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亚平 《党政论坛》2011,(16):49-49
自1949年以后,两岸之间的间谍暗战从未中止过,其战况之激烈,曾经不亚于任何一个真正的战场。近年来两岸间关系有所缓和,时至今日,台湾间谍已不再是过去电视剧中凶神恶煞的“特务”形象,其“工作”形式和内容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暴力色彩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高科技和更为专业的情报战。  相似文献   

2.
两岸敌对状态依旧,谍对谍的戏码不断上演,其手段也不再囿于传统方式,更是延伸至互联网之上。根据公开数据推测,两岸"网军"频繁相互发动攻击,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共解放军"黑客"时不时让台湾当局"吃瘪",台湾网谍的威力也不容大陆"小觑"。近日大陆国安部门罕见地通过媒体,对台湾"军情局"的一名网络间谍李芳荣发出追缉令,称"只要缉拿归案,一定严惩不贷"。  相似文献   

3.
"外国间谍正把捷克首都布拉格打造成间谍之都。"捷克军方反间谍局局长米洛斯拉夫·库拉季奇在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时的一席话将世界媒体的目光吸引到了这块曾经是东西方交汇处的"风水宝地"。历史上,布拉格就是各国间谍云集的地方,《007》系列、《碟中谍》等西方间谍片纷纷来此地取景。不过,库拉季奇这次并不是讲述历史和故事,他忧心忡忡地警告说,捷克目前的外国间谍已经多得防不胜防,"在布拉格街头扔下一块砖头,能砸中两个半间谍——两个是外国间谍,还有半个是情报贩子。"  相似文献   

4.
近年"中国威胁论"在欧美,均被分拆成不同的子项目,其中有"军事威胁论"、"能源威胁论"、"环境威胁论"、"食品威胁论"和"间谍威胁论"等。如何针对欧美"威胁论"的不同特点和以上领域,开展国际公关工作,已成为摆在中国外交和宣传部门面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大陆已今非昔比。当前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既有大陆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两岸交流合作持续推进、港澳的示范作用彰显等空前机遇,也面临两岸差距及隔阂短期难消、美日及"台独"因素作梗等现实挑战。两岸和平发展重要思想的提出及逐步落实使两岸和平统一的机遇大于挑战。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上,经济间谍战正愈演愈烈。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大战中,经济间谍满天飞,各展神通,相互斗法,使各国主管经济的部门和一些大企业十分头痛。各国情报活动的重点在新形势下也发生了变化。过去,军事和战略情报是间谍措取的最重要目标,现在,这些情报已排在经济、科技情报和政治情报之后。  相似文献   

7.
《党政论坛》2008,(2):10
西方媒体对"中国工业间谍"的炒作今年(2007)出现了新的高潮.年初,德国媒体一直充当着这场鼓噪浪潮的总领唱,年末,英国媒体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其间,美国、加拿大、法国媒体的帮腔附和之声也是不绝于耳,甚至连韩国媒体也声称不应再隔岸观火.西方舆论为何在此时集体爆发,无中生有地指责"中国间谍威胁",根源何在?  相似文献   

8.
正海峡旅游共同市场的提出及内涵"两岸共同市场"作为两岸经济整合的模式,最早是由台湾原"行政院院长"萧万长先生在2000年底提出的。萧万长在《一加一大于二——迈向两岸共  相似文献   

9.
娄杰 《团结》2007,(4):26-28
"一国两制"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为解决祖国和平统一问题而提出的科学构想,其涵义是在一个中国原则下,通过保留两岸原来社会制度的途径实现国家统一,两岸两种社会制度和平共处、长期共存,台港澳作为中国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政府,享有高度自治权。这一构想先后在解决  相似文献   

10.
略论"文化台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台独"是一种以确立台湾独立性为价值取向,以"去中国化"为特征,为"台独"服务的社会文化思潮。从其发展趋势来看,影响已浸入到台湾社会的各个阶层,危害性也越来越大,一旦成为台湾的主流意识,必将对两岸的和平统一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必须高度关注,坚决遏制"文化台独"思潮的蔓延。中华文化与台湾文化同出一脉,源远流长。民进党当局推行"本土化""、去中国化,"这是要从根本上割断台湾与祖国的联系,是不得人心的,其图谋也是不能得逞的。  相似文献   

11.
7月9日,俄罗斯与美国完成了一场交换间谍的行动,这是冷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的换谍事件。尽管这场间谍风波从最初被媒体曝光到双方完成交易仅用了十几天,但其戏剧性的过程让外界如同欣赏一部间谍大片,更让人生出一种重回冷战的感觉。在东西方处于冷战状态的40余年间,这种性质的换谍行动犹如美苏进行的一场场游戏,曾频频在国际舞台上上演。  相似文献   

12.
正一、"太阳花"是一场恶质化的学生运动两岸已进入和平与发展的时期,台湾也已进入了政党轮替的民主社会。台湾"太阳花学运"却重拾暴力、破坏的"利器",既有悖时代主题和潮流,也有违60年代学运的集体反思。事实证明,"太阳花"是一场恶质化的学生运动。恶在暴力乱政。学运首日的晚上,为阻挡学生闯进"立法院"有27名警员受伤。六天后,示威者又翻越栅栏闯入"行政院",2500名警力只能用高压水车驱离近万名抗议  相似文献   

13.
采取灵活、务实的做法,积极推动两岸各种形式的经贸合作事宜"两岸真的憋得太久了!"广东东莞台商协会会长叶春荣说,"对未来两岸经贸交流的新态势,我们在期待。"连日来,有关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话题日渐升温。将于4月初举行的厦门第十二届"台交会"上,"海峡两岸经贸论坛"成为一个吸引两岸眼球的亮点。接受本刊采访的多位人士预测,将有不少演讲者发出和叶春荣相同的声音。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时代的宣告结束,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与此相应,国际经济间谍大战也愈演愈烈,身处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同样未能幸免. 一、经济间谍瞄准中国中国改革开放十四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少数几个持续稳定发展的国家之一.在欧美各国和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处于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中国这个大市场特别引人注目,于是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情报信息也成为国际经济间谍的猎取对象. 我国虽然整体科技水平比较落后,但并不等  相似文献   

15.
8月23日,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在其"十年政纲"两岸政策记者会上宣称,"九二共识是一个不存在的东西",因而没有"承认或不承认、接受或不接受的问题"。对此,国民党方面连日来重手回击,反复强调"九二共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政治市场理论分析台湾岛内政治乱像,认为自开放台湾领导人直接选举以来,台湾已经逐渐形成了以"台独"和"独台"为特色的政治市场。这一政治市场对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两岸政治对话和最终解决台湾问题是个障碍。研究此问题的目的在于了解台湾政治生态,为寻求打破两岸政治僵局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17.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起步于70年代末 ,发展于80年代和90年代 ,至世纪之交已形成相当规模。随着客观形势的发展 ,两岸经济合作的规模将逐步扩大 ,并从间接向直接过渡 ,逐步由初始化的过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两岸经济关系的四个转折点准确预测新的转折点的出现 ,是把握未来两岸经济合作迈向新阶段的关键所在。从两岸经济合作变化的轨迹看 ,下一个的转折点的来临 ,至少具有以下几项标志 :其一 ,联系形式从间接为主过渡到“准直接”为主。目前两岸经济关系虽然在形式上仍维持间接状态 ,但实际上转口和转运程序已大大简化 ,直接贸易与航运…  相似文献   

18.
《侨园》2017,(6)
正1949年10月24日,那场最后一次中国人与中国人相互的搏斗,大陆称为"金门战役",台湾称为"古宁头战役"。直到今天,台湾还有深蓝民众称此战是"延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和"保存中华民国法统"的生死之战。金门战地的记忆之所以沉重,是因为已过去的整整一个甲子之余,岸与岸相望见证60多年的金门从战地到黄花,却不知其是否还将有生命的蜕变。因此一役,60余年里,无论是从政治、战史,还是从军事学术的角度,金门成为两岸最具宣示意义的地标。  相似文献   

19.
《瞭望》1990,(29)
国 内 海峡两岸举行贸易投资研讨会 7月2日,大陆和来自台湾的1200多名工商界人士在北京举行贸易投资研讨会,探讨扩大两岸经济合作的途径。中国贸促会会长、海峡两岸经贸协调会会长郑鸿业说,两岸通商已逐渐汇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但是,两岸贸易交流仍然是间接进行的,而且主要是单向的。只有进行直接的和双向的交流,才真正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14)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中华民族的问题,是中国人的民族责任和义务,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和探索,从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一些突破。从"炮击金门"到"一国两制"再到"经贸互通""政治互信""外交斗争",中国共产党的爱国统一战线,从内政和外交两方面入手推进台海关系的进一步缓解,在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加强与台湾地区的经济交往,并审时度势深化政治互信,文化互通,加强两岸政治互动和交往奠定了两岸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方向。两岸最终实现统一是历史潮流更是民心所向,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大陆地区人民的愿望,更是台湾地区人民实现和平统一绝不改变的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