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父亲车耀先逝去70多年了,我常常想起他。往事点点滴滴,就像发生在昨天。在20世纪20年代,父亲从国外游学归来带回一台照相机,他用相机拍摄了不少照片,也记录了我们家庭的悲欢冷暖。我一直保存着这些照片,如今虽已破损泛黄,但看到它们,我眼前就会浮现父亲的影子。他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也是一位慈祥的父亲,英武儒雅,音容宛在。  相似文献   

2.
<正>我父亲江涛留下两张在志愿军战俘营拍摄的老照片,一张是1950年12月王钟华等17名志愿军俘管干部的合影,站在正中间的王钟华笑容非常灿烂;另一张是1951年2月2日美军战俘步入和平会场的情景,战俘们的精神轻松舒畅。我父亲任志愿军司令部情报处处长时,审俘是他的主要工作之一,因此我一直关注志愿军战俘营的史料。  相似文献   

3.
父亲大半生没得过什么荣誉,没有做过一件值得大家夸耀的事。从小到大,我和弟弟妹妹都有意无意地冷落着父亲,有时候,我们甚至对父亲充满了轻视。父亲的"窝囊"在村里是出了名的。他不善言辞、老实巴交、胆小怕事,遇到困难就爱流泪。小时候,我是个非常顽劣的孩子,天天逃学,从没有一天静下心来学习。每到年终,父亲总是抄着手站在家门口,眼巴巴地望着邻家的孩子捧回一张张"三好学生"的奖状,而我总是低着头,两手空空地回家。为此,父亲很是失望。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4月9日20点25分,亲爱的父亲离我们远去了。回想起与父亲在一起的美好时光,着实让我感到心痛。得知父亲身体出现病灶,那还是在去年的国庆长假期间。平时兄弟姐妹四个由于工作繁忙,只能是赶上双休日才能回去看望一下二老。如果家人能围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聊天,那就是父母亲最快乐的时刻。作为父母,他们  相似文献   

5.
在我的家里有一张攀枝花全景图,父亲生前总是把这张图摆放在书架之上,经常在图前驻足,久久凝视.父亲曾和我说过,攀枝花是他一生的骄傲.1991年3月,父亲去世后,他的一部分骨灰撒在了攀枝花的青山绿水间.今年是父亲去世30周年,我怀着追忆父亲的心情,把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写出来,是追忆缅怀父亲,也是为了我不能忘却的思念……  相似文献   

6.
《党建》2017,(6)
<正>有客人到了父亲略显零乱的家,总会惊奇地说:"这么多的工具呢!"是的,这是父亲的"车间"。在狭小的餐厅一角,一张棕黄色三屉桌被改装成工作台。一盏明亮的台灯下,是父亲自己制作的带着电流表、电压表、警示灯的仪表台,可任意调节电压的逆变电源,两组多孔电源插座。工作台一端钢板包角,装上小型台钳。除了钳子、锉刀、电钻等常用工具外,工作台上方还有一排父亲自己打造的壁柜,放满了各种旧电工杂志、木工工具、五  相似文献   

7.
这张压题照片,是一名警察在十多年前拍的全家福。这名警察,就是通渭县公安局法制股股长李建明。乍一看,没人会怀疑这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但谁能想得到,就在这张照片的背后,却上演了一幕幕令人扼腕的人间悲剧———就在这张照片拍后不久,照片上这个聪明漂亮的小男孩就因病而成为植物人,在病床上一躺整整八年;就在今年元月的一天,这名警察突发脑溢血,竟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就在父亲牺牲的第二天,正当所有亲属和同事沉浸在悲痛之中时,这个聪明伶俐却十分不幸的儿子也离开母亲、妹妹跟随父亲而去……他热爱警察这神圣的职业李建明…  相似文献   

8.
刘晓霞 《党建》2004,(7):40-40
在我40岁的人生阅历中,也曾经历过许多难忘的事情,但是,能够改变我人生态度的感动、让我懂得感恩和珍惜的,是一张伴随父亲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过、被父亲珍藏了56年的临时党员证。去年父亲80岁,满堂儿孙都筹划着给父亲过大寿,尽管一切都安排妥当,可是父亲总是摇头。在父亲生日那天  相似文献   

9.
父亲     
正我享受了人间最充分的母爱,然而得到的父爱却是零。落生14天父亲就没了,而且连一张照片都没留下,所以父亲在我心目中只有门口那块烈属牌子,只是墙上那张烈士证书。我生下来好孤独呵!瞪着大眼睛找呵找呵,屋里空荡荡只有母亲一人,地里空荡荡只有母亲一人。父亲呢?别的孩子有父亲我也应该有呀,缺什么都可以忍受唯独少父亲实在难以忍受呀。  相似文献   

10.
萧娜娜 《湘潮》2012,(7):25-26
在湖南郴州湘南起义纪念馆,存放着父亲萧新槐捐赠的在冀中神堂反击战的战利品勃朗宁小手枪,以及父亲穿着日军飞行员服装照的一张照片。那么,神堂反击战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在父亲萧新槐的革命生涯中,有着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进入了航天时代。投照现行的国际法惯例,一国领空仅限于80—110千米以下,在此之上的太空就像公海一样属于公空,谁有能力谁就可以任意抢占和利用。如果在公空使用卫星进行照相侦察,再也不用担心类似 U—2侦察机那样因侵犯别国领空而遭受的那些谴责了。美国在多年进行航空照相侦察的基础上,研制了专门的高精度照相机,并把它装在照相侦察卫星上,送入茫茫太空。同样一架视角为20度的照相机,装在3000米高空的侦察机上,1张照片只能拍摄1平方千米的地面面积;如果把它放在300千米高的卫星上,1张照片可以覆盖1万平方千米的地面面  相似文献   

12.
正父亲在微信上发来一张照片,照片上是老家那口年龄已经30多岁的水井。那年内江地区大旱,当地一名富人出钱、大家出力,共同凿出了一口井,解决了人们的吃水问题。因为井是在农历的七月凿成的,七月兰花吐芳,又称兰月,所以这口井,被称为兰井。我还来不及问父亲发这张照片的意思,他已经发来一段话:"过年回老家,尝尝这井水泡茉莉花茶,自来  相似文献   

13.
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第一展厅,阵列着一张毛泽东和他的父亲毛顺生、堂伯父毛福生、小弟毛泽覃的合影。这张照片弥足珍贵。毛远耀即照片中毛福生的孙子。毛远耀,字卓夫,号振国,1912年10月18日生于湘潭县韶山冲翠嘉堂(今属韶山市韶山乡韶源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祖父毛福生是毛泽东的堂伯父,清国子监生,伯父毛宇居是毛泽东的塾师,父亲毛智珠曾为乡村教师。因家境贫苦,毛远耀只念过6年小学。他从小受祖父、伯父、父亲的影响,思想倾向进步,对堂叔毛泽东尤为敬仰。  相似文献   

14.
<正>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4口之家。父亲张新河是一位转业军人,现任农一师十二团人武部部长、常委,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母亲樊新红是社管办的统计,大专学历。全家人团结和睦,遵纪守法,相信科学,积极进取,乐于助人,深受单位、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相似文献   

15.
正58年后的今天,我的一位朋友跟我谈起了父亲陈正人曾在1958年深入河北徐水基层搞水利裯研、并指导徐水瀑河水库建设的一段往事。对于父亲这段工作经历,不但是我,也包括我的家人都下是很了解。为了把父亲在徐水搞水利建设的工作经历弄清楚,2016年在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及保定市委党史研究室、徐水当地有关领导和同志们的大力帮助下,终于把父亲陈正人在河北徐水的这段经历彻底搞清楚了!并且还从徐水档案馆里,查找到了父亲当年在徐水王作时留下的11张珍贵的历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0月,我的父亲程汝善走完了平凡的一生. 父亲留给我的珍贵遗产是三本上世纪50年代末的党费证和一张特殊党费证明.每当我看到这些父亲精心保存了几十年的宝贝时,思绪就会飞到属于父亲的那个年代.  相似文献   

17.
苏大健 《湘潮》2012,(6):24-25
今年是我的父亲开国上将苏振华诞辰10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打开相册,再次翻看35年前我和父亲的一张合影,不禁心潮澎湃,仿佛时光倒流,往事历历在目,父亲那慈祥略带一份为儿子感到骄傲的目光,再次浮现在我的眼前,使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当年。  相似文献   

18.
怀念父亲     
正父亲去世一转眼已经五年了,但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却时时浮现在我眼前。父亲年轻时,在大车班赶大车,他为人真诚、工作认真、积极上进,很快就担任了大车班班长,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张班长"这个称呼伴随了他一生。上个世纪70年代,父亲在山区放羊。一天中午午休时,父亲突感右半身异常不适,一起工作的同志急忙开车送往医院,那时道路坎坷不平、路途遥远、医疗条件差,父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一张关于"志愿者拄拐抗疫"的照片见诸省内多家媒体,也有很多人把它分享到了微信朋友圈.而这张照片上的主人公正是我的父亲腾玉龙. 作为一家之主,父亲扛起了家庭的一切重担,多年的辛苦工作让他患上股骨头坏死,时常疼得无法入睡、无法行走.与病魔抗争了五年,父亲东拼西凑终于攒够了手术费用,在去年年底换上了人工髋关节,那个顶天立地的父亲又能站起来了.  相似文献   

20.
父亲年已古稀,他是《四川党的建设》的忠实读者。自小父亲给我的印象就是少言寡语,总离不开一张靠背椅、一支燃着的香烟、还有一本《四川党的建设》,多年来这形象一直都没有改变,只是现在多了一副老光镜。每当我看到他在烟雾弥漫中聚精会神地读报看书的时候,我总能回忆起《四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