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实行对外以来,青少年犯罪活动也随之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我省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青少年暴力犯罪活动抬头。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爆炸、纵火等暴力犯罪活动比开放前大为增加。高峰期的1983年为1979年的三倍。1985年上半年仍为1979年  相似文献   

2.
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越来越严重的事实,国家相关部门及青少年成长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了司法社会工作的重要性,然后从司法社会工作的介入机制及其开展意义论述了司法社会工作介入犯罪青少年矫治过程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司法统计来看,青少年犯罪仍是我国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提出了青少年犯罪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法学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五期刊登了丛文辉同志关于《“青少年犯罪”不是法律概念》的文章。读后,有些不同看法,特提出与作者商榷。 (一) 研究“青少年犯罪”是不是法律概念,首先涉及到对“青少年犯罪”如何认识。“青少年犯罪”是人们通过社会生活和司法实践,概括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它是人们接触了大量的青少年进行违法犯罪的社会现象以后,形成的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概括的一个新概念。这一概念的产生和所以能在我国社会生活和司法实践中,被  相似文献   

5.
恢复性司法与青少年犯罪防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晓梅 《青年研究》2005,12(4):24-31
恢复性司法是西方国家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以“实现修复正义”和“重塑社会和谐”为基本目标的青少年犯罪防控模式。本文就我国在青少年犯罪防控中探索恢复性司法模式问题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数量大、类型多、危害重,亟待予以积极应对。文章运用社会学习理论剖析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缘起症结,阐明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取径认知选择机制、模仿学习机制与挫折反应机制动态作用的过程。针对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生成原因和作用机理,指出未成年人暴力犯罪之治理应当注重源头控制,申彰社会支撑,倡扬心理疏导,凸显制度保障,多措并举,进而有效抑制未成年人的暴力犯罪。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涉毒犯罪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在有关青少年涉毒犯罪的司法实践中,必须切实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特别是要结合近年来颁布的有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注重"双向保护",加强对青少年涉毒犯罪的司法防范与控制.  相似文献   

8.
纵观十几年来的青少年犯罪研究,无论是在学科的建立,还是有关青少年的立法、司法和治理机制以及对有关数据、观点的评价等方面,在对具有特定的社会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的农村青少年犯罪的适用上,都存着一些偏颇之处。 1、忽视了农村青少年人口在青少年总人口中的相对数面片面强调农村青少年犯罪的绝对数。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和学者都关注的问题。通过建立多元时间序列的VAR模型,利用我国2001-2015年青少年犯罪统计数据,分析惩戒犯罪的严厉性政策、惩戒犯罪的确定性政策、司法投入、处于青春期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中入学率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惩戒犯罪的严厉性政策对青少年犯罪具有震慑效果,高中入学率有助于青少年犯罪率降低,惩戒犯罪的确定性、司法投入、处于青春期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是当前各国刑事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主要因素。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着眼,从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定义入手,探讨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现状、特征及对策,有助于预防和减少此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1.
龚小玲 《青年研究》2005,57(12):39-46
本文简要评析了我国关于违法犯罪青少年的现行司法保护制度,探讨了社会服务令制度及其对我国少年司法制度改革和完善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婧 《理论与改革》2015,(2):156-159
自我国刑法颁布实施以来,围绕着"行凶"一词的确切含义,刑法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直至今日,也尚未有定论。所以,本文以列举对"行凶"概念的不同观点入手,对各种观点进行客观表述并进行综合比较和简要评析。以刑法条文的体系结构和立法目的,对"行凶"所包含的刑法学含义做了全新的剖析,以试图找到完善认定"行凶"犯罪的司法标准。尽管对"行凶"的特别防卫权规定一直以来都存在很大的争议,但是我们还是要以历史的眼光看到对"行凶"的特别防卫权规定有其独特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它不但丰富了特别防卫制度,而且符合当下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的社会需求,具有积极的立法意义。今天我们的讨论,乃是期许特别防卫权制度能够越来越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更加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更加符合打击严重暴力犯罪的法律需要。  相似文献   

13.
国外可资借鉴的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预控的司法预控模式、社区矫治预控模式、多机构协调预控模式为我国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预控策略提供了更为翔实的实践及其经验.域外经验的借鉴及对比,对我国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预控的多主体协作的泛体预控机制、单一预控策略的多元化、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预控的治理系统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7月5日晚,乌鲁木齐市发生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这次事件是新疆60年来发生的性质最恶劣、伤亡人数最多、财产损失最严重、破坏程度最大、影响最坏的一次暴力犯罪事件,严重损害了新疆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乌鲁木齐7·5事件有着深刻的政治背景,是境内外新疆三股势力精心策划和组织的一起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其目的就是要破坏新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形势,破坏各族干部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血肉情义,破坏新疆政通人和的政治局面。这种丧心病狂、令人发指  相似文献   

15.
韩国国际青少年问题学术讨化会简况魏久明我于1997年10月4日至6日,应邀到韩国汉城多加韩国青少年开发院召开的国际青少年犯罪问题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中国(我和社会科学院一位学者)、日本及美、英、德等国家的青少年工作机构负责人及专家,韩国司法、文教...  相似文献   

16.
在青少年犯罪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研究工作者常常把为满足个人的物质欲望,从而以非法手段获取和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的犯罪,统一称之为青少年物欲型犯罪。在司法实践中,这类犯罪常表现为盗窃、抢劫、卖淫、走私贩毒、拐卖人口等犯罪形式。在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与1979年刑法典对正当防卫的规定相比,1997年刑法典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在第20条第3款规定了特殊防卫权的问题,即"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这一规定改变了我国刑法关于正当防卫的立法格局.但伴随着新规定的产生,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评判,不仅有助于理论的丰富和完善,而且尤为重要的是,更有助于司法适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简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青少年研究室、广州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香港青年协会及香港大学社会研究中心合作进行的京穗港三地青少年公民意识的比较研究于一九九四年八月一日至十五日在三地分别进行了第二主题——“法律与道德”的问卷调查。本研究简报即是有关此次调查的研究结果,主要涉及三地青少年对于道德判断标准、道德宽容性、道德规范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法律的作用、罚惩的目的以及司法信念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此次发生在新疆乌鲁木齐的暴力犯罪案件,给我们很多启示。当地行政执法机关在第一时间对互联网络采取管制措施,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暴力犯罪行为大面积蔓延。国外新闻记者的抱怨提醒我们,在继续采取互联网络监管措施的同时,立法机关应当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明确实施监管的基本条件,强化互联网络监管部门的审核义务,最大限度地保护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青少年团伙犯罪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伙犯罪是指有三人以上参加的具有一定组织形态的共同故意犯罪,而青少年团伙犯罪则指犯罪团伙成员主要是青少年的团伙犯罪。在我国现行法律中,并没有“团伙犯罪”这一法律用语。它是我国司法实践和法学研究过程中提出的新概念。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在法学和犯罪学研究中,统一把团伙犯罪看作是共同犯罪的特殊形式或者说特殊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