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开宇 《学理论》2013,(11):284-285
新二十四孝与传统孝道虽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却有着相似的历史传统,两者的内容中也具有较强的可对比性,这对新形势下推动我国孝道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从比较新二十四孝与传统孝道的内容出发,分析两者的优劣,从而梳理提炼出对我国大学生孝道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9,(11)
孝道作为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有深厚的历史内涵,随着社会的变迁,在当今时代中焕发出新的特点。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大学生的孝道观以及孝行进行调查,并通过SPS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大学生对于传统孝道的认同度较高,性别是影响其孝道观念和孝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女性大学生更偏向于相互性孝道,而男性大学生则偏向于权威性孝道;地区、生源地的不同,对其传统孝道的认知并没有显著影响;对于养老模式的选择,也从家庭养老模式转变为机构养老模式。本文从传统孝文化的角度出发,为中国养老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及实践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孝道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凌 《青年研究》2004,(11):38-42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孝道价值观的调查 ,揭示了当代大学生在中国传统和西方价值观的双重影响之下 ,孝道价值观的四个方面 :尊重父母、履行子女对父母的责任、爱父母以及报偿父母。大学生孝道观的新特点是 :提倡基于亲子之间的平等的孝 ;重视对父母的精神赡养。  相似文献   

4.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人人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孝道不仅会影响个人的道德素养,而且会影响家庭和社会稳定。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趋向多元化,拜金主义、盲目攀比之风盛行,大学生同样也受到了这种多元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致使大学生的孝道缺失现象屡见不鲜。分析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孝道缺失的表现和原因,有助于探索大学生孝道教育策略,提高大学生的孝道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孝道责任感。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27)
孝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行。在当今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传统伦理道德受到冲击的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孝道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孝道缺失表现,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黄晓艳 《学理论》2012,(32):286-287
孝道,从古至今都是中华民族倡导并遵奉的一条重要伦理道德规范和做人的基本原则,它在提升当代人的道德修养、形成和谐的伦理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都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这种传统道德却在当代大学生们的身上出现了相当大程度的缺失,他们没有了解"孝"字的真正含义,更不用说对于孝道的认知及践行,于此相对应的是大学生不孝父母的现象屡屡见报,在社会上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大学生孝道观的缺失让我们认识到当代大学生孝道观构建的重要及迫切性。  相似文献   

7.
冯静静  刘晨晨 《学理论》2012,(29):257-258
我国孝文化传统历史悠久。然而近百年来,孝文化几遭否定和批判。辩证看待孝文化,挖掘其在当下有意义的方面,并使之与大学生道德教育紧密结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重塑大学生的孝道观:良好的家庭道德氛围对当代人孝道观的确立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关键性意义;社会舆论环境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孝文化观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芳 《学理论》2012,(6):91-92
满族孝道文化中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吸收传统孝道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弘扬和提倡现代社会的孝道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探讨满族孝道的内容与特征以孝道教育为切入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9.
邹小丽  郑大远  侯春 《学理论》2013,(22):174-175
所谓孝道,就是以孝为本的礼法规范,是尽心奉养父母的德行。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伦理道德规范。孝道文化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成熟、变革的历史演进过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0.
侯辉 《学理论》2012,(33):274-275
《孝经》是儒家阐发孝道的一部专著,其思想内容极为丰富,而且通俗易行,对后世影响深远,当今随着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上逐利成风,孝道罕提,致使一些大学生孝道缺失问题严重,而《孝经》中的孝道思想精华,对当代大学生如何进行孝道教育将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薛晋 《学理论》2015,(6):20-21
孝道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的内容,也是中国人最为尊崇的道德规范,在中国历史上居于重要的地位。在先秦时期曾子是最讲孝道的人,曾子的孝道思想传承了中国传统孝道思想,为儒家孝道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助推力。其博大精深的孝道伦理思想是中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思想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这为我国当今现实社会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范启标 《学理论》2013,(3):142-144
我国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孝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孝道是中华伦理道德体系的起点,也是诸德之首,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孝道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根基。通过对孝道概念的分析和孝道的发展的研究,从而探讨了新型孝道的核心内涵,旨在为开展孝道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之一。毛泽东自幼开始的对父母的孝行也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孝道的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等主要特点。尤其是他把传统孝道思想与为人民服务相结合,将孝敬父母推及于人民,从而赋予了传统孝道以新涵义、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郝明松  于苓苓 《青年研究》2015,(3):66-75,96
中国社会的传统孝道观念具有双元意涵,即可分为权威性孝道与互惠性孝道。随着社会的转型,在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张力下,这一双元结构进一步分化。同时,不同维度的孝道观念对中国社会的家庭养老有着不同的影响。基于此理论架构,本文利用2006年东亚社会调查(EASS)数据,对双元孝道观念的现实状态及其对家庭养老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维度的孝道观念在现实社会中的分布存在着结构性差异;对于代际支持的三个维度,权威性孝道观念主要影响经济支持,互惠性孝道观念主要影响情感支持,而在生活照料方面,两种孝道观念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6,(9)
挖掘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核心,即"仁爱""孝道""公忠"和"天人合一",探究其在当今社会的转化方式,研究其在大学的教育路径,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传统伦理思想的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10)
中国传统的孝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内核,中国的孝文化之"孝"最本真的含义便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生命价值的追寻。通过对传统孝道文化与生命教育内在一致性的文献综述基础上,深入分析传统孝道文化视野下重生、孝亲、治平、道德精神对生命教育的研究现状,以期从这四方面着手提高当前生命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传统孝道以养老敬老为基本要求,孝文化乃古代解决养老问题的思想基础。当下社会化养老尚不能取代家庭养老,孝道养老是国家养老政策的底色。为达成现代孝道筑强国家养老保障体系的目标,应将孝道由家庭伦理提升为社会伦理,为孝立法,赋予老人更多权利并创建实践现代孝道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胡利琴 《学理论》2015,(7):191-193
孝作为伦理规范,最能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型特征。我国孝文化是一个由孝道、孝德、孝心、孝行四维组合起来的有机体系。孝道顺人之性,即顺天地之性,是人们必须遵行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孝德是孝道的内化及形成的个体品质。孝心是对孝道的认识和感悟而形成的道德心理,孝行是一种遵行和践履孝道的道德行为选择和实践。孝以道始,以心显,以行贯,以德成。尊孝道、贯孝德、崇孝心、尚孝行是我国孝文化的基本规律和一以贯之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9.
挖掘传统孝道文化中的有益资源,有利于提高党员干部的道德水平,形成崇尚廉洁、抵制腐败的良好社会氛围,推进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但孝与廉之间仅是一种间接的关联,如果没有相关制度措施提供保障,不与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相结合,那以孝促廉的作用必然是有限的。除了弘扬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发挥其积极作用外,我们更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弘扬民主平等、公开公正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等传统美德,实现其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廉政文化的生命力、吸引力,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化社会转变的高速转型期,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社会关系与社会生活方式均随之发生剧烈的变化,与之相应的家庭伦理道德规范也必然会作出相应的反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利己主义思潮的冲击,传统孝道观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时代呼唤着对传统孝道观的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