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嘉二次北伐中,西路军是刘宋唯一全胜的军队,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牵制魏军南下的战略目标,而且逐渐成为刘宋政局中举足轻重的地域性军事集团.在刘宋政治中尤其是在孝武帝朝.发挥着重要作用的雍州军事集团正是由西路军成长起来的,雍州军事集团正是以元嘉二次北伐为契机,开始迅速崛起并深刻地影响着刘宋政局走向.  相似文献   

2.
黄生秀 《前沿》2013,(17):196-198
毛泽东自始至终关心和关注着西路军,在西路军失败之前领导党中央对西路军展开了政治营救和军事营救,在西路军失败之后,又领导中央对西路军被俘红军指战员展开了各种形式的营救。文章对毛泽东的这些营救活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黄埔》2016,(6)
正北伐是孙中山先生倡导的武装斗争统一中国的重大举措,是他晚年军事思想的"高峰"和宏伟治国方略。孙中山赴韶关设立北伐大本营并主持北伐督师事宜,按史载有1922年4月和1924年9至10月两次。1924年9月,第二次赴韶关主持北伐誓师前后活动,是由黄埔军校第1期第1队全程负责警卫守护,从现存史料与回忆文章中,可窥视当年孙中山先生在  相似文献   

4.
吴昌华 《黄埔》2007,(3):42-45
第十九章 北伐成功 蒋介石北平哭陵 1928年2月,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在南京召开,会议改组了国民党中央机构和国民政府,蒋介石将党、政、军大权独揽一身: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国民党中央执委常委、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他号召“继承中山遗志,完成祖国统一”,决定进行第二次北伐。  相似文献   

5.
高兴国 《传承》2010,(3):14-15
西安事变爆发后,在主力红军军事部署重大调整的背景下,配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这一时期红西路军的军事战略方针。在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中央从全局出发,要求西路军东返,以配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应该说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1936年11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之九军兵殇古浪,是西路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当时就着重从战术指挥层面作了总结。然而,当我们通过实地考察,结合文献资料从宏观层面作全局分析时,就会发现西路军总部在指导思想、兵力部署、战机捕捉、利用地形等方面也存在一些教训:一是西路军提前集结部队,分南北两路西进古浪,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落实《平大古凉战役计划》关于"首先消灭平番、大靖间马步芳野外部队"的纲领,没有抓住横梁山一带的有利地形和战机,主动组织两个主力军歼灭追敌一两个旅,使敌有所惊惧,从而为红九军兵殇古浪城留下了隐患。二是红九军兵殇古浪,确实存在军事部署指挥欠妥,死打硬拼,没有及早组织突围等问题;从更高层面考察,西路军未能主动组织主力军协调配合,打击追敌,而把主要关注点放在凉州和谈和迅速西进上,也是西路军兵殇古浪不可忽视的原因。三是对红九军的整顿是必须的,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存在对军级干部处分过重的缺点。  相似文献   

7.
西安事变爆发后,在主力红军军事部署重大调整的背景下,配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这一时期红西路军的军事战略方针.在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中央从全局出发,要求西路军东返,以配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应该说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长沙分校     
《黄埔》2019,(3)
<正>黄埔军校在长沙先后两次办分校,即北伐时期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和抗战时期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长沙分校。由于这两个长沙分校没有渊源关系,故分述于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一、历史沿革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组成国民革命军兴师北伐,黄埔师生大多数投身其中。一路上,北伐军长驱直进,势如破竹。7月11日,唐生智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8军占领长沙。蒋介石感到形势大好,但深感军事人才缺乏。  相似文献   

9.
陈新建 《桂海论丛》2004,20(5):66-69
新桂系作为地主资产阶级的军事政治集团,他们参加国共合作的大革命,为巩固两广革命根据地,胜利进行北伐战争做出一定的贡献。但同时又追随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成为屠杀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历史罪人。新桂系由加入革命阵营到积极北伐,最后到叛变革命的政治嬗变,有着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除其作为地主资产阶级军事政治集团的封建性和阶级本性外,其投机革命的两面性则是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郑氏海商集团与荷兰东印度公司,是17世纪中叶台湾海峡最为强大的两股军事力量.荷兰东印度公司拥有强大的海、陆军,其武器装备代表着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而郑成功领导下的郑氏海商集团,虽然军队武器装备不如荷军,但在人员数量、训练水平、作战经验、战略战术指挥等各方面都要比荷军更具优势.郑氏海商集团正是充分发挥了这些军事上的优势,才能在17世纪中叶的台海霸权争夺中屡次挫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并最终从其手中收复我国神圣领土台湾.  相似文献   

11.
《春秋》2016,(5)
正中山先生历来重视山东的重要军事战略地位。在早期的革命战略筹划中,作出了"扼山东以窥北京"的战略定位;在民国元年的六路北伐中,围绕山东战线部署了三路北伐大军;在"二次革命"中积极鼓励和支持山东革命党人组织发动反袁军事斗争;在讨袁护国之役中,把军事力量组织、军事人员调配、武器装备购置以及薪饷资金提供等重点都放在山东  相似文献   

12.
国民党自前身同盟会发动民族革命,建立民国,到改组后联俄容共,东征北伐,这期间总体而言,是一个进步的政党。然而,抗战结束后,不足四年,将士倒戈,民不聊生,政治、经济、军事、情报,都败给了可谓“白手起家”的共产党,为何?《北平无战事》试图回答的正是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黄埔军校,是上世纪20年代我国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国共两党军事政治人才的革命摇篮.一批批热血青年奔赴黄埔,一批批革命军人从这里成长起来,他们在东征、北伐、抗战的疆场上,浴血奋战,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永不消退的黄埔精神.  相似文献   

14.
水新营  马吉光 《政策》2016,(1):54-55
<正>"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1937年3月西路军失败后,李先念任西路军工作委员会委员,负责统一军事指挥。同年底,李先念到达延安,先在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后转到马列学院学习。1938年11月,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谭政找李先念谈话:"先念同志,组织决定你到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当营长,你有什么意见吗?"当时红军改编为八路军...  相似文献   

15.
陈云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根据共产国际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决定,以"既代表共产国际又代表中共中央的代表团"团长的身份,于1936年底从莫斯科赴新疆接应西路军,将西路军左支队培养成为我军航空、炮兵等技术兵种的骨干,并为我党在新疆的统战工作做出了贡献.从1981年11月起,他以事件亲历者和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成员的双重身份,在两年内四次谈论西路军问题,以高度的责任心、科学严谨的态度参与了澄清西路军问题的工作,作出"西路军行动不是张国焘路线""失败也不是张国焘路线"的科学论断,为西路军恢复名誉做出了他人无法替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陈永清 《前沿》2013,(16):146-149
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第一次向中央提出请求军事援助是1937年1月4日,此时,西路军尚有万余人。而中央组建援西军是1937年2月27日,出发是3月5日,此时,西路军不足四千人,已经基本失败。从提出到实施军事援助已经过了三个月。文章分析了中央为什么迟迟没有军事援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于东 《黄埔》2006,(3):16-19
黄埔军校孕育的校军“黄埔军”,是国民革命时期的新型军队,是20世纪20年代国民革命军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国民革命军正是以早期黄埔生600人为骨干,不到两年即由两个团扩充为旅,进而扩展为两个师,再扩充为几个军,并以此作为基本部队,在两次东征后继而北伐,削除盘踞各省的军阀部队,建立起初具规模的国民革命政府中央军,奠定了统一中国的基础。北伐中,黄埔师生为前锋和主力,英勇奋战,建立了卓越的历史功勋。  相似文献   

18.
杨惠娟 《传承》2011,(30):8-9
西路军左支队在党中央的指示下,经过艰苦卓绝的长途跋涉,毅然走出冰天雪地的祁连山,到达新疆后组建成"新兵营",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化的军事技术,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一支英勇顽强、能征善战的红军部队。  相似文献   

19.
正北伐战争是为了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而发起。周恩来在北伐战争中积极动员和有力组织,从各方面全力支持北伐战争,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培养大量军事人才周恩来在黄埔军校期间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才,为北伐的胜利准备了人才基础。据聂荣  相似文献   

20.
一、出兵山东与退出济南始末20世纪20年代后期(1926年—1928年)的东亚政局和中日关系,处在一个风雨飘摇的大变局中。中日两国均在这一次动荡中进行了政权更替,两国的军事外交关系也开始进入新一轮的较量。1927年春夏之交,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先后出兵继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