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胡汉民(1879—1936),字展堂,原名衍鸿,广东番禺县(今广州)人,国民党元老.长期以来,他一直受到人们的唾骂,原因故然很多,但廖仲恺被刺与他涉嫌却首当其冲.1925年8月20日,国民党左派领袖、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廖仲恺被刺.事实上胡汉民未参与这起谋杀案,其理由如下:第一,胡毅生、林直勉主谋刺廖.胡汉民涉嫌理由不足.廖仲恺被刺后,根据苏联顾问鲍罗廷的建议,马上组成了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三人特别委  相似文献   

2.
在从广州出发向北进军期间,国民党的指挥机关留在了南方。首先给人的印象是,一旦进行北伐和蒋介石离开广州,鲍罗廷的权力就得到加强,他在广州的地位也将得到改善。由联席会议取代了政治会议,目的是收回蒋所攫取的权力。鲍罗廷是联席会议的七名成员之一,这是个名义上的超党派机构,鲍罗廷及其伙伴很快使这个机构向左转。10月19日,在鲍罗廷的指导下,国民党中执委会议在广州召开,出席会议的60名代表大部分是左派。这次会议扩大了内阁,增设军事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廖仲恺点将叶剑英参与筹备 1924年1月2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反帝反封建主张,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这次大会还有一个重要的建树,那就是孙中山经过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越飞、鲍罗廷等多次会谈,采纳了他们提出的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队的建议,于1月24日下令成立陆军军官学校  相似文献   

4.
蒋介石与苏联顾问鲍罗廷在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的关系非常复杂。蒋介石在创建军校和处置商团事变过程中,屡受鲍罗廷臂助;鲍罗廷在改组广州国民政府和压制西山会议派方面,亦得到了蒋介石的积极配合。"中山舰事件"使广州的权力格局发生改变,两人在善后处置中继续合作,并就整理党务与北伐问题进行磋商。其后,围绕"迁都之争",以两人为代表的汉赣分歧渐增,双方最终走向决裂。从本质上而言,蒋介石和鲍罗廷的合分历程,受到党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洪水(1906~1956)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唯一一位被授衔的外籍将军。他原名武元博,又名武鸿秀,越南河内人,在赴法留学期间和胡志明是同学。1924年,孙中山先生创办黄埔军校,聘请苏联专家鲍罗廷当顾问,而胡志明正是鲍罗廷的秘书。胡志明在熟识孙中山后,向他求情道:“孙先生,借您黄埔之宝炉,为我越南锻造几粒火种吧!”这样,洪水等20多名越南青年成了黄埔军校的第四批学员。广州起义后,胡志明让洪水  相似文献   

6.
刘建美 《党史纵览》2003,(11):31-35
1923年夏秋之交,一艘满载200只绵羊的轮船抵达广州,从船上走下来一个外国人。此人是谁?到中国来干什么?除广州海关的登记簿上记载着他是一位来自苏联的新闻记者外,外人对他一无所知。 他就是鲍罗廷。这位久经考验的老布尔什维克,受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派遣,从8000英里之外的莫斯科来到广州,帮助中国革命。从1923年10月到1927年7月近4年的时间里,他的名字始终和中国大革命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大革命时期,苏俄在华首席政治顾问鲍罗廷同蒋介石的关系比较复杂,此种关系经历了一个由融洽、破裂到对立的发展过程。中山舰事件之前,鲍罗廷把蒋介石看成“好朋友”。直到中山舰事件前夕,鲍罗廷在北京向苏俄观察团团长布勃诺夫提供的报告里,仍把蒋介石的第一军排在“可靠的”序列之中。中山舰事件后,鲍罗廷觉得蒋介石对他的态度大有今非昔比之感。此后,鲍罗廷一  相似文献   

8.
民国最大的政治恐怖——廖仲恺广州遇刺 廖仲恺是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袖,国民党一大即当选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政治委员会委员,曾任广东省长、财政部长,先后兼任国民党工人部长、农民部长、黄埔军校党代表、大元帅大本营秘书长等要职。  相似文献   

9.
肖如平 《世纪风采》2010,(12):35-38
国民革命时期,苏俄顾问鲍罗廷曾特别推荐一批国民党要人的子女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其中,包括蒋介石之子蒋经国、廖仲恺之子廖承志、邵力子公子邵志刚、李宗仁内弟魏允成、张发奎之弟张发明、邓演达之弟邓明秋、于右任女婿屈武、冯玉祥长子冯洪国等。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后,大部分国民党要人的子女都顺利回国。然而,蒋经国却一直滞留在苏联,直至1937年,才返回国内。  相似文献   

10.
1923年9月25日,克里姆林宫共产国际会议厅。 一个身材瘦削的年轻中国军官,代表孙中山向共产国际执委会报告中国革命运动状况和国民党内部情况。他,就是“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团长蒋介石。蒋在报告中提出:希望共产国际派人帮助中国革命。 10月25日,蒋介石在莫斯科收到孙中山的电报,谓“友邦政府及政党派代表鲍罗廷到粤援助”,才知道帮助中国革命的鲍罗廷已到达广州。 历史的巧合。就在蒋介石一行四人(共产党的张太雷、国民党的沈定一、王登云,沈后来加入共产党)赴苏考察,于9月2日抵达莫斯科时,国际共产主义活动家鲍罗廷,也在这一天到达了中国北京。所不同的是,蒋介石赴苏考察,是想利用苏援和学习苏联红军建军经验,办校建军,发展个人权势,并不赞成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政策,而鲍罗廷的使命是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完成国民革命。  相似文献   

11.
钱听涛 《党史博览》2004,(12):42-45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这次大会的筹备是从1923年10月6日,苏联政府代表鲍罗廷到达广州后才逐步展开的。中间还经历了陈炯明的残余势力在11月上中旬从粤东进攻广州,一度到达广州郊区的叛  相似文献   

12.
蒋介石与鲍罗廷的关系一直是学界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探究鲍罗廷对蒋介石"情有独钟"的原因,可以从三方面加以阐述,分别是:鲍罗廷眼中的蒋介石、鲍罗廷与蒋介石相互借重以及鲍罗廷"钟情"蒋介石的苏联因素.  相似文献   

13.
对国共首次合作,廖仲恺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廖仲恺认为,“想要打倒帝国主义,非与共产党亲善不可。”他认为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是国民党复兴的关键。他信守两党的共同纲领,在重大政治问题上和共产党人取得一致。  相似文献   

14.
俄共老布尔什维克米哈伊尔·马尔科维奇·鲍罗廷,作为苏联援华顾问(实际上也是代表共产国际),从1923年8月来华到1927年7月返俄,参与了中国大革命的全过程,任何研究和论述中国大革命的历史著作都很难完全避开他的名字。但是,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苏两国出版的有关中国大革命史的论著中,竟然很少提到他。 1993年12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丁言模著《鲍罗廷与中国大革命》一书。该书资料翔实,立论公允,视角新颖,文字优美。它系统地记述了和评论鲍罗廷与中国大革命的关系,可称为一本填补空白的力作。  相似文献   

15.
鲍罗廷是中国大革命史上一位身份极为特殊而又举足轻重的人物.在华4年间,他作为国民党的总政治顾问和共产国际驻华代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不仅参加了反击陈炯明叛乱,改组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镇压广东商团叛乱和进行北伐等一系列重大政治军事活动,并发挥了他人所不能发挥的特殊作用,而且一直在中共中央居于主导地位,对中共在大革命时期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地位与责任是相伴随的,鲍罗廷尽管在大革命有许多方面或指导失策或指导错误,并造成严重后果,但总的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是功大于过.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与苏俄结盟后,再次进行了争拨关余的努力.此次关余事件自始至终受到了苏俄的深刻影响.苏俄与孙中山的结盟,鼓舞了孙中山和广州政府的斗志;苏俄援助的既少且迟,促使广州政府因窘迫的财政再次争拨关余;鲍罗廷的到来帮助孙中山稳定了广州的局势,推动了事件的进展;苏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的政治宣传和群众运动,提升了争拨关余...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队伍中,有一个戴着手铐走完了万里征途的人,他就是已故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曾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的廖承志。 廖承志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著名政治活动家廖仲恺先生和国民党革命派杰出代表、现代画家何香凝女士的儿子。在学生时代他就接受马列主义教育,1925年参加广州学生运动、工人运动,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之中。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被党先后派往德国、荷兰、比利  相似文献   

18.
“周主任年轻有为,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 在苏联和中共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戴季陶为政治部主任。但是戴季陶辜负了孙中山的期望,他反对国共合作,歪曲三民主义,后因与国民党右派分子张继发生矛盾而不辞而别。 戴季陶走后,政治部无人负责,形同虚设,孙中山忧心如焚、食不甘  相似文献   

19.
正蒋介石成为黄埔军校校长是其发迹的起点,但他成为黄埔军校校长背后的真实原因却至今鲜为人知。其实,孙中山对蒋介石的任命是被迫的。蒋介石出任校长并非一帆风顺最早建议蒋介石担任黄埔军校校长的是鲍罗廷。"1923年11月26日举行的国民党中央执委会第十次会议上,鲍罗廷就积极支持蒋介石出任校长一职。在他看来,蒋介石是一位能信任而且强有力的人物,‘受过军事训练,有军事经验,并且不是军阀;他没有白己的军队;他接近孙中  相似文献   

20.
鲍罗廷以苏联驻国民政府代表、共产国际派驻中国代表;国民党国民政府顾问、武汉国民政府总顾问的身份参加了北伐战争,即同时代表国共双方。所以他对北伐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