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法律对于"体罚"的规定原则、模糊、不确定,缺乏可操作性使得教师在执行学校的纪律时很容易触犯法律的底线,也不符合教育学的规律,最终也不易达到教育的目的。法律对于体罚的明确、细致的规定能够使体罚得到良好的执行,并且通过用法律的程序控制体罚的过程,用法律的后果强化体罚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能够最大限度的执行学校纪律,实施体罚这一教育措施,达到教育的目的。体罚应当考虑的因素有体罚是否是出于教育目的、学生的个性特征、体罚是否会造成严重后果。体罚应当坚持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和比例原则。对于超出体罚的教育目的,造成严重后果的,当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体罚现象,是近年来社会上关注的问题之一.尽管法律明文规定禁止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但并没有引起某些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和警戒,体罚学生的现象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一是教师法制观念淡薄,二是有关体罚制度的法制不健全,三是对体罚的处罚力度不够.所以,要真正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加强法制建设是基础,正确界...  相似文献   

3.
司法部近日出台了《监狱人民警察六条禁令》和《劳教人民警察六条禁令》,包括“严禁殴打、体罚或者指使他人殴打、体罚服刑人员(劳教人员)”“严禁索要、收受服刑人员(劳教人员)及其亲属的财物”等条款,明令禁止殴打、体罚服刑人员等行为,情节严重者将遭辞退(2月21日《广州日报》)。  相似文献   

4.
杨建 《法制与社会》2013,(22):275-276
本文探讨了变相体罚的内涵,分析了变相体罚的特征,并对变相体罚问题作了类型化研究,再此基础上分析了变相体罚的危害性,并对变相体罚的法律责任问题作了分析,对于防范校园侵权行为,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保护学生自身合法权益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体罚现象,是近年来社会上关注的问题之一.尽管法律明文规定禁止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但并没有引起某些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和警戒,体罚学生的现象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一是教师法制观念淡薄,二是有关体罚制度的法制不健全,三是对体罚的处罚力度不够.所以,要真正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加强法制建设是基础,正确界定教师的惩罚权是关键,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和司法干预是保证.以此为研究框架,目的在于加强教师法制观念,提高教师法律意识,进而为杜绝体罚现象提供理论决策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
肖君拥 《北方法学》2010,4(4):79-89
普遍存在的体罚儿童现象随着国际社会对儿童权利的关注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特别是家庭内部的儿童体罚问题也开始受到关注。近年来,禁止一切形式的儿童体罚的观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探析儿童体罚问题的原因和危害,从国际人权文件和我国国内法律体系中寻找家庭内部禁止体罚儿童的依据,以类型化分析的方法比较世界各国保护儿童的立法例及其进展,借鉴外国禁止体罚的立法实践,针对我国在禁止家庭内体罚儿童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若干改进方向,以求尽快达到禁止体罚儿童的国际人权法律标准、不断改善国内儿童权利保护状况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裁判摘要】一、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的规定,因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浙江某渔业公司老总王庆因婚外情有了私生女,但他和情人都无法带养孩子。无奈之下,王庆将4岁的女儿交给公司雇员的妻子带养。谁知,7个月后却惊闻女儿的死讯。是谁,让一名乖巧可爱的4岁女童命殒他乡?最近,在江西省宜春市中级人民法院,一起带养人体罚女童致死的刑事案件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9.
司法部2月14日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监狱管理局印发《监狱人民警察六条禁令》和《劳教人民警察六条禁令》,具体内容如下: 监狱人民警察六条禁令: 一、严禁殴打、体罚或者指使他人殴打、体罚服刑人员; 二、严禁造规使用枪支、警械、警车; 三、严禁索要、收受服刑人员及其亲属的财物; 四、严禁为服刑人员传递、提供违禁物品; 五、严禁工作期间饮酒; 六、严禁参与赌博。 劳教人民警察六条禁令: 一、严禁殴打、体罚或者指使他人殴打、体罚劳教人员; 二、严禁违规使用警械和警车;三、严禁…  相似文献   

10.
根据问卷调查,衡阳市中小学有65.2%的学生反映其遭受过不同程度的体罚.对于体罚和教师正常惩戒行为的边界,我国现行法律未有明确规定.理论界多认为教师正常惩戒行为不仅具有可行性,同时具有必要性,体罚是教师惩戒行为的一种极端形式,但上述调查学生则将教师的轻微惩戒行为亦纳入体罚中加以理解.对上述两者的关系和边界,亟待通过立法予以明确.导致中小学体罚现象的发生,其原因具有多方性,这既包括传统“师道尊严”观念的现代承继,也包括部分教师教育技艺不精、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匮乏,学校应试教育评价机制犹存,学生抗压能力弱及家长过分溺爱等.纠正我市中小学体罚现象的关键,在于明确教师正常惩戒和体罚的边界和区别,并针对不同主体提出不同的纠正对策.  相似文献   

11.
《法律与生活》2009,(6):61-61
近日,英国的一些家长和教师呼吁教育部门恢复“体罚”制度,并称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2.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谢彩凤 《法庭内外》2014,(12):36-36
有关老师体罚和虐待学生的新闻,总能引起热议。即便在当今时代,体罚教育是否应被废除的问题,竟然还没有明确答案。在美国,虐待和体罚的概念被区别对待。法律严格禁止虐待学生的行为。法律对虐待儿童的定义非常广泛,不仅包含明显的身体伤害、性骚扰等,还包括言语侮辱、精神虐待、歧视等更隐蔽的虐待行为。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一直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是,现在各地因教师体罚学生造成的伤害事件频频见诸媒体。面对这些案例,人们不禁要问:体罚究竟罚出了什么? 令人发指的体罚贵州湄潭县抄乐完小五年级2班的班主任罗远寿宣布过一条班规:谁上课时转头看后面的同学,就要罚他吞下  相似文献   

15.
佚名 《政府法制》2011,(32):23-23
众所周知,印度的瑜伽不仅可以让人保持健康的身体,还有助于集中注意力和净化心灵。现在,它的“功效”中又添了一样——帮助囚犯尽快摆脱铁窗生涯!  相似文献   

16.
法官引领下的印度公益诉讼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官主导是印度公益诉讼的最显著特征。印度法官在建立公益诉讼的过程中,突破了起诉资格的限制,确立了令状申请书、书信管辖权等制度,组织律师、学者、社会团体等各种社会力量加入到维护公众特别是社会贫弱者的运动中来,让司法的独立与公正性触及到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贫弱者,同时在世界公益诉讼制度发展史上写下了独特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李作明 《检察风云》2002,(11):38-40
近日,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一学生家长崔玉海与朝阳市第二高级中学在双塔区人民法院,就老师体罚学生致残一案达成了和解。至此,这一在当地轰动一时的由老师体罚学生所引起的案件经过三年的曲折诉讼,终于画上句号。  相似文献   

18.
王富平 《政法学刊》2002,19(6):85-86
课堂教学中的体罚、心理惩罚和不公平问题是近年来常见的课堂违法现象。只有强化角色意识,规范教学行为,更新管理观念,实行制度创新,加大立法力度,坚持依法治教,才能预防或减少课堂教学中的违法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9.
公司老总王庆因婚外情有了私生女,但情人和自己都无法带养小孩。无奈之下,王庆将小孩交给公司雇员的妻子代养。谁知,7个月后却惊闻女儿的死讯。是谁,让一名乖巧可爱的4岁女童命殒他乡?近日,随着江西省宜春市中级法院的开庭审理,一起保姆体罚女童致死的刑事  相似文献   

20.
蹇峰 《四川审判》2002,(1):26-26
《刑法》第315条规定:“依法被关押的罪犯,有下列破坏监管秩序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一)殴打监管人员的;(二)组织其他被监管人破坏监管秩序的;(三)聚众闹事,扰乱正常监管秩序的;(四)殴打、体罚或者指使他人殴打、体罚其他被监管人员的。”这是我国刑法关于破坏监管秩序罪的规定。本罪是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典新设立的罪名。在司法实践中,至今很少公诉、审判该种案件。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刑法典的规定不具体,导致对该种犯罪行为很少追究刑事责任。笔者就其中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