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灵魂的裂变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有一副耐人寻味的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上联说的是一个“贪”字,下联说的是一个“悔”字。如果把这副对联用在原东丰县农业局计财科长邢华中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一翻开邢华中的档案,他也有过令同龄人羡慕的光彩历...  相似文献   

2.
成都武侯祠赵藩赞诸葛亮的对联,是总结中国传统政治经验的名联。认真解读这副对联,对于弘扬传统政治文化、建设现代政治文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金国旗 《世纪风采》2006,(12):43-43
据悉,宿迁市委、市政府在加速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把“归宿于生态,变迁在创业”确立为“宿迁城市精神”。这不禁让人为其远见卓识击节叫好:其一,形式独特巧妙。“归宿于生态,变迁在创业”两句话就像一副形式工整、通俗易记的对联。而在这副对联中则自然巧妙地把“宿迁”二宇镶入其中。这既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又独具宿迁的个性特色。其二,内容精辟深邃。有专家指出:“如果没有健康的人,也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2001年的年气像清澈的水在王院村的山间沟岔、房前屋后欢快地流淌着。庄稼人已经购买好了年货,准备过一个吉祥喜庆的肥年。在节日的前夕,王院村人第一个想到的是村党支部书记陈分新,他们心里明白,没有陈分新,他们这个年将和以往过去的许多年一样,平淡而寡味。腊月廿九日,王院村的农民给陈分新送去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十年磨一剑为村民谋幸福;下联是:一心接一客迎小康到王院;横额是:我们的书记。苛刻地说,这副对联的平仄声并不对偶,可是,这副对联是王院村的一千多农民从心窝里掏出来的,它是字字真情,句句实意。“我们的书…  相似文献   

5.
在雅安市荥经县绕城路边,有一个颇有古风的门楼,“四方碑半截桥古时茶马道,六角亭一党组今铺致富路”,仅从门口的这一副对联让人很难捉摸透门楼内三合院的“真实身份”。其实,这是六合乡水池村第一党小组的活动阵地。  相似文献   

6.
“痛恨绿林,假称白日青天,黑夜沉沉埋赤子;光复黄安,试看碧云紫气,苍生济济拥红军”。这副对联首次出现“红军”。  相似文献   

7.
陈维虎  冯成 《当代贵州》2005,(14):20-22
"道塞山河旧,路通天地新."记者在湄潭县农村采访时,看见一户农家大门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这副对联形象地反映了农村公路建设给我省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8.
1962年秋天,郭沫若去普陀山旅行,在梵音洞前捡到一本小型日记簿,揭开封面一看,写有对联一副:“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四个字“春在哪里”。再翻到第二页看,竞有一首绝命诗。郭老对随行人员说:快快寻找这本日记的失主。人终于找到了,原来是个女学生,名叫李真真。郭老对她说:看了你日记簿上的一副对联与横批,可知你是一个知识分子,这副对联  相似文献   

9.
贯明钧 《求贤》2010,(2):30-30
“独有英雄躯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这是毛主席诗词中的名句,两句联系在一起,正好是寓意深刻,对仗工整的一副对联。  相似文献   

10.
对联祭先烈     
2002年5月25日,是左权将军殉国60周年纪念日。9月18日,是辽县易名左权县60周年纪念日。为了缅怀左权将军的丰功伟绩,现将我根据革命老前辈、年逾八旬的离休干部岂登考在1996年回忆口述的由爱国志士、著名教育工作者郝海如先生于1943年元旦以左权将军的英名为题材编写的一副对联,记录整理出来,借以激励后人。要讲述这副对联,还必须首先从编写对联的背景说起。那是1942年5月,日军调集重兵扫荡太行抗日根据地,妄图一举摧毁八路军总部和129师司令部等首脑机关。八路军总部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辽县境内麻…  相似文献   

11.
明代东林党人顾宪成,曾以南京永济寺的一副对联“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为蓝本,为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撰题写了一副对联,联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总理才学过人,在一生中留下许多烩炙人口的对联。 1915年,在南开中学读书的周恩来曾撰写了一副对联自勉: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1919年,在日本求学的周恩来寄住在南开时的同学王朴山家中,曾题写一副对联赠王朴山:  相似文献   

13.
“做秀”与“做事”,是有根本区别的。有一副对联是:“善于做秀的人,虽然风光无限,但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勤于做事的人,尽管默默无闻,却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这副简单的对联比较全面地概括出了“做秀”与“做事”的不同:从目的上说,“做秀”是为出名,即“风光无限”,而“做事”是  相似文献   

14.
秦春兰 《党建文汇》2009,(10):32-32
前不久,有人网上曝料,称重庆市北碚交通局门口有对联一副,曰:“怕辛苦莫入此门,图轻松另谋他路”。让上门办事者觉得是“警告”来者,而该局办公室工作人员解释,对联是意在告诫员工上班要不怕辛苦,群众产生歧义完全是个误会。  相似文献   

15.
1959年秋,时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到河南,在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看到大殿门旁的一副对联,写着:“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胡耀邦同志念完对联后对大家说“:我来改改,你们看好不好?”接着他就面对大家吟诵他改的这副对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1986年4月25日,胡耀邦同志题写了这副对联。1988年11月11日至1989年1月7日,胡耀邦在长沙,住在省委接待处九所。1月6日上午,耀邦参观了岳麓书院。岳麓书院坐落在今湖南大学内,湖南大学翁祖泽校长和文化研究所所长杨圣初教授陪同参观。…  相似文献   

16.
正近世每当治乱兴衰之际,成都武侯祠的一副对联总是被反复提起。因为这副对联既是论史的名言,也是治政的格言: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不少政治家对此联的深刻意蕴特别珍视。1958年3月,毛泽东游览武侯祠时,在这副对联前凝视良久,反复吟朗,点头称赞,给予很高评价。直到晚年他还提议四川的负责同志,要好好研读此联。不仅文人雅士,还有很多官员  相似文献   

17.
青川县枣树村一农户家门两侧有一副对联,过往的路人常常驻足欣赏。上联:一臂独擎,天大困难能战胜;下联:二人连心,地动山摇何所惧;横批:自强不息。这幅对联中“一臂独擎”的男主人公就是本刊记者要参访的对象——青川县枣树村村民石光武。  相似文献   

18.
言论集萃     
《先锋队》2005,(13)
功德碑背后是权力的自恋“美德良操百世铭,勤政廉洁两袖风。”这是一副特别的对联,篆刻在一座活人墓碑上,墓的主人是仍健在的、退休前担任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原桑拓区人大主席冯国良。解读这副对联,笔者看到一种权力的自恋,也就是权力拥有者对行将失去或已经失去的权力依依不  相似文献   

19.
正在杭州岳王庙秦桧和他老婆的跪像前边,有一副意味深长的对联:"咳!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历来贪官与妻子的万般情绪,皆可化为这副对联。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原厅长李建功的落马,不乏其妻子帮贪、助贪和隐贪。逢年过节,下属单位想提拔的干部,都到李建功家里拜访送钱。少则几千,多则数万。有些想承揽工程的  相似文献   

20.
人生三坎     
人生有许多坎,这些坎跨过去了,前景广阔;一旦迈不过去,很容易萎靡不振,如果稍不留神,还会栽个大跟头。人生的坎有无数,但基本的坎就那么几个。迈向成功坎有一位农民子弟,连续两次高考落榜,心中异常羞愧。其父强压心中难过,乐呵呵地叫家人赶集称鱼沽酒买肉,办了桌丰盛的家宴,欢迎儿子回家务农。他还亲自撰写一副对联贴在自家大门上:"条条大路通罗马,处处皆有机遇在。"看到这副对联,村里不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