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简论共产党领导的山西抗战牛崇辉,郭翠香本世纪二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由中国东北踏进了华北,山西首当其冲成为抗日前线,以其恒山、五台山、管涔山虎踞北部,以太行山、太岳山、吕梁山龙磐南部,置平型关、雁门关、娘子关为雄关锁钥,构成了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战...  相似文献   

2.
华北是我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的发端和中心地区,也是抗日战争的最前线和主战场之一。华北抗战局而的开创与形成,对于整个抗日战争的坚持、发展和胜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促使华北抗战局面开创与形成的一个最根本的条件,就是刘少奇领导中共中央北方局卓有成  相似文献   

3.
一、西安事变前,张闻天是遭蒋抗日方针的主要决策人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在张闻天的住所举行。会议仍然坚持抗日反蒋的策略口号,即“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在会议中,张闻天与毛泽东“完全站在一条战线上”。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华侨的爱国救亡活动周勇抗日战争前后,侨居世界各地的华侨有一千一百多万人,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震动了海外赤子的心弦,他们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从各方面支援了祖国的抗日事业。抗战刚一爆发,各地华侨很快就组织起来,在欧洲成立了“欧洲华侨和...  相似文献   

5.
1936年12月12日爆发的西安事变,是我国由内战到全国对日抗战的转折点,具有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引起我国内外阶级关系的重大变化。中国共产党曾先后尽力支持马占山将军,蔡廷锴将军、冯玉祥将军、傅作义将军所领导的局部抗战;长期领导东北抗日游击战争;还派出江西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中央红军为进入抗日前线的东征。在上述的英勇斗争中,吉鸿昌、杨靖宇、方志敏、刘志丹等杰出的民族英雄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中国共产党还适时地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得到人民的热烈拥护。群众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准备开赴抗日最前线。不  相似文献   

6.
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唯物辩证法盖运丰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大放光彩。在纪念中国抗战胜利五十周年的的侯,重温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司战略问题》等光辉著作,可以看出。唯物辨证法对指导抗日战争,夺取胜利...  相似文献   

7.
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把工作重心放在广大农村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同时,十分重视开展沦陷区的抗日斗争,特别是被日军占领的北平、天津等重要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工作。1938年9月,党成立了平津唐点线工作委员会("点"指的是北平、天津、唐山三个城市工作委员会,"线"指的是北宁等铁路沿线党组织),有力地加强了对天津等沦陷区城市工作的领导,推动了华北敌后抗战的  相似文献   

8.
(一)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特别是一九三五年“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和其它帝国主义以及国内各阶级各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降到次要的地位。当民族危机到了严重关头,不仅工人、农民、学生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要求抗日,而且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内部也逐渐地发生了变化。在国民党内部的矛盾斗争中,这时的主要矛盾集中在是抗日还是投降的问题上。在抗日派内部,矛盾又集中在是积极抗日还是消极抗日,是联共抗日还是先“剿共”后抗日的问题上。随着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锐,整个形势开始向着有利于左派和抗日派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20,(8)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在这一过程中为后人留下了诸如军事工事、指挥机关、纪念碑刻、烈士陵园、墓地及后期修建的纪念馆园等抗战遗址遗存。然而通过田野调查和访谈深刻地感受到抗战遗址遗存的保护和利用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铭记历史、传承抗战精神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更加科学地保护、更加合理地利用抗战遗址遗存。  相似文献   

10.
王贞勤 《侨园》2013,(7):72-73
<正>半个多世纪前的抗日硝烟早已散尽,抗日先烈们把血肉之躯献给了那个悲壮时代,其中最为著名的英雄集体有狼牙山五壮士和四行仓库八百壮士。其实在山东,还有一个英雄集体马石山十勇士,其英勇悲壮堪与狼牙山五壮士相媲美。日军"合围"马石山在山东胶东半岛的乳山、海阳两县的交界处,耸立着一座高高的马石山。远远望去,宛如一匹驰骋疆场的骏马,飞腾在蓝天白云之中。1942年,山东的敌后抗战正处在最艰苦时期。11月8日,日本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亲赴烟台召开会议,决定发动"第三次鲁东作战",妄图歼灭  相似文献   

11.
抗战前国民党对日政策转变经济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恩印 《理论导刊》2003,(12):46-47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抗战前国民党对日政策转变的原因,尤其是政治原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而忽略了对经济原因的研究和分析。纵观抗战前这段历史,“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对日侵略一直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华北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对日政策由妥协退让逐步转向抗日,这一转变是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是由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原因是促成国民党政策转变的最基本的动因。一、日本的侵略扩张严重损害了国民党统治集团的经济利益日本帝国主义从1935年开始,在对中国进行军事、政治侵略的同时更加紧了经济侵略。在工业方面,自…  相似文献   

12.
关伟 《侨园》2020,(2):10-13
辽西义勇军的抗日烈火,迅速蔓延到辽宁全省以及东北大地,白山黑水到处燃起抗日烽火。这就是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产生的基础。这充满爱国主义激情、慷慨激昂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义勇军进行曲》,激励中华民族战胜外族入侵和鼓舞中国人民与时俱进!一、辽西抗日义勇军的兴起与发展"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日本关东军占领沈阳以后,向东北实施全面进攻。  相似文献   

13.
周新辉 《学理论》2012,(30):107-109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面临着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灾难,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与奋起。中国共产党高扬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坚定地站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列,为捍卫中华民族利益而斗争。在争取抗战胜利的艰苦斗争中,中国共产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经过十年内战的生死斗争之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两党终于在芦沟桥的硝烟和上海保卫战的炮声中再度合作,走上联合抗日的道路。八年抗战中,两党既有战略配合共同对敌的一面,又存在激  相似文献   

15.
从卢沟桥事变到太原失陷以前,在华北战场上,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国民党军队互相配合,互相支援,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给中国人民坚持抗战带来了希望,出现了国共两党联合抗战的新局面。 这一阶段,在八年抗日战争中虽然为时甚短,却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在民族存亡的严重关头,只有国共两党、两军团结合作,实现全民族的抗战,才能打败侵略者,挽救民族的危亡。今天,回顾这段历史,对推动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英雄的蓟县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利用盘山地形优势,开展武装斗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成为党领导的冀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天津城市抗日斗争相呼应,书写了党领导人民在天津投身抗战的英雄诗篇。冀东抗日大暴动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北方局指示在天津的河北省委,立即把注意力和工作重心转向农村,动员党员和干部去平津周围农村,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准备发动冀东抗日武装起义,配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山西成为当时华北地区中国共产党活动的中心地带,以山西为中心先后建立了晋察冀、晋冀鲁豫等一系列根据地,大大增长了八路军的实力,有效迟滞了日军的进攻。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地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动员工作,山西人民为了抵抗日寇侵略,参军参战,出钱出力,用实际行动支援抗日队伍,为抗战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本文以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地区领导抗战的史实为基础,分析山西地区抗战动员的原因、内容、方法、成效,并挖掘其对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七·七事变”后,八路军所部挺进山西敌后,创立并扩大了抗日根据地,消灭和牵制了日本侵略军的大量兵力,使敌人陷入了人民战争的火阵之中.这里记述的就是当年活跃在敌后的三位民兵杀敌英雄的事迹.  相似文献   

19.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7月底占领北平和天津。日军沿平绥、平汉、津浦三路扩大对华北的进攻。为了求得“速战速决”,迫使国民党投降,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国民党统治中心京沪地区。南京,是国民政府所在地,又有孙中山总理的陵墓,南京的得失,事关士气民心,亦为国际所注目,对  相似文献   

20.
由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师文华、牛崇辉等主编的《中国共产党与山西抗战》一书,最近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书全面、系统而又高度概括地论述了共产党领导山西人民进行八年抗战的战斗历程,深刻地总结了党在山西领导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是一部山西抗战史研究的成功之作,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独具匠心的地方党史学术佳作。在抗日战争中,山西曾是华北以至全国抗战的战略支点,山西人民曾经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无私奉献革命精神。而这一切,都是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分不开的。《中国共产党与山西抗战》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