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今年年初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中印关系的问题时,引用了印度《奥义书》中的诗句:“愿我们同受庇佑,愿我们同受保护,愿我们共同努力,愿我们文化辉煌,永远不要仇恨,永远和平、和平、和平!”我在印度驻站多年,每天都能听到邻居在唱诵神曲。这悠悠千年的唱诵与中国总理吟诵《奥义书》诗篇的声音叠加在一起,我看到了印度经典穿透时空的神奇力量。  相似文献   

2.
《史记》语言的张力之美主要表现在:长句、短句的张力,构成了《史记》语言疏朗参差之美;对话语与体态语的张力,构成了《史记》人物鲜活灵动之美;雅言、俗语的张力,构成了《史记》论断语言雄辩之美。  相似文献   

3.
许渊冲的"三美""三化""三之"理论是中国的美学翻译理论丰碑,更是指导中国诗词译出国界的奠基石。从英译《诗经》到《楚辞》到《英译唐诗三百首》到《英译宋词》《元曲》;再到英译《毛泽东选集》,每一本译作都无不反映着许先生一直所倡导的"美"(音美,形美,意美)、化(深化,浅化,美化)和"之"(知之,好之,乐之),每一首充满韵味的古诗词,在老先生的笔下也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让更多的外国人和年轻一代的我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有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释迦牟尼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创立佛教学说并使之流传发展千年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奥妙在何处?原始佛教如何在婆罗门教控制下的印度一路走来,即使脱离创始地依旧能在世界各地立根发展。"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学说的创立的思想渊源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指向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试通过对佛传的解读结合历史研究资料多角度对释迦创教的原因和佛教发展。必然性做出分析力图使佛教的产生脱离神话色彩从而证明原始佛教思想产生和发展有其历史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张金秋  赵若瑜 《学理论》2013,(21):69-70
柏拉图《理想国》一书涉及政治学、哲学、伦理学、教育学、文学等诸多领域的思想,对人类思想的影响极其深远。借以哲理思辨与图表分析的方式旨在对《理想国》中的太阳之喻、线段之喻、洞穴之喻与noble lie进行分析,以新的视角审视《理想国》一书中理念世界、表象世界、最高形式的善与其启蒙思想。  相似文献   

6.
任继愈主编的《中国佛教史》第一卷,最近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杜出版了。这是他继主编《中国哲学史》、撰写《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之后又一部主要著作。 佛教起源于印度,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逐渐同中国的  相似文献   

7.
不断升温的美印战略关系背后的中国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美印关系不断升温的背后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中国因素。两国均不同程度地以中国崛起为背景,相互借用,美国积极"拉印制华",印度则"借美抑中"。不过,"制约中国"并非是促使美印两国相互接近的全部原因。即使在对华问题上,美印也还存在着希望与中国加强合作的一面。针对这种情况,只要中国积极应对,对美印展开灵活务实的外交,就能减少两国"牵制中国"的消极影响,为中国营造一个有利的国际和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8.
北京冬奥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在赛场上刮起阵阵青春风暴,以非凡的运动才能和惊人的成绩,向世人展示运动之美、青春之美、生命之美.看冬奥、说冬奥、与家人和朋友分享冬奥,成为中国人在这个虎年春节享受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冠肺炎疫情仍未减退的当下,这种享受既弥足珍贵,又激励着人们勇毅前行,"一起向未来"...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4,(27)
"大衍之数"是《周易》以"象数思想"描述宇宙万有衍化规律的重要概念,是象数理论体系的基础之一。基于《周易》的"太极阴阳思想",通过比较分析古代关于"大衍之数"的若干论述,同时借鉴现代哲学与数学的思维方法,对"大衍之数"的内涵进行多角度的分析论证,从而得出结论:"大衍之数"实质上就是"最大的五行生数5"与"最大的五行成数10"之间纵横"相乘方式"结合而形成的最大衍化周期数。  相似文献   

10.
设计之美的一个重要本质是自由。自由在设计之美中体现为三个方面:实践——功利性自由,与人改造对象获得有用的物质对象的能力直接相关;认知——智慧性自由,与人认知对象甚至整个世界的能力有关;想象——虚幻性自由,与人摆脱当前对象及对象的有用性而在虚拟世界中实现自我有关。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6)
婆罗门教和早期佛教是古代印度影响力最大的两个宗教。早期佛教产生于婆罗门教兴起之后,早期佛教中的一些思想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婆罗门教的影响,两教教义之间既有差异,又有相通之处。重点分析婆罗门教和早期佛教在创世理论和轮回解脱思想上的异同,对加深佛教思想理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诗经讲义》是茶山丁若镛奉正祖王之命“条对”关于《诗经》的八百问而作。茶山秉承《毛诗序》的“诗刺”说,同时深入阐发“风刺”皆“美刺”之论,将《毛诗序》关于“刺”的文学修辞引申为社会政治修辞,“美刺”成了“温婉礼乐”的政治谈话修辞格,“美刺”政治唯美化。茶山认为孔子作《春秋》,以惧乱臣贼子,而删裁成《诗》,则是昭示唯美的三代理想政治,君子是“唯美”政治的主体承担者,“一正君,而天下正”是君子之首务。茶山发挥孟子的“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阐述君子之性在于“好贤恶恶”。君子之性具有单一性向,君子成性具有超越的指向。另一方面,茶山强调君子成性在于“平日之工,行之有素”,是生命实践的自然与自为,君子之工“知易,行亦不难”。在茶山,君子人格是超越指向与易行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4,(35)
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在各家注疏中共有三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无论什么人都要教育,第二种解释是无论什么人最后都会被教育成没有区别的同类善人。第三种解释是前两种解释的融合,所以实质上有两种解释。通过与《论语》文本对比,第一种解释可以在教育学中成立,第二种解释也可以成立,但是却是在对受教育者提出向学之心要求的前提下才可以成立。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对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同时提出了要求,对于现代教育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方法论原则,审视任何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要坚持真、善、美相统一的三重价值标准。从这个视角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在的蕴涵着真、善、美的统一,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之真,以人为本的人本之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之美。践行这一理论体系的主题,在实践中表现为崇真、向善、求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传统儒家"君子"称谓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向古人指明了恰当的作为方向,也凸显了中国古代政治的德性追求.挖掘儒家"君子"之良善观念,重点在于厘清中国古典政治理念与现代政治思想之间的会通,探究"君子儒"所蕴含的理想人格,分析君子养成"三达德"君子之道的行为规范,归纳儒家"修己安人""尊五美屏四恶""内圣外王"的为政之道.借由中国传统道德与当代公共责任伦理的契合,探讨儒家君子观之国家治理的德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贺拉斯与孔子作为中西方文学的集大成者,为后世留下了卓越的财富。着重从贺拉斯的“教”与“乐”与孔子的美学思想出发,从寓教于乐观、合适原则与中和之美、生活背景、哲学基础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法律何以为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美学探讨的核心问题是法律何以为美。合法性视角下的法之美强调的是法律形式上的真,合理性视角下的法之美强调的是法律实质上的真,合道德性视角下的法之美强调的是法律的善。三种视角下的法之美具有相通之处,当它们相融合时,法律便实现了真与善的统一,达到了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论语·季氏》载孔子语:"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联系《论语》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孔子的思想,借鉴历代儒者的解读,可知"生而知之者""学而知之者""困而学之"者、"困而不学"者分别指圣人、君子、小人和民;"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学之"中的"之"之所指,也即认知的对象、内容是"仁"。至于"生而知之者,上也"等等,所涉及的决定人在认知上的差异的根源是什么,孔子未曾言及。  相似文献   

19.
福斯特的《印度之行》不仅表现了作者的殖民主义意识,也含有鲜明的反殖民主义思想。从环境描写,人物刻画两个主要方面分析福斯特在《印度之行》中所表现出的殖民与反殖民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20.
刘梅思 《各界》2009,18(12)
李清照是我国南宋词坛的大家,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的女文学家.尽管历代对其词作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颇有争议,但对其词作的艺术成就,则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那么,李词的艺术特色,除了历代论者所公认的"婉约"特征,另外究竟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本文试图以自己的眼光,结合其具体作品,从两个方面就此问题做一些简要的分析:一运用自如的白描手法;二独具特色的优美意境.既有形象上的美,又有绘画上的美;既有音乐的美,又有含蓄性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