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博弈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存在政治精英与知识精英主导下的保护与传承主体的本色传承、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与周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项目传承人的原味传承与追求创新、保护工作的有力推进与项目自身演化、具体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博弈。博弈现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普遍存在,说明了我们的保护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正确地对待和调和各种力量间的博弈,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合力的实现和保护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十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资源丰富多姿,种类异彩纷呈,是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精神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遵循保护的规律和原则,推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注重保护人才队伍的建设,发挥非物质文化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我们共同的文化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3.
商标权保护模式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的一种,利用此种模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其他模式没有的优势。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标权保护制度建构的探讨,是对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的补充与完善,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实现和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4.
延边州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遗产,尤其是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延边州乃至吉林省重要的遗产项目来源。近几年来,延边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差距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和传承,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推进文化强州建设,实现延边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它的生存空间也日益缩减。这不仅损害扭曲了非物质文化的本来意蕴,而且也加剧了文化资源的破坏与毁灭。着力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加强城市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治理念,选择产业化、市场化之路,重视学校的教育传承和学术研究,增强公众参与保护非物质遗产保护的意识就能够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的历史使命.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民族精神,锻炼他们的意志品格,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培育他们的审美意识.因此,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优质教育资源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各个主要环节,有利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如果措施得当,既能通过大学的教育功能充分促进“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又能让“非遗”自身蕴含的特征与价值吻合大学教育功能的充分释放,从而使二者合目的地协调发展,最终构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教育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的浓缩与传承,它是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是维护文化主体和文化主权的重要依据。因此,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经济、文化、历史和艺术诸方面均蕴含巨大价值。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背景下,政府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应有的责任,出现了政策消极、保护意识薄弱、观念畸形等问题,以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陷入困境。如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政府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重构政府相关责任体系。从宏观角度,政府应当落实并不断优化其政治、经济、文化和公共服务职能。从微观角度,政府应当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传承和保护,形成体系化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9.
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利用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遗产概念体系的生成及日趋成熟,遗产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日益突显,遗产保护和传承利用也不断升温。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强文物、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拓展文化遗产传承利用途径。我们要深刻学习和领会这一论述的要旨和指向,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力度,拓展传承利用途径,促进文化事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存在于现代的活态传统文化表征,它的存在和传承形态与现代传统文化产业或产品密切相关。面对商业开发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现实问题,应当"警惕危机更看重机遇",必须克服过于依赖政府而忽视市场的观念,找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开发传统文化产业的结合路径,具体包括:产业扶持与市场准入的结合;文化传承与产品创新的结合;公权管理与私权保护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法律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承载者,传承人的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要使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传承人认定、保护和监管机制,对传承人进行有效认定,保障其合法权益,督促其自觉履行义务,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2.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的原真性、丰富性、完整性,使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地位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回顾近十年的保护工作,部分非遗项目由于在前期的普查申报阶段,对相应的申报条件、项目内涵、保护和传承现状把握不准,责任单位职责不明确,后期的保护计划流于形式,加之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和非遗项目生存环境的客观改变,及部分地方政府对项目的重申报、轻管理的状况等因素更是加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濒危甚至消亡,建立建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退出机制已是一项十分紧要和迫切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逐渐进入了的公众视野,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是社会发展转型期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内容。南宁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专门机构不健全,缺乏专职人员,民众保护意识薄弱,保护经费投入不足,传承后继乏人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抢救和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宁市必须转变传承保护理念,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立法保护力度,构建宣传教育体系,增强文化自觉意识,加大经费投入,打造特色品牌,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人才队伍,拓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以此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4.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国家级非遗项目中,民俗类非遗留存丰富,同时呈现各地区分布不均的现象。民俗类非遗可以通过保护其赖以存续的"文化空间"、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等途径进行整体性保护,实现非遗的活态、可持续传承。在现代都市生活中,创造大众参与的条件,把节庆仪式类非遗中的象征符号具象解构,是实现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有效途径。在人类情感互通的基础上,进行民俗类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国际合作,是值得探索的有益途径。  相似文献   

15.
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乐山作为一个拥有众多文化遗产的城市,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城市旅游当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文化和旅游的结合,对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当前,乐山的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存在重视不够、发展规划缺乏、经济价值挖掘不充分等问题。因此,政府、社会、生产者都应该采取相应的行动,克服困境,抓住机遇,保障乐山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性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存在诸多问题。笔者针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对策性建议,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我国文化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加强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一要尽快制定出台相关法规或工作条例,建立考核激励机制;二要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和资料库建设;三要确保落实专项保护资金,拓宽筹资渠道;四要建立对代表性传承人的扶持和奖励机制;五要提高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落实保护措施;六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应因人而宜、因地制宜、因项目而异。  相似文献   

18.
许昌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由于保护利用意识上的不到位以及经费和人力的严重不足,许昌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保护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有:市县各级政府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重视,建立稳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研工作队伍,构建良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机制,做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推广和利用等.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共同财富。河南地处中原,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准确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传承性、生态性、变异性和民族性等特征,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河南得天独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力促进文化与经济的共同繁荣,更好地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和强权文化力图独霸世界的态势下,研究、抢救、保护、传承、发展、利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至高的责任和神圣而共同的任务。如何通过抢救与保护、解决好保护与开发间的矛盾,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紧迫问题。本文将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纳雍苗族“滚山珠”为个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