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冬 《学理论》2013,(12):43-44
印度是一个古老的大国,不列颠的入侵揭下了这个神秘国家的面纱。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两篇文章中评价了不列颠入侵的行为,提出双重使命观,从人道主义和历史主义两个方面揭示了不列颠对印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6,(8)
印度作为正在迅速崛起的国家,在历史上却一直受英国殖民侵略影响。18世纪50年代英国开始征服印度,通过对孟买管区、马德拉斯管区以及以加尔各答为中心沿孟加拉湾地区的征服,逐步实现对印度控制。然而,由于当时英国自身实力不足以完全掌控印度全境,于是英国通过与各封建王公签订"资助条约",形成附属国体系并运用直接统治和间接统治相结合的政策,对印度实现殖民统治。  相似文献   

3.
福斯特的《印度之行》不仅表现了作者的殖民主义意识,也含有鲜明的反殖民主义思想。从环境描写,人物刻画两个主要方面分析福斯特在《印度之行》中所表现出的殖民与反殖民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4.
《党政论坛》2012,(18):42-42
世界上最知名最具权威最有学术性的百科全书、英语世界俗称的ABC百科全书之一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又称《大英百科全书》),在244年之后停止发行印刷版,将全面转向数字版。  相似文献   

5.
李楠明(以下简称李):马克思晚年思想的新变化虽然修改了他早年的结论,把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了起来,但这同他坚持的人学立场有什么关系呢?张奎良(以下简称张):这当然有关系。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的初期,他观察社会的尺度是历史主义的客观尺度,即人的价值要服从于历史的进步。这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中鲜明地体现了出来。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当然对英国侵略印度表示了极大的愤慨。但另一方面,他又认为英国的侵略在客观上有利于印度的进步,因为给印度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文化,瓦解了旧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鲁晓霞 《理论导刊》2006,(9):123-124
英国作家福斯特在他的代表作《印度之行》中,以英国人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和印度人为代表的东方世界的交往为载体,透过主要人物之间的交往,折射出东西方“联结”的过程是漫长的,不同民族的融合是艰难的。  相似文献   

7.
史忆 《学理论》2009,(23):92-93
本文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对2007年诺贝尔奖得主、英国女作家多莉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进行解读,分析小说女主人公玛丽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男权社会环境,玛丽作为女性是男权话语社会的边缘人,但作为白人,她身上还是带着很深的殖民主义烙印,她最后的死亡结局不仅是她个人的悲惨命运,也象征着白人统治在南非大陆的必然终结;男主人公摩西是南部非洲殖民世界争夺话语权的黑色边缘人,其具备高尚的品质,并为争取话语权进行抗争,然而他的行为只停留在个人行为的阶段,还是萌芽阶段的反抗。  相似文献   

8.
在今年年初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中印关系的问题时,引用了印度《奥义书》中的诗句:“愿我们同受庇佑,愿我们同受保护,愿我们共同努力,愿我们文化辉煌,永远不要仇恨,永远和平、和平、和平!”我在印度驻站多年,每天都能听到邻居在唱诵神曲。这悠悠千年的唱诵与中国总理吟诵《奥义书》诗篇的声音叠加在一起,我看到了印度经典穿透时空的神奇力量。  相似文献   

9.
胡建东 《理论探讨》2024,(1):122-128
在资本主义社会,抽象权力由天国降至尘世,形而上学与资本逻辑结成“神圣同盟”,二者一道实现了对人的双重“抽象统治”。为破除“抽象统治”,马克思将致思旨趣转向“此岸世界的真理”。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揭露了“抽象统治”的内在机理:商品、货币、资本等社会的“物”的存在,掩藏了存在背后的“形式规定”,亦即“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社会关系。在揭露这一机理的过程中,《资本论》贯穿着形而上学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双重逻辑进路,且二者形成了互构关系:政治经济学批判通过对现实历史的科学揭示,为在形而上学层面破解存在秘密奠定了实证基础;形而上学批判则为政治经济学批判明确了前提、对象和方法。在这种高度统一中,马克思开辟了终结形而上学和资本逻辑双重“抽象统治”的“新唯物主义”道路,为人的自主活动和自由解放指明了历史方向。  相似文献   

10.
古风时代,希腊人在地中海世界和黑海地区进行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殖民运动。北非的昔兰尼是希腊人建立的重要殖民城邦之一,因其特殊的政治体制和经济状况异于其他殖民城邦。试图根据品达的《皮西亚第四颂歌》和希罗多德的《历史》,对昔兰尼的殖民运动做出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11.
印度教民族主义是印度教与民族主义的复合体,其在争取印度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历史上穆斯林和英国对印度次大陆长达数百年的统治形成的历史积怨,加之印巴分治和印巴冲突,印度教徒与穆斯林的矛盾十分尖锐。印度教民族主义者视穆斯林和英国人为“外来入侵者”,反穆斯林的复仇情绪高涨。印度教民族主义极富地缘政治想象力,试图恢复穆斯林入侵前“纯洁”的印度教国家“婆罗多-印度”,继而试图继承英属印度鼎盛时期的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大印度教帝国“统一婆罗多”。随着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崛起,甚至出现了将整个环印度洋地区都纳入印度版图,从而建立“联合婆罗多”的地缘政治想象。表面看似荒诞的印度教民族主义地缘政治想象绝非单纯的妄想,而是印度教民族主义宗教和民族情绪的反弹、印度国力不断增强背景下印度大国霸权扩张野心的体现。印度教民族主义地缘政治想象对地缘政治和中印关系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对此,我们要坚决反对并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12.
陈晨  杨沙沙 《党政论坛》2013,(22):20-21
物价飙升、卢比贬值、出口乏力、经济下滑……按英国《金融时报》的说法,近一年来,印度正由“一炮走红的国家”沦落为“一败涂地的国家”。当前印度的经济增速已经降到10年来的最低点,  相似文献   

13.
赵光 《侨园》2005,(Z1)
相信凡是看过《大篷车》、《流浪者之歌》等经典印度片的人,都会对富有动感的印度歌舞、风姿绰约的印度美女留下深刻印象。事实上印度的确是个盛产美女的大国,比如2000年的“亚洲小姐”、“世界小姐”和“环球小姐”都产自印度。同一个国家的3位女性在同一年里囊括了这三项桂冠,在世界选美史上绝无仅有。印度姑娘为何会如此迷人?她们真实的生活又是怎样?  相似文献   

14.
印度拥有问责制政府、独立司法和独立媒体,却不能有效地遏制腐败。究其原因,一是高额的竞选支出滋生政治腐败,二是政府职能错位导致腐败蔓延,三是社会碎片化加剧腐败,四是"危险的稳定均衡"使腐败难以根治。为了治愈这一痼疾,印度政府和社会努力从制度设计入手,创立《预防腐败法案》和《信息权利法案》,同时依靠各类反腐力量,推动公共机构、独立媒体、民间反腐的兴起。印度的这些做法对我国治理腐败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刘枫艳 《学理论》2010,(22):179-180
阿兰达蒂·洛伊的处女作《微物之神》以优美动人的笔触,如微距般细致的洞察力向读者展示了后殖民时期印度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揭示了印度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文化"杂交"现象,体现了民族独立后印度人深陷的迷惘。以霍米巴巴的杂交理论为依据,从五个方面阐述《微物之神》中无处不在的杂交现象,并分析文化杂交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印度古代的宗教是婆罗门教,形成于公元前七世纪。它把奴隶制度、奴隶制国家政权神圣化,成为奴隶主阶级的精神统治武器。公元八世纪前后,在对婆罗门教进行改革并吸取佛教、耆那教某些教义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婆罗门教,即印度教。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2)
随着20世纪90年代印度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行,印度经济焕发活力,关于印度经济奇迹增长背后的原因讨论颇多,从印度国内制度因素的角度出发,将其分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二者相互渗透形成了印度社会的行为准则与特有的生活方式,从而影响印度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将印度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有利和限制中印经济增长的因素,通过分析印度历史变迁过程中经济增长与制度因素的关系,借鉴印度经济发展的优点,认为制度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合理的制度安排能推动社会进步与一国的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8.
儒家经典的西译之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互通影响巨大,而至今已有几十种版本的英译《论语》在其间作用斐然.本文旨在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探寻英译《论语》的源头,聚焦19世纪初期由英国浸信会传教士马士曼在印度塞伦坡完成出版的第一部英译《论语》(上半卷);以一手档案资料为依托,结合其历史背景考察其翻译策略,独有创新及译本影响,以期呈现早期“中学西传”之历史样貌,并于今日之中西跨文化交流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革命报人、《苏报》馆主陈范在19世纪末积极投身维新变法运动,革除社会弊俗,在20世纪初年主办《苏报》,团结大批资产阶级革命志士倡言排满革命,以至酿成"《苏报》案",落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境地。但他不屈不挠,继续从事反清革命斗争,终于推翻清朝专制统治。  相似文献   

20.
陈洋 《学理论》2013,(15):106-107,127
外空发射服务是一种新兴的竞争激烈的商业性服务,印度在外空发射服务法律制度建设方面成果显著。印度《卫星通信政策程序》和《卫星通信的规范、准则和程序》,允许国内的私人企业参与商业外空发射服务,并通过许可制度来进行管理。为了防止外空发射服务危及国家及国际安全,印度通过WMD法令等法律法规对与外空发射相关的关键的技术和装置、部件的流通和扩散进行严格的管制。印度在空间发射服务方面的立法实践对于我国在这方面的空间立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