加强阵地意识,勇于捍卫和扩大自己的话语权,牢固树立意识形态安全观。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以张思德在大生产运动中的牺牲、李鼎铭的精兵简政提案为例,阐述了为人民服务思想。其理论内涵包括"宗旨观""群众观""批评观""使命观""形势观""生死观""团结观""平等观"等。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中国化,展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精神风貌,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誓言,弘扬了社会主义的道德伦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贯彻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就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好集体利益与个人正当诉求的关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实现干群关系和谐,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点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如何处理好坚持社会主义思想与发展市场经济的关系,这是当前思想政治建设特别是干部思想政治建设面临的重大新课题。首先,要看到两者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坚持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建设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因为思想政治建设能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精神动力和政治保证。其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供了新的有利条件。比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倡的以公共利益为前提的本位利益观,能促使人们克服平均主义的物质利益观,树立科学的物质利益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倡的"义"和"利"相结合的价值观,能促使人们克服"重义轻利"的小生产价值观,树立"义"和"利"相统一的正确价值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倡的以互助合作为基础的新型竞争观,能促使人们克服尔虞我诈和你死我活的竞争观,从而树立起开拓进取精神与助人为乐风格相结合的竞争观,等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人的利益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一是人的利益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拓展的研究;二是人的利益发展和新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和应对路径的研究;三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利益本源、利益价值、利益人学基础的专题深化研究。学界研究的主要薄弱点及未来研究趋向是:应提高到以"人的利益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在关联关系"的研究范式来建构思想政治学,在具体的理论观点和实证研究方法上有待深化和加强。  相似文献   

12.
国际公平正义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国际公平正义理论、中国"天下大同"的传统思想与当今世界时代特征相结合,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和"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等一系列关于进一步实现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新理念新观点,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宝库,为世界各国解决国和国之间的矛盾争端、参与国际事务提供了可供借鉴的中国方案,有力地推动了国际公平正义理念和公正合理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要矛盾构成社会问题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必不可少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主要矛盾为思想政治教育制造问题意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所呈现的新特征为思想政治教育回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可能提出的新要求和产生的新影响提供了思路和依据。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调整自身以应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更加关注社会思想和价值观层面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实,要把新时代提出的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新要求和人们精神需求上的新需要结合起来,要继续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意识形态之争已经演变为价值观之争。面对以普世价值为主导的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中国当下出现了因价值观失衡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部分党员干部党性意识淡薄、部分国民信仰迷失、社会道德滑坡和信任危机等,亟待构建完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大学》思想解读"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我们认识到其内在理路和理论向度:即一方面以《大学》思想阐述其复兴传统、包容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和创新超越西方普世价值的内在理路;另一方面,以"中国梦"的内涵印证对其进行深入建构的理论向度。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价值观教育,是教育者为受教育者以某种形式提供一种价值观,从而让受教育者对这一价值观产生认同。价值观认同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即价值的经验认同、价值的理性认同和价值的情感认同。经验认同是以生活世界的伦理习俗为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践教学"的基础;理性认同则以逻辑概念、判断和推理为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论教学"的基础;情感认同是以审美活动为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王华超  应天民 《群众》2010,(7):43-44
<正>有西方战略学家认为:"中国崛起成为一个大之国,将是21世纪国际关系中最为确定的发展趋势之一"。这个看法应该说是有远见的。大国崛起,要有经济准备、政治准备,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观的新发展。其主要特点为继承与发展相结合、重点突破与系统完善相结合、比较与借鉴相结合。贡献体现在:创造性地提出了"政治文明"的概念;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和目标;倡导了经济体制改革优先战略与政治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以及"和而不同"的新型政治文明观。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提出在扶贫攻坚战中共产党人要抓住机遇,培养政治自觉。习近平的共产党人政治自觉观的基石是政治忠实观,核心是政治责任观,前提是政治适应观,途径是政治作风观,导向是政治价值观,目标是政治磨砺观。习近平政治自觉观的基本特点是视野的独创性、对于党的建设理论的运用发展以及实事求是的思想本质。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18,(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市委市级机关工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实施"政治对标""自我净化""思想引领""能力提升""文化活力"等五项工程,严格落实从严治党新要求,全面提升新时代机关人的高质量发展能力。一是实施"政治对标"工程,提升机关人的忠诚度。南京市级机关工委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维护和捍卫核心融入血脉,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记在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理念的关键是建构生态价值观。生态价值观具有三重基本要义:其一,生态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形态之一;其二,生态价值观是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内在尺度;其三,生态价值观是当代人类摆脱生存危机的生存法则。理解生态价值观的基本要义,是建构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