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打电话给一位领导,问:“这些日子怎么看不到你的身影?”对方答是因为“天天开会,实在忙得不得了”。又问:“天天开会有什么用,年关到了,你是领导,老百姓的冷暖寒热怎么办?”他答道:“我都放在心上呢。”  相似文献   

2.
我在国家民委招待所找到全国人大代表朱宣人时,他正在房间里伏案疾书,连我走进房间都没有察觉。抬头看到我后,他用抱歉的口吻告诉我:“这几天,安排代表分组审议赵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也想发表点意见,正在准备提纲。” 我要求道:“能否先对我谈谈你的想法呢?” 他谦虚地说:“我的看法还不成熟,本不值得  相似文献   

3.
说心理话难     
说心里话难,是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思想工作讲的是“ 直指人心”,不说心里话不行;可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常常是难以说实话——究其原因,我的体会有这么几点: 一、难在揭短。你要指明某人某部门工作上有问题,那当事人马上会不高兴,拉下脸来认为你让他下不了台,反过来他也就会让你难以下台,甚至当面和你对峙。如果你先美言一番,最后再提几点“希望”,固然可以安然无忧,但是不痛不痒,解决不了思想问题,自己也会觉得窝囊。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委原副书记郑培民同志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很多人深受感动。尤其是这样两个细节,证人感触良多:一个是郑培民和普通群众通电话的事情,一个是郑培民亲自拆阅群众来信的事情。就是从这些细节上,我们可以感受到,郑培民之所以能够做到“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当好人民的公仆,就在于他摆正了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自觉地把自己融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始终是老百姓的“好朋友”、“好兄长”,始终和老百姓心贴心。  相似文献   

5.
人生隽语     
<正>黄蓓佳(著名作家):童年阅读,一本书,或者一个人物,或者是书里的一句话,很可能会改变孩子的一辈子,影响他的一生,影响他的成长,他会照着书中这个人物的轨迹去成长。长大以后你再读书,书是书,你是你,你读书的时候可能有一点小感动,但是你回到现实当中,你还是现实当中的人,它绝对不会去改变你了。所以我觉得童年的阅读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自己的本性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时候,阅读会改变自己。  相似文献   

6.
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周国知能成为和平建设时期让大家争相学习的先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都做好了一件件具体的小事。就拿郑培民同志来说,在中央党校学习后。谁都不知道的8元7角2分的公费利息钱,他却一直记着,交给了财务室——区区8块多钱就使我们知道,他很清正;残疾人李德胜开了家“鸡毛小饭店”,为照  相似文献   

7.
新华社原副社长冯健同志嘱我说:你去写写袁宝华同志。作为老干部,他两袖清风,值得一写。冯健同志的语气肯定,听得出来,他很动情。打电话去联系,原来在袁宝华身边工作的几位秘书都愿意谈谈。这是令人难忘的采访。作为记者,我觉得无需再作什么“笔底生花”的加工,如实记录,已足见风范。  相似文献   

8.
自得与沉默致郑于鹤●王朝闻耳聋,打电话不如写信方便;但写信,不能像当面交谈那样便于立即知道你的反应。我感谢你对我失误的补救与安慰,先送来的石膏像还没有干透,又送来同型艺术珍品的铸铜。昨天傍晚,在房角微光中偶见这只铜像,引起了很有趣的幻觉:仿佛还是50...  相似文献   

9.
正公元2020年3月4日10时,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医院的大夫手捧文件兴冲冲来到病房,他对我宣布:"易俗,恭喜!你正式出院了。"当他"出院"二字一出口,联想到我的两位家人已经先我痊愈出院了,感激的话喷涌而出:"你们不仅治好我们的病,还救了我一家三条命。尤其是,我病危时情绪不好,你们又给我举办了77岁生日的庆祝活动……"  相似文献   

10.
郑培民同志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他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崇高品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衷心赞誉,集中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作为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向郑培民同志学习,重要的是学习他的政绩观。  相似文献   

11.
《侨园》2016,(8)
正湖南省长杜家毫很有个性:他对单车情有独钟。他说:"我到哪里工作都会买一辆自行车,到长沙也买了一辆。"最近,在湖南省委城市工作会议上,杜家毫讲述了自己骑单车的遭遇。他说:"骑车上路,一会要骑上人行道;一会路断了要扛着车子过天桥;一会被交警拦住,他也不知道我是省长,还教训了几句;我转弯做个手势,提醒后面机动车注意,出租车师傅还把我拦住,摇下车窗,说你摆什么谱啊?又把我骂两句。"杜家毫讲述自己骑单车时受到的训斥和奚落,是想提醒相关部门和领导,要提升公共服务空间;要站在百姓角度去感受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如何;要改变冷漠的服务态度,让城市更有人情味。  相似文献   

12.
《侨园》2016,(1)
正平淡的日子过去也就过去了,但红火的岁月经久不忘、历久弥新,一旦被人提及,依然会激动。去年,我到沈阳铁路地区办事处造方一位昔日领导,办公室里只有另一人,此人恰巧认得我,并马上说到他还保存了登载我作品的一张报纸。他一边说起我那篇品《渔船神曲》一边去翻找那张报纸,我大吃一惊,且不说眼前这张泛黄了的报纸,单说阔别多年还能如此迅速地把我早年的作品拿出来,足以使我感动了。这篇报告文学,当年发表后我并未看到,也没有特意去找,没想到15年后才与报纸见面。我忙说:"原件你还留着,复印一份我带走。"他摊开报纸,复印了两张A4纸交给了我。  相似文献   

13.
对号莫入座     
我在一家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杂文,没想到居然有人对号入座。有位朋友对我说:“你那篇杂文一看就知道,写的是我们单位张××。”还有的同事对我说:“你那篇杂文写的就是我们单位李××。”有位诤友打电话提醒我:“你要当心,我们单位×××看了你写的那篇杂文很恼火,说你写的是他,侵犯他的名誉权,准备找你打官司!”我真感到莫名其妙,哭笑不得,一篇文章怎么有这么多人来对号入座呢?再一想,这也许是智极生蠢,心中有鬼的人是神经过敏,疑神疑鬼,这也不奇怪。一个座位,让谁坐呢?这倒把我难住了。当初我写那篇文章并未想到这些,这是节外生枝,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杂文这东西,有人爱,有人怕,也有人恨;杂文作者也如此。杂文被人公认是匕首、投枪、银针,就必然要刺  相似文献   

14.
一“升米恩,斗米仇”。此话怎讲?它的意思是:如果你接济一个人,逢年过节时,送给他一升米,他会非常感谢你;如果你给他一斗米,以后你给不起了,只给他半斗米,那么你就等着挨骂吧!那个人会想,去年一斗,现在为什么只给半斗了,是交情不好了,还是看不起我了?慢慢的,他不但不再感谢你,反而会恨你。这就叫“升米恩,斗米仇”。  相似文献   

15.
朱正 《瞭望》1988,(41)
一天,遇到一位青年朋友,闲谈了几句,他忽然说:“那本《社交书信大全》我已经看到了。” 我没有听明白,问:“什么书信大全?” “《社交书信大全》。怎么?你不知道?那里面还编进了你的几封信呢。” 他告诉我,他的同事有这书,他无意中在书里翻到了我的信,还以为我早知道了哩。我确实从来不知  相似文献   

16.
一件羊皮袄     
《侨园》2017,(8)
正我爷爷是老红军,90岁那年,他知道要去见那些在长征中牺牲的老战友了,就把我叫到身边,拿出—件羊皮袄说:小军呀,我恐怕要走了,我有一个传家宝交给你,你要好好珍惜呀!我见那羊皮袄已经十分旧了,上面的羊毛都快掉没了,还有几个小洞,便问:爷爷,这称得上是传家宝吗?爷爷说:当然,别以为那些金银古董才值得当传家宝,这件羊皮袄不仅会让你懂得如何做人,还会让你懂得人生的意义,能让你终身受用!  相似文献   

17.
战地风云     
汤礼春 《侨园》2013,(6):74-74
<正>当时,李宗仁在电话里口气并不严厉,相反宽慰他道:"孙震兄,我估计你不知道此事,可能是王副官以你作挡箭牌,以求得自己开脱,我将着人继续审问王副官,一经查明,我将严惩不贷,以示军纪!在此向你老兄打个招呼!"孙震放下电话后,心中便忐忑不安起来,王副官的走私其实是他默许的,万一李宗仁认真追查下去,他孙震恐怕也将受到处罚,且也会因此而声名狼藉。他知道李宗仁长官一惯秉公办事,执法严明,不像其他国民党要员对诸此之类的事睁只眼闭只眼的。他想起前不久,在五战区哄传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8.
重要会议     
大清早,李总就打电话给我:"有个重要会议,我在外边有事,赶不回来,你去参加一下吧,会议地点是东方丽景大酒店。"  相似文献   

19.
大度读人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学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伞悄悄地先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  相似文献   

20.
<正>在重庆解放碑下,记者见到了从巴南赶过来的任尔宁老人。挤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后,年过古稀的他依然神采奕奕,握着记者的手说:"感谢你从北京来采访我。不过,我要麻烦你先跟我去办点事。"几步路,来到了某银行存管中心,任尔宁从挎包里拿出一个厚厚的文件袋。不是钻石黄金、不是房本字据,什么样的东西值得他这么慎重保管?任尔宁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我三爷爷任鸿隽和三娘母陈衡哲留下来的书信。某出版社约我写一本任氏家族的书,我梳理后,放回这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