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歸僑、僑眷現有四十萬。他們在海外的親屬有三百萬人,分布於世界一百一十九個國家和地區。近年來,華僑、外籍華人和港澳同胞在上海投資興辦的企業,佔全市現有“三資”(指中外台資、外國獨資、中外聯營企業)企業的百分之七十;投入的資金佔所有外資總額的百分之六十。華僑、港澳同胞去年捐助上海計人民幣六千六百萬元,其中百分之八十用於文教事業。八十二歲的邵逸夫先生現任香港邵氏影業公  相似文献   

2.
近年來,中國大陸僑務部門參與創辦或由歸僑、僑眷集資興辦的各種企業(通稱僑屬企業)已發展到兩萬二千餘家,擁有職工二十八萬人,成為一支引人注目的經濟力量。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政府就鼓勵華僑和歸僑、僑眷投資辦廠,支援國家建設。然而僑屬企業的真正興起,還是最近幾年痪牌呔拍昱d建的福建泉州針織廠是全國第一家僑屬來  相似文献   

3.
第一條為了盬o歸僑、僑眷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第二條歸僑是指回國定居的華僑。華僑是指定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僑眷是指華僑、歸僑在國內的眷屬。本法所稱僑眷包括:華僑、歸僑的配偶,父母,子女及其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以及同華僑、歸僑有長期扶養關係的其他親屬。第三條歸僑、僑眷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公民的權利,並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公民的義務,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歧視。國家根據實際情况和歸僑、僑眷的特點,給予適當照顧,具體辦法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有關主管的部門規定。  相似文献   

4.
東莞市地處珠江三角洲,毗鄰香港。全市人口一百二十五萬,祖籍東莞的海外華人、華僑、港澳同胞達八十餘萬,分布在六十五個國家和地區。市内有歸僑三萬餘人,華僑、港澳眷屬遍及千家萬戶。過去,爲了解决温飽,僑眷屬们用海外親人滙回来的錢買油、糖、面粉之類的食品;能爲兒女們增添些新衣服或買塊手表、買辆自行車已是很了不起的事了。到了七十年代中期,僑眷屬利用僑资才有所改變,但仍局限於改建些有小陽台的紅磚房,買一些像樣的傢俬,買台能摇頭的電風扇。如果誰能買得起彩電、錄音機之類的家電,誰就令人羡慕至極了。進入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之風早已吹遍東莞,彩電、高級音響及舖锦磚的小别墅對東莞市民來說,已經算不得什麽了。如今,東莞市的僑資應用,已發展到興辦企業,  相似文献   

5.
近幾年,山東威海市的僑資企業蓬勃興起。這個二十多萬人口的小城市,有歸僑、僑眷近萬人。從一九八○年至一九八五年的五年間,他們總共集資一百六十三萬人民幣,先後辦起了僑資企業十三個,從業人員一千五百多人,總收入達一千多萬元。威海,位於山東半島的東北端,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工業、港口和旅遊城市(本刊一九八四年第十二期曾載文介紹),也是一個物產豐饒的僑鄉。這裏旅居港澳的同胞和海外的華僑、外籍華人有兩萬多人,分佈於二十六個國家和地區,特别是旅港同胞最多。一九八○年以來,威海市僑務部門認真落實僑務政策,調動了歸僑僑眷建設祖國、繁榮家鄉的積極性。  相似文献   

6.
廣東省是全國最大的僑鄉,兩千乡萬的廣東省籍旅外鄉親以及兩千多萬的歸僑、僑眷是廣東省進行經濟建設的一大優勢。作為聯結這「兩千多萬」的羣眾團體——廣東省僑聯,在開放、改革以來,熱情為經濟建設服務,做了大量工作。據統計,十年來,由廣東省各級僑聯直接聯繫或協助引進的外資就有五亿美元;扶持歸僑、僑眷興辦的各種企業有一萬七千多個;協助旅外鄉親在僑鄉興辦的各種文化福  相似文献   

7.
近年來,梅縣港、澳、台、僑‘三胞’眷屬利用外滙興辦實業已成熟潮。全縣有六千三百多戶投資兩千七百多萬元人民幣,辦起了種養業、商業、加工服務業、運輸業和建築業,取得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梅縣是廣東省著名僑鄉,旅外‘三胞’有五十多萬人,他們在當地的親屬二十九萬多人。一九八○年以來,全縣共有十一萬多華僑、外籍華人和港澳同胞回國觀光、探親旅遊,先後捐款捐物,興辦家鄉公益事業,折合人民幣五千多萬元。梅縣‘三胞’眷屬辦實業主要形式是: 利用僑資興辦種養業,為發展山區經濟服務。城東鎮書坑村旅港同胞鄧光衡先生,一九八四年為他的親屬投資在家鄉興建幸福果園,同時成立城東光衡福利基金會,由鄧光衡先生提供无息貸款五萬元人民幣幫助當地一百多戶‘三胞’眷属開山種果。現在城東镇大多‘三  相似文献   

8.
僑匯是我國外華僑從事勞動和各種職業所得,用以贍養國內家屬的匯款,是我國外華僑的切身利益和廣大僑眷的生活依靠,是僑胞,僑眷的正當權益之一。同時僑匯對國家建設有積極的作用,對全國人民是有利的。特别是僑眷集中地區,僑匯對於繁荣地方經濟,發展文化公益事業,均有顯著作用。因此,各級幹部,特别是縣、區、鄉幹部,  相似文献   

9.
內蒙古是我國最早建立的一個民族自治區,地處亞歐大陸腹地,雖毗鄰蒙古和蘇聯,但其歸僑、僑眷及海外華僑、華人的人數却不算多——據內蒙古僑聯主席蔡國泰介紹——總共不過八萬人。不過,這些人分散居住在世界各地四十八個國家和地區,給內蒙古僑聯的海外聯絡工作帶來許多機遇。由於歷史的原因,內蒙古歸僑、僑眷同全國所有地區一樣,一度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一九八○年自治區僑聯一成立,立即着手調查區內歸僑、  相似文献   

10.
僑匯是我國外華僑從事勞動和各種職業所得,用以贍養國內家屬的匯欵,是我國外華僑的切身利益和廣大僑眷的生活依靠,是僑胞、僑眷的正當權益之一。同時僑匯對國家建設有積極的作用,對全國人民是有利的。特別是僑眷集中地區,僑匯對於繁榮地方經濟,發展文化公益事業,均有顯著作用。因此,各級幹部,特別是縣、區、鄉幹部,應深刻認識僑匯的作用,予以應有的重視。五年以來,國家對僑匯一貫是堅决保護的,並實行了"便利僑匯、服務僑胞"的政策。為了照顧僑胞、僑眷的利益,國家規定了合理的外匯牌價。在解放初期爲使僑眷不受物價波動的影響,國家製定了原幣匯欵及存欵辦法。在我國幣制穩定、某些國家幣制  相似文献   

11.
中國第一部盬o歸僑、僑眷權益的宨T法律——《小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盬o法》已經七屆全國人大砃瘯谑宕螘h審議通過,一九九○年九月七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發布命令頒布,自一九九一年一月一日起拖行。這部法典的頒布,牽動着國內三千萬歸僑、僑眷和海外四千多萬華人、華僑的心。為此,本刊記者訪問了全國人大砃瘯蔽瘑T長、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主任委員葉飛先生。葉飛先生是一九一九年由菲律賓回來的老歸僑,至今還有親人在海外。他對僑民情况非常熟  相似文献   

12.
塞上歸僑心     
內蒙古自治區地處中國北部邊陲,自然條件和生活環境都比較艱苦,但生活在這里的四萬多名歸僑、僑眷却在勤奮開拓自己的事業,共同譜寫出一曲創業者之歌。“我是中國人……”在內蒙古採訪中,常有歸僑給記者講述當年他們放棄國外的學習或工作,為了民族的解放和祖國的建設事業,毅然別離自己的父母和家庭,返回中國的情形。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安溪、南安、永春三縣交界處的僑鄉華美村有五千人,歸僑、僑眷佔百分之七十多,旅外僑親達一萬五千多人,一半以上在菲律賓,其他的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及港澳等地。華美村在外鄉親多,海外聯誼活動也多?逖Y成立了由歸僑、僑眷和退休老敎師組織的僑務小組。每逢僑親回鄉,他們就主動登門拜訪,與僑親座談,介紹家鄉建設情况和遠景規劃,傾聽僑親對故鄉建設的意見和建議。華美的旅外僑親,早年遠涉重洋,對故鄉的一草一木,無不魂牽夢繞。早在一九○九年,華美旅外僑胞就捐資辦起了華美小學,後又捐資創  相似文献   

14.
在僑鄕大埔和福州,分別流傳着廖老、劉老助人為樂的故事。廖斯侖把歸僑當親人“柳毅傳書”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古老故事了,但流傳在廣東大埔縣的“廖老傳書”也許沒幾個人聽說過。廖斯侖,今年六十七歲,曾任大埔縣歸僑聯合會主席錾M?切身感受過海外赤子離鄕別親之苦。他於一九七九年到縣僑聯任職後,即主動爲僑屬尋親牽綫搭橋陙?他親自爲全國十多個省市的歸僑、僑眷發出數百封尋人信函,已使八十多戶失散的親人重新取得了聯繫,因此被廣大歸僑、僑眷熱情地稱爲“當今柳毅”。一九八六年他被評爲全國僑聯工作積極分子。在他的帶動下,縣僑聯一直把爲僑屬尋親看作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縣僑聯與近十個國家和地區的五十九個華人團體及十七家華文報刊取  相似文献   

15.
不少海外僑胞或許還記得,以前回鄉探親,馈贈親友的物品只能肩揹人抬過海關,然后還得長途运輸,不但備嘗艰辛,而且又有損坏之虞。所以對開展「在外售券、境內提貨」的業務極表歡迎。中國華僑旅遊僑汇服務總公司(以下簡稱「中僑總公司」)因為向僑胞提供在探親旅遊過程中的購物方便,已與他們結下情誼。有讀者來信問及這家專門為僑胞服務的公司的業務情况。為此本刊記者特地走訪了中僑总公司總经理李葆林。下面是答問記錄:问:中僑公司可為哪些人提供服務?答:本公司是一九八四年十一月成立的,以華僑、港澳同胞、台灣同胞、外籍華人、居住在中國的外國僑民、出國探親的中國公民以及歸僑、僑眷為主要服務對象。問:貴公司可以向他們提供哪些服務?答:本着「顾客至上,服務第一」的宗旨,本公司的業務是根據顧客需求而不斷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四年十月,青島第一家僑資企業宣告成立。之後,僑資企業便似雨後春笋一般發展起來,在輕工、機械、電子、食品、服裝等行業中註册的僑資企業已達九十七家,佔了全市外商投資企業總數的百分之七十多,投資總額爲三點二五億美元,僑資企業的從業人員也有四千多人。真誠合作出效益投資額七百萬美元、年出口額一千多萬美元的澤青公司,從接洽到簽約成交僅四個半月,而後到全綫開工生產也僅十四個月。如此高效率的一大原因,是中外雙方真誠的合作。位於膠南縣城的青島澤青實業有限公司,是  相似文献   

17.
江蘇省蘇州市華僑福利基金互助會是僑胞互助性的民間福利組織。市僑聯主席莊榮輝先生說:“回想當初,我們曾走訪過所有歸僑和一部分僑眷,發現這些家庭由於種種原因生活有一定困難。作為聯繫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的羣眾團體,市僑聯理當幫助他們解决困難;但是手頭無錢,有心無力。在這種情况下,經一些僑界知名人士倡議,建立了基金互助會。”捐贈自願用之於僑市僑聯華僑福利基金互助會是一九八七年底成立的。它的宗旨是“團結友爱,扶貧濟困,  相似文献   

18.
南陽市是河南省重點僑鄉之一。南陽市僑辦、僑聯注意解决歸僑、儒眷的實際問题,使他们的生活條件得到改善。早在一九八四年,南陽市就安置了四户二十九位從蒙古回来的華僑在厂礦就業,並爲他们免費提供了较好的住房及傢具、自行車等生活用品。南陽捲煙厂的蒙古歸僑唐士和夫婦有七個子女,生活比较困難,僑辦主動和厂裏商量,每月除工资、獎金外,另補助他一百元。在僑辦的多方帮助下,學校免去了他幾個子女上學的學雜费;煤建公司破例發給他家兩個煤證,保證了他全家的生活用煤。爲了解决旅美華僑吴梅芳女士的家庭房産  相似文献   

19.
福建安溪縣中外合資企業鳳華製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僑眷葉秀元被人譽稱為“運動短褲大王”。該公司年產運動短褲數十萬打,暢銷世界二十六個國家和地區。因經營成功,一九八九年  相似文献   

20.
自從中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在平等互惠的原則下,中外合資、合作和独資企業(簡稱「三資」企業)以及來樣加工、來料加工、來件装配和補償貿易(簡稱「三來一補」企業)在大陸得以迅速發展,而華人、華僑、港澳台同胞的投資(沒有規範的名稱,習慣上叫它們「僑資」)却佔據了很大份額,達八成以上。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有關資料統計,僑资企業數量最多的行業是工業,其次是房地產、公用事業、居民服務和諮詢服務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