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类所生活的现代文明的社会,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网络的发展给我们地球人类带来极大的方便,增加了生活情趣,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过去,人们常说,秀才不出门,知晓天下事,只不过是形容一个人的才学而已。而现在这一天不是真的到来了吗!  相似文献   

2.
打开网页,就等于与世界握手。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人类学习、生活和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已不再是神话。它使这个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的美丽星球,演变成为一个信息畅通的渺“小地球村”,人类已进入了一“个天涯若比邻”的网络时代。网络就像  相似文献   

3.
舒然 《时代主人》2007,(6):14-15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这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一首写景诗。它描绘了一幅天成野趣、天入合一的自然风光,那么美丽和谐,那么生机盎然!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4.
网络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对传统的伦理道德提出了挑战。我们一方面要对传统的伦理道德进行重新思考,另一方面也要对网络及其所带来的一切正确认识。为了使网络朝着有利于人类生活的健康方向发展,同时更好地为我们的社会服务,本文就此做了一些反思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了,近了”,那个蓝色的星球越来越近了,听母亲说,那是我的祖先们曾生活过的地球,也曾是人类生活的乐园。可是因为人口过速增长,给地球的生态环境和有限的自然资源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和负担。水土流失的严重更给人类带来不幸。水源污染使鱼、虾们竟没有了生存的环境,大气污染和气候的异常给地球的儿女们带来了无比的痛苦。臭氧层的破坏使人类患皮肤癌的人增多起来。由于环境的恶化,加剧了物种的消失。  人类认识到: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我们的地球将会灭亡。到那个时候,河流也将全部变成“墨汁”。天空中笼罩着一层厚厚的灰色…  相似文献   

6.
地球作为生命系统,我们拥有了它给予人类的一切美好;作为宇宙中的一个星球存在,我们又要承受地球自身演变加于人类的深重影响,包括悲剧性的影响。承受首先意味着我们无法控制灾害,既不可能阻止极度自然灾难的发生,也无法推迟它们的发生,一些自然灾难我们甚至无法做出科学的预测。这正是人类社会及其文明的根本处境,甚至可以说是某种程度上的人类命运。  相似文献   

7.
在1997年.一位世界级的企业领袖去世了.他的名字叫葛维达,是可口可乐公司的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逝世前几个月.葛维达在一次芝加哥经理人社团的演说中说道:“10亿小时以前人类出现于地球上.10亿分钟以前基督教问世.10亿秒钟以前披头士合唱团在苏利文剧场上演唱,10亿罐可口可乐之前就是昨天早晨。如今我们要自问的是:‘我们该做些什么,好让这句话可以提早到今天早晨?’”  相似文献   

8.
你是地球上生存的最后一个人--这是很多科幻大片中常见的幻想.如果让我们来预测,地球上没有了人类会怎样,我们的预言是什么?好好地想一想,突然有一天,人类在地球上消失了,也许是因为一场席卷全球的瘟疫,也许是因为一种全新的变异病毒,总之,一夜之间,地球依然转动,人类却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9.
文玉 《中国减灾》2010,(5):52-53
你是地球上生存的最后一个人——这是很多科幻大片中常见的幻想。如果让我们来预测,地球上没有了人类会怎样,我们的预言是什么?好好地想一想,突然有一天,人类在地球上消失了,也许是因为一场席卷全球的瘟疫,也许是因为一种全新的变异病毒,总之,一夜之间,地球依然转动,  相似文献   

10.
裘山山 《人民公安》2010,(17):63-63
作为一个在地球上生活了半个世纪的人,对所处的环境,肯定是非常关注的,一关注,就不可避免地感到忧虑:高原草原的沙漠化.江河湖泊的千涸.植被的大肆破坏,土地的深度污染,等等。这样的忧虑很深很真切.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影响到我们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科学对于伦理来说.属于中立的一种智力工作。新技术善的使用,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福利:它的恶的使用,有可能给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巨大的灾难。同样.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所形成的虚拟化社会呈现着一种“数字化”生存方式.网络社会日益凸现的“黄色风暴”、“网络犯罪”、“人际疏离”、“情感冲突”、“信息霸权”等道德失范问题不容忽视。目前学界多从网络道德问题的现象描述着眼.  相似文献   

12.
我们已经幸运地跨入了21世纪,享有着人类在漫长的文明里程中所创造的前所未有的物质和精神成果,与此同时也应负有保护、优化我们生活的共同家园-地球的历史责任。这个话题并不新鲜,却比较沉重。因为以工业革命为起始的人类现代文明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由于缺少自觉的环境意识-忽略了自然生态保护,我们确实付出了过多的代价,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遭到了大自然不同方式的报复。于是,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发出了“为地球减负”的呼吁-关注自然生态保护,旨在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响亮地倡导“维护地球的文化色泽”-关注文化生态保护,旨在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促进相互间的交流。遗憾的是,它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或仅停留于抽象概念的认识),这正是本文想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今年1月,《人大研究》杂志社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网站把刊物送上网络后,得到了国内外广大读者的赞同,面对国际互联网络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深入,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宣传也要适应这一高科技的发展。我们这仅仅是迈开了第一步。下面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  相似文献   

14.
诗意的生态     
王露露 《文明大观》2003,(12):30-31
记不清具体从什么时候起,全世界都在谈论“生态”,这两个字不光是媒体炒作最多的主题,还是普通百姓常挂在嘴边的话题。我想,一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了,二来,在人口膨胀的2l世纪,居住在空间日趋狭窄的地球上的人类,已经开始意识到,珍视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就是珍爱我们的生命。这种盎然的健康生存景象,的确值得欣慰。  相似文献   

15.
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蔚蓝色的地球是迄今所知太空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是我们人类的居住地和家园。地球科学(简称为地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认识地球,揭示其形成、组成、构造和演化,用以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同时保护和改善地球环境,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服务。因此,从广义上说,地球科学就是关于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的科学。近代地球科学历经200多年的发展进程,从认识自然到利用自然,在寻求供给人们必需的水、土壤、矿产、能源及其他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方面,曾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他学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改善人们生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瘟疫与人     
尽管在遥远的史前时代.人类就在同地球上其他有形动物的斗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成为这个星球的主宰.然而直到19世纪末.人类同微生物的斗争.却一直如同瞎子摸象.充满着艰辛和神秘。微生物这把无形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虽不曾动摇人类在地球上的“霸主”地位.却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塑造着人类社会的性格。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战争、灾荒、疾病,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灾难。  相似文献   

17.
《时事资料手册》2009,(3):98-98
“上天人地”一直是人类两大梦想。在嫦娥探月、神七飞天的同时.我国科学家一直在努力探索认识地球深部奥秘的科学方法。4月22日,代表着儿代科学家探测地球深部梦想的地球模型启动.这标志着被称为中国“人地”计划的地球深部探测与实验研究正式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18.
声音     
《人民公安》2012,(18):4-4
"我曾非常希望,2019年7月20日我们能一起庆祝人类登月50周年,但遗憾的是,这不会如愿以偿。但每次当我仰望夜空中的月球时,我总能回忆起那独特的时刻——40多年前我和阿姆斯特朗曾站在月球上,欣赏我们美丽的地球。那一刻我们是距离地球最远的人,但仍然感到与地球割舍不断的联系,我们感到骄傲的是,我们把这种理解带到了另一个星球。"  相似文献   

19.
<正>你是地球上生存的最后一个人——这是很多科幻大片中常见的幻想。如果让我们来预测,地球上没有了人类会怎样,我们的预言是什么?好好地想一想,突然有一天,人类在  相似文献   

20.
人是自然的产物,但人类的发展却是在毁灭自然中进行的。地球诞生至今约46亿年,地球生命出现至今约35亿年.人类的出现不过300万年历史。人类有文字记载的文明不过6000年。在300年以前的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中,人类与自然基本上能够和谐相处,但在工业革命以来的300年,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已经接近自然对人类生命的支撑极限。世界自然基金会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