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批判精神和科学精神是台克思主义和哲学的精神实质,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之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是以其科学精神为基础的,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精神又是表现在批判精神之中的,因此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和科学精神割裂开来,而必须在二者的统一中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2.
传统科学哲学从研究文献和研究逻辑出发,注重科学知识,而缺乏人文因素,是一种典型的知识论哲学。科学的本质与核心在于其思想,人的创造科学知识的文化过程是哲学研究理应予以重点关注的问题,这是文化论哲学的研究理路。文化论哲学将科学看作为一种文化,并将人看作是科学文化之根。为此,从知识论到文化论将成为科学哲学研究范式的重要转型,这种转型将带来一种新的科学哲学范式,即科学文化哲学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赵喜军 《桂海论丛》2008,24(6):17-19
在改革开放历程之中.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从“实、真、人”的三个层面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摆脱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思想的束缚。它促进了实践理性的回归、实现了科学精神的重塑、加速了“斗争哲学”的终结、彰显弘扬了人本主义。它是思想解放的先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出独特和巨大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4.
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是所有哲学家必须思考的问题,历史上它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哈贝马斯试图以“批判的社会科学”弥合哲学与科学之间的鸿沟,使二者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一个合理化社会的到来.哈贝马斯对科学与哲学关系问题的论述使我们深化了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进而更准确地把握科学与哲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哲学是对人类精神最后支撑点的追求 ,这种追求的结果具体表现为人们思想中的一些根本信念、最高原则和一般方法 ,表现为人们对待整个世界的总的态度。这就决定了哲学的方法不能局限于某种实证的或纯粹直觉的方法范围内 ,而应是实证与思辨、分析与综合的统一。因此 ,那种企图依照某种具体的科学方法来建构哲学体系的做法 ,是不足取的。哲学思维和科学思维不加区别已经是很远的事情了。在哲学发展的初期 ,它是包罗万象的智慧之学的总称 ,这时的哲学与其说是哲学 ,还不如说是哲学、科学、甚至还有宗教在内的三者的混沌统一体。因为从文化人类学…  相似文献   

6.
科学史上的哲学批判可分为信仰性哲学批判和学术性哲学批判两种类型.信仰性哲学批判往往是一种以哲学批判的形式出现的对自然科学的政治压制或宗教迫害.学术性哲学批判作为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创造性活动,有助于科学家更新思想观念,筑牢科学创新的信念支撑;有助于科学家拨开理论迷雾,找到科学创新的有效路径;有助于科学家强化责任意识,把握科学创新的正确方向.学术性哲学批判是以批判者的知识结构和学术规范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7.
马兰 《理论月刊》2012,(6):37-40
当今世界,信息化生存已经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就象人的物质性生存需要哲学关照一样,人的信息化生存也需要哲学的关照,而这一关照的结果就是产生了信息哲学。信息哲学的兴起不但与信息技术自身的发展相关,也取决于哲学家关注点与视界的转变。信息哲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哲学,成为科学与哲学对话的新领域,促进了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科学哲学一直以来与实证主义、英美分析哲学存在着一种亲缘关系,但事实上,在欧洲大陆哲学中,现象学特别是胡塞尔的现象学也与科学以及科学哲学存在着亲缘关系,甚至能为后者的研究澄清基础并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导.对胡塞尔现象学与科学和科学哲学的亲缘关系、现象学的精神实质以及科学哲学的内涵和类型划分的说明,可以回答现象学在什么意义上可以为科学哲学的思考和探讨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李刚 《理论月刊》2012,(9):52-57
理查德,罗蒂在批判传统科学哲学的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另类科学哲学.罗蒂的另类科学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科学合理性、科学方法论、科学真理论、科学划界消解论等四个方面.为了重构传统的科学理性观,罗蒂区分了“合理性”的两种意义:强理性与弱理性.放弃标准的强理性观而接受实用主义的弱理性观,也就是放弃认为真理是某种我们应对之负责的东西的看法.在其新实用主义方法论中,通过遵循团体中心主义和效用基础主义来贯彻友爱原则,罗蒂力图让我们抛弃长期禁锢我们思想的镜式隐喻.在无镜的哲学中,彻底放弃对客观性的渴望,无需一种贯通各个文化的、普遍的合理性,而是将其他文化所提出的信念与我们文化中已有的信念重新编织在一起,用这种重织信念之网的办法来检验其他文化的信念.在罗蒂所憧憬的后哲学文化中,科学家将不再是客观真理的代言人而只是友爱的倡导者.罗蒂以“形而上学的安慰”和“历史的巧合”来解释科学划界的发生动因,试图消解科学划界问题本身.  相似文献   

10.
寻求超越意见的真实知识,发现背后的绝对实在不仅是近代科学的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由柏拉图建立的命题。罗蒂揭示了这一命题自身的困境,以及由它导致的科学与人文、事实与价值之间相互分离的二元论。同时罗蒂在对“传统哲学”的“思考”、“质疑”和“批判”基础之上阐释了“自然”、“真”、“实在”的基本概念,人文、价值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和后哲学文化的使命。其后哲学文化观凸现一种科学与道德“穿越”精神。  相似文献   

11.
张炜 《前沿》2011,(10):187-190
"五四运动"是中国青年人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爱国、民主、进步、科学"成为不朽的精神。90年后再谈五四精神,不仅要认识五四精神的历史意义,更要结合新的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传承五四精神,赋予五四精神新的内涵和精髓。"忠诚,勤勉,奉献,创新""建设、理性、科学发展"要求我们做到进一步发扬"爱国、民主、科学、进步"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理论加强思想引领,夯实基础建设,创新工作载体,坚持服务全体,进一步促进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周煜皓 《求索》2012,(9):133-135
自实证会计理论产生以来,关于其科学哲学本质和科学哲学定位的争论一直伴随其发展历程,而争论主要集中在逻辑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本文通过对科学哲学论域下实证理论学术论争的反思以及对科学哲学的评述,明确了其科学哲学本质为逻辑实证主义而非证伪主义。同时,对理论研究方法论的展望与探讨应当积极适应科学哲学的后实证主义转向这一趋势,重视非理性主义,关注社会心理因素,探索和实践符合当前科学哲学发展趋势的超越实证方法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曾经创造过历史的辉煌,然而,到了近代,却被西方远远抛在后面,留下了众说纷纭的"李约瑟难题"。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角度,选取中西哲学与科学之源头——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时期作一比较,从价值目标、思维方式、人与自然关系入手,以哲学与科学的迴流为突破口进行探讨,可能找出回答这一问题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科学哲学是科学哲学中历史主义学派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学派、反科学实在论反对科学实在论的结果。它主要表现为费伊阿本德的“无政府主义认识论”、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观和法因的“自然本体论态度”。后现代科学哲学的本质是要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的融合,但他们的理论取向并不是科学哲学走出哲学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李金锴 《人民论坛》2012,(23):206-207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广谱哲学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解读广谱哲学可以发现,贯穿其中的是现代科学理性精神。这种精神是广谱哲学构建哲学的现代科学形态、沟通自然科学家与哲学家的思维方式的桥梁和纽带。广谱哲学把过去凭"悟性"或"内省"才能把握的理论转化成了可组合模拟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20年前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是当代中国一次最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真理标准大讨论与邓小平理论两者密切相关,可以说真理标准大讨论  相似文献   

17.
钱伯华 《群众》2008,(5):25-28
今日中国,到了一个具有新的历史内涵和时代特征的重要历史关头——一个亟需紧扣科学发展、全面解放思想的历史时刻,一个只有全面解放思想、才能推动科学发展的历史阶段,一个必将全面解放思想、必能实现科学发展的历史时期。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要解放思想,并将解放思想视之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这一重要精神,积极投身新一轮解放思想的时代大潮,全力实现新时期科学发展的历史跨越。  相似文献   

18.
系统科学视域中的发展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科学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运动机制和过程 ,描绘了物质世界发展的立体图景 ,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提供了科学基础。只有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发展观 ,才能科学地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进化之谜 ,为人类寻找发展之路 ,把握发展机遇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9.
科学形态研究是科学哲学的重要内容。研究科学形态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科学形态既是科学存在和演进的形式,也是整个科学发展的阶段。科学形态的演进走着一条从古代科学到近代科学再到现代科学的否定之否定的道路,而世界各地区科学演进的道路是不同的。科学演进的动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当前科学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现代科学形态。科学形态研究对于实现科学发展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年前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引发了我国本世纪继“五四”运动、延安整风运动之后第三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次思想解放为我国全面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转折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我国经济学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政治环境。通过讨论确认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中国经济学界得以一次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