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广宇 《求知》2008,(9):13-16
随着大学在现代社会中地位的不断提升,大学承但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当社会不恰当地赋予大学这样或那样的功能时,人们往往忽视大学更为本质的文化使命。虽然人们并不否认大学是文化性机构.也不否认大学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但是还没有真正从关乎大学存在合法性的高度,从大学功能应有之义的维度来看待大学文化使命问题。然而,大学之所以称之为大学,关键在于它的精神存在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当今中国的文化发展已经向我们表明,文化自觉的树立正在极大推进着我们的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价值体系从来不是单一维度的内容。从政治学视角看,存在着政治观念中的价值定位、政治权利中的价值追求、政治活动中的价值异化;从经济学视角看,社会价值体系与经济利益、经济制度和经济行为相联系;从文化人类学视角看,文化模式与价值样态相联系,文化发展与价值变迁相联系,文化建设与价值实践相联系;在历史哲学视角中,对价值问题的追索就是对社会的真善美问题的回答。  相似文献   

4.
文化特有的社会功能,决定了它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社会治理体系建构离不开文化共识的塑造;社会治理机制运行需要文化的整合、维系;社会治理效能提高有赖于文化的促进。有效激活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需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现代社会治理的价值共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培育、发展文化类社会组织,发挥其治理主体的作用;创新文化艺术活动载体,丰富社会公共服务的内涵与形式。  相似文献   

5.
廉洁文化是一种具有多重价值的复合型文化。作为一种政治伦理文化,廉洁文化是加强社会管理的思想文化条件;作为一种道德诚信文化,廉洁文化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文化动力;作为一种社会价值文化,廉洁文化是加强社会管理的道德中枢;作为一种生态伦理文化,廉洁文化是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伦理支撑。充分发挥廉洁文化在社会管理中的效能,应培养高素质的领导干部,使其成为社会管理中弘扬廉洁文化的先进载体;政府要优化弘扬廉洁文化的社会管理环境;坚持以廉洁尺度来评判社会管理绩效;积极推进社会管理中的廉洁文化向廉政制度转变。  相似文献   

6.
李永忠 《学理论》2012,(10):69-70
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市民社会理论。但是,他强调的是市民社会的"经济属性"和"政治属性",在当下中国语境中研究马克思的市民社会,还需要从社会文化领域来拓展马克思的市民社会范畴,赋予其时代特色和生命力,使之在当下的社会建设中仍然能够发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36)
就整个社会目前发展形势而言,社会的秩序整合更需要一种具有主体价值的文化理念的引导,社会的文化认同是一种对社会秩序的柔性制约,主体文化作为精神资源将在社会公共领域中发挥深厚的作用,这种作用是持久、长效的。作为社会整合基础的主体文化建设尤为重要,这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反思现代规则,保持民族特色,建构具有主体性的文化内容,积淀出稳定的社会信仰,并使之成为社会整合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包蕾  李庆华 《学理论》2014,(7):157-158
作为社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核心文化形态,科技文化已渐形成当代文化的主导模式并有成为社会主流文化的历史发展趋势。在这一发展背景下考察科技文化的自身内涵及其价值意义,对于社会文化建设过程中高扬科学精神和开拓科技文化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6)
社会控制是一个传统的研究议题。历史上不断涌现出各种社会控制的主体与客体。它们不断依据自身特点,在其所处的特定历史时代下进行着有效或无效的社会控制。毋庸置疑,基督教的控制(尤其是文化控制)一直是公认的比较成功且已持续有效的。作为长久以来基督教文化社会控制的核心手段——弥撒有其特定的组织形式。本文以古典弥撒仪式作为研究讨论的范本。在今天,弥撒的另外一种包装形式——欧美流行音乐的重要门类——脱胎于赞美诗的灵歌依然广泛而有效地对西方基督教世界的社会文化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并在当前世界文化的各文化体系之间的软实力竞争中扮演者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31)
校园"短信文化"是学校的个体间通过手机短信进行社会交往及在校园生活、学习、娱乐等活动中交流讯息形成的一种亚文化。它主要以校园为空间背景,其作用也集中于学校个体和群体间。文章从社会心理、社会文化及技术功能三个维度来探讨大学校园"短信文化"流行的原因,论述大学校园"短信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要实现发展过程中社会基本结构的和谐 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社会结构,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是由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和社会文化结构组成的。社会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特定社会的最基本的结构,是该社会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2.
姚传健  周隽 《学理论》2014,(2):167-169
教育的大众化与大学生的载体性、社会性推动着大学文化在社会中影响力的提升。在这一前提下,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对大学文化进行定义就显得必要。大学中的个性文化对社会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整合大学中的个性文化的方法是构建大学"文化链";大学"文化链"有助于避免大学文化"趋同化",是大学之间文化差异的准确定位;最终把大学个性文化的历史使命引入到最普遍的社会责任中去。  相似文献   

13.
社会建构论、文化建构论、政治建构论对社会资本的生成提出了各自解释,但都是在国家与社会对立的范式中提出命题。以广州市F街公共服务转型为经验文本,从国家与社会互动的视角探讨社会资本的建构命题。在"政府搭台、民间唱戏"式的国家与社会互动合作中,具有一定自主性的社团活动空间与公民参与网络得以构建,跨越私人关系的社会资本得以生发。不同于西方社会,在中国,建构社会资本需同时导入国家与社会力量,进行政治与社会的双重建构。  相似文献   

14.
外部的文化因素由于其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强大的制约作用。社会资本是交易的基础;效用的来源可以是声望、尊严等非货币因素。中小企业要用好社会资本,信守合作中的传统美德;在商品与服务方面以特色和优越满足消费者的文化体验,实现消费者效用和企业产品效用的最大化;综合运用社会文化、消费文化、产品文化,在他们与市场的互动中发现需求和创造需求;以文化创新在全球化浪潮中趋利避害,提升文化的竞争力,引领倡导健康的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4,(3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社会利益趋于多元化。社会组织建设作为现代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必须大力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6.
提升高校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改变高等教育中隐形性别不平等现象的需要,是推动教育民主化进程的需要。提升高校教师社会性别意识可以通过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高校教师教育培训体系中、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促进自身性别意识的养成、高校建设重视性别因素的学校文化的途径来完成。  相似文献   

17.
社会文化心理对政策执行有着深刻的影响。当前我国社会文化心理环境既有对政策执行有利的一面,如有较强的认同和服从政策的文化心理传统;同时也有不利的一面,如人情关系经常导致政策执行走样。优化社会文化心理环境,提升我国政策执行力必须在政策制定上整合社会群体的心理需要,必须大力建设公众参与的执行文化,必须通过政治社会化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政策执行态度和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18.
在改革不断走向深化的今天,和谐社会构建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谐社会所期望实现的是一种高度协调的关系,无论是人与自然、还是人与人之间——当然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都是如此。应当说,作为一个特别注重人际关系、因而被称为“人情社会”的、具有集体主义文化特征的国家,在中国,和谐的社会状况历来为人们所向往。而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的细胞,其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从这个角度而言,和谐型社会的基础是和谐型组织,或者说,只有当社会是由大量的和谐型组织所构成时,这个社会才是和谐的。而对于正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机制的中…  相似文献   

19.
科学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具有社会性,它是在一定的社会体系中生存和发展起来的,这是因为创造它们的科学家是社会存在者,他们的思想要受到科学和经济发展的制约,要受传统文化的左右。强调科学的实用价值,就是强调科学的社会性。现代科学研究已经更多地和社会其他过程紧密结合起来。目标是严肃的——生产精神产品,为社会增加财富,这种劳动又是有报酬的。当科学研究成为一种“职业”和“谋生手段”时,科学家不再被允许沉溺于他自己的个人嗜好,随心所欲地凭意志行事。在广泛的社会活动中,科学家作为一个专家、顾问、发明家、甚至决策者,这种科学活动的社会性对科学家有重要影响,影响了他的教养,扰乱了他的内心世界。因此,科学社会学在研究科学家行为和价值观念时,不能忽视社会的文化及各种力量对科学家价值观的影响。社会价值观对科学的影响,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对科学发展的作用和影响都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要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使他们尽快融入城市文化,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农民工自身共同努力。文化需求是社会人的一般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当新生代农民工物质需求逐步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