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四书几乎都是讲如何做人、如何为官,以及做好人再去为官的修养方法与践行的原则、规范。而《论语》尤为强调,做人要注重学习、  相似文献   

2.
某单位一位新上任的领导在谈到如何为官从政、立身做人时,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做官一张纸、做人一辈子”。这句话道出了做官与做人的关系,官位与官德的关系,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做官首先要做人,这既是对为官者最起码的要求和标准,又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和标准。做人的重要性和“官德”的重要性,历来都是被重视和强调的。《左传》将它提到了关系国家兴衰成败的高度:“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贿章也。”江泽民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告诫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还必须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要把…  相似文献   

3.
党员干部如何修身、用权、律己,如何做人、干事、为官,一直以来既是党内政治生活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也是社会百姓热议的问题。进入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承担新使命的当代党员干部,更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本文从做人、干事、为官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党员干部该如何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并深入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毛会发 《党的建设》2008,(10):34-34
做人要做真正的人,为官要做为民的官,这是做人为官的标准和原则。做人是为官的前提,只有做好人,才能为好官。这就要求为官者为官莫忘为民,做官先学做人。  相似文献   

5.
正宋人吕本中在《官箴》开篇写道:"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这"清、慎、勤"三个字的为官做人之道,垂训千古,影响深远。纪检监察干部作为党纪政纪的执行者和维护者,当先躬身践行作表率,做干净与干事、廉政与勤政的标兵。清是品格修养,亦是为官做人之本,蕴含清廉、清正、清白之意。清,即拒腐蚀、永不沾,其本质就是干净。源古至今,为官者无不以清廉而著世。如历史上的"包青天"包拯、"海青天"海瑞,当代  相似文献   

6.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说过:“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这种恰到好处的语言技巧,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尤其是对各级领导者来说,分外重要。 下面,就领导者的语言修养谈点浅见。 一、领导者要努力提高语言修养 所谓“语言修养”,简而言之,就是指人们在语言方面经过长期锻炼和培训,达到一定的水平,或者说人们驾驭语言的能力。现在还以“我是大老粗,不会讲话”为荣的领导者,即使有恐怕也只是凤毛麟角了。绝大多数都想有较高的语言修养,能言善辩,语惊四座,收到最佳语言效果。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7.
我是从2007年9月份《东方今报》发表的一篇报道中知道闫合作的,他对《论语》的独到见解深深吸引了我。闫合作认为,现在流行的对《论语》的解释,大都不符合孔子和《论语》编著者的本意。他认为,儒学包含孔子的思想,但儒学并不等于孔学;孔学实际上是圣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学问;《论语》并不像后人所说的只是记述孔子言论的一本语录,也不是有些人认为的是孔子学生们课堂笔记的选集,它有自己的理论框架和严密的逻辑体系,这就是“文、行、忠、信”。  相似文献   

8.
做人、做官与做事,对领导干部来说,为一有机整体——做人是基础,做官是责任,做事是归宿。从政为官,做人要正与直,做官须廉与明,做事重谋与行。做人:正而不拙,直而不迂为官根本在做人。古往今来,从根本上可以说,一切成功源于做人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前线》2014,(1):116-117
孔子的爱民思想是其“仁爱”思想的重要内涵。《孔子家语》中的《入官第二十一》是系统阐述孔子为官之道的篇章。孔子在该篇章提出为官之道的五个方面:第一,修身为从政之本;第二,为官治民应了解民情,顺应民情,并据此制订切合于民的政策;第三,为官治民要爱民,待民以宽,不可苛求于民;第四,为政者凡事要以身作则,为人民树立表率;第五,为政者要慎择左右。其中,涉及爱民的就占了两条,以下节选关于“顺民爱民”思想的段落。  相似文献   

10.
正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其所蕴含的丰富政德思想资源有益于今天的政德建设。《孔子家语》是专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与《论语》相比,《孔子家语》内容更丰富。《入官》篇是《孔子家语》中的第二十一篇,记录了子张问孔子"为官之道"的问题。孔子就如何为官而达到"安身取誉"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回答。本文试对《入官》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三严三实"要求,其中第一条就是要"严以修身"。有一位哲人说过这样的话:人的一生无非是在回答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做事,一个是如何做人,而且决定人生成败的三分在做事,七分在做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清清白白为官固然重要,踏踏实实做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更带有根本性的是堂堂正正做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一个人不管是为官还是为民,如果没有良好的人格、人品作铺垫,迟早都要跌跤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2.
官者,德为先。官德如何,不仅仅是个人修养的事,也是检验党员干部先进性的一面镜子。领导干部要把常修为官之德作为当官先做人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是继"八项规定"以后我党作风建设的新标杆,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为官之道。它体现了党员干部做人、做事、为官的新要求。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严格用"三严三实"的新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好人,做好官,做好事。"为官"就要修身律己,做老实本分的人"为官"先要做人。古人云:栖守道德,珍惜名节。为官首先要勤于修身、严以律己。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从小事做起,遵纪守法,不碰底线;不但要  相似文献   

14.
如何做人、如何为官、如何行事,对于新时期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是常思常想的"领导干部三大课题".不断解决好这些课题,既是一名领导干部思想品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的反映,也是一名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体现,还关乎领导干部自身素质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领导班子执政成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领导干部如何做人做官做事?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同志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以"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当官的最高境界就是为老百姓办实事,而不是享清福"、"做人要有人格,做官要有官德,做事要靠本事"等传世名言精辟地诠释了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如何做人做官做事.  相似文献   

15.
冠恒 《前线》2015,(2):120
《论语·卫灵公》记载孔子说过这么一段话,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在孔子时代,"君子"主要指为官从政者,为官从政的人应当关心为官从政之道,而不要像普通人那样关心衣食。就像普通人种田,就是再努力耕种,一旦遇到天灾,庄稼歉收,还是免不了忍饥挨饿。如果学习为官之道,学成之后出去为官从政,就可以得到丰厚的俸禄;就是遇上灾年,也不会挨饿。所以,为官从政者应当担心为官从政之道有没有掌握,而不必去担心物质的贫穷。  相似文献   

16.
观点     
《廉政瞭望》2012,(5):10-11
新时期领导干部怎样做人做事 最新一期《求是》杂志刊文指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必须时刻牢记为官民为奉.始终坚持忠于人民、执政为民,需要做到四点:一是为官学为先,领导干部要善于学习;二是为官干为重,领导干部要勤于实践;三是为官民为本,党员干部要坚持执政为民;四是为官廉为贵,党员干部要做到清正廉洁。  相似文献   

17.
王涛 《党课》2012,(10):75-77
古往今来,世人未必都能够做官,但是为官者却始终撇不开如何做人这一话题。读读古训、读读伟人的教诲,再把做人与做官相互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做人并不比做官容易。因此,在两者的关系上.也当是先做人、后做官;好人不一定就能够为官,而为官者必须是个好人。  相似文献   

18.
为政以德,修己安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治国兴邦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必须不断加强从政道德修养,践行为官之道,按照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掌权为民,用权谋事,走正道,干正事,立正业。为官首先要正,做堂堂正正的领导者。人品决定官品、为官之道首重“正”字。要做正,就要在加强官德修养上下工夫,它的核心是做人民的公仆,为政清廉,基本要求是要做到履行职责,不渎职,不谋私,不腐败,堂堂正正做人,坦坦荡荡做事,“以权谋事”而不是“以…  相似文献   

19.
偶读台湾学者南怀谨先生的《论语别裁》,深感其对《论语》中孔子有关学习方面的言论注解独树一帜,更认为南怀谨先生的这些见解对于我们国家今天倡导的“创建学习型社会,打造学习型领导干部”这一活动,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南怀谨先生提出,“安贫乐道,知足常乐”这两句话曾经是中国文化中对于知识分子和为官之人的个人修养提出的不学谓之贫——干部为什么要学习两个要求。其目的就是让人能经得起物质利益的诱惑,为官清廉不贪。但是“贫”有好多种,并不一定只是物质上的缺乏。其中知识和学问的匮乏也是一种“贫”,因此“不学谓之贫”。目前我…  相似文献   

20.
做人要讲人品,为官要讲官德。做什么样的人,当什么样的官,是我们每一个为官从政者,必须正确面对和用行动回答的人生课题。在新的形势任务和各种挑战考验面前,要想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就必须真诚守信、宽容豁达、爱岗敬业、廉洁从政,真正树立良好形象,留下美好名声,创造辉煌业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