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的经验,包括战略决策、政策实施与行动、社会动员、区域协调与资源配置、激励机制与国际合作等多方面内容。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始终把抗疫行动与增进国际社会的团结和信任、开展更紧密的全球合作框架联系在一起,在应对方式、现实经验、国际援助、抗疫信心和国际合作等方面为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全面深化各个主体间的团结合作为核心,以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为着力点,以加强抗疫制度建设为政策落实保障,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共识,共同维护地区和全球卫生安全。其主要特征体现在:坚持全球视野与中国方案相统一、整体把握与分类施策相统一、开展合作与坚持斗争相统一。  相似文献   

3.
费英秋 《人民论坛》2020,(14):75-77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人民健康安全的重要论述体现了战略性、人民性、公平性、国际性、实践性。应对重大疫情,党中央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人民健康安全的重要论述为出发点,从系统思维和顶层设计上有效解决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全局与局部的关系、长期与短期的关系、国际与国内的关系,通过强有力的社会动员,构筑了中国特色的抗疫方案和抗疫模式,彰显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行动。  相似文献   

4.
正病毒无国界。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暴发、大范围蔓延,中国积极同有关国家分享防疫经验,加强科研攻关合作,提供医疗援助和防疫物资,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真谛,向世界展现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彰显大国担当。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的行动,表示希望能借鉴中国的防控理念及综合举措,携手打赢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  相似文献   

5.
开展公共卫生外交不仅可以维护我国海外利益和本国国民健康,还可以扩大中国的对外影响力、彰显大国风范。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蔓延全球,中国积极开展公共卫生外交,一方面,政府和民间组织向国际社会捐赠物资、分享抗疫经验;另一方面,中国政府支持世卫组织就新冠肺炎开展全球范围国际合作。中国通过开展公共卫生外交为世界各国架起了一座携手抗疫、守望相助的桥梁。但我国公共卫生外交处于与大国地位不相称的困境,公共卫生外交政策仍旧受传统主权观、安全观的束缚。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我国应尽快制定国家卫生安全战略,积极采取单边援助、双边合作和区域性合作等措施,谋求全人类健康,展现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6.
王义桅 《人民论坛》2020,(12):36-39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在打好本国抗疫阻击战时,还积极坚持多边主义,开展国际合作,团结一致共抗疫情;积极开展卫生援助,分享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国经验;同时积极开展公共外交,及时抵消各种抹黑中国的言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展示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抗击疫情的负责任行为体现了三重逻辑:立己达人;既以为人己愈有;休戚与共。  相似文献   

7.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在打好本国抗疫阻击战时,还积极坚持多边主义,开展国际合作,团结一致共抗疫情;积极开展卫生援助,分享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国经验;同时积极开展公共外交,及时抵消各种抹黑中国的言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展示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抗击疫情的负责任行为体现了三重逻辑:立己达人;既以为人己愈有;休戚与共。  相似文献   

8.
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并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其取胜的社会文化之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是中国抗疫取胜的文化基础;二是坚强引领的制度保障,即党的领导和制度的先进性,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法照搬的中国抗疫独有的政治制度特色;三是爱国动力的民情优势,是清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出现的疫情阻碍的群众伟力;四是共同体观的国际共识,使中国抗疫带有国际视野新启蒙的特点,国际合作形成新的态势和格局。  相似文献   

9.
新冠疫情治理需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公共卫生外交是促进各国进行公共卫生合作、建立疫情全球防线的关键举措。通过开展公共卫生外交,一方面,中国争取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满足了中国抗击国内新冠疫情形势的需要;另一方面,中国凭借丰硕的抗疫成果在全球树立了典范,通过对国际社会进行疫情通报、经验沟通、技术合作和医疗援助,推动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的传播,守护了全球疫情防线。同时也应注意到,国家层面公共卫生安全战略的不完善、一些西方国家的大国博弈旧思维,以及各国公共卫生治理理念与能力的差异等问题对中国当前的公共卫生外交提出了挑战。对此,中国应尽快完善国家公共卫生安全战略,秉承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大力推进全球公共卫生外交并积极贡献卫生公共产品,以巩固新冠疫情防控的全球战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积累了一些成功抗疫的中国秘诀,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体现出全民健康福祉是国家最高目标、推进健康中国与福利中国建设等现代执政理念。现代健康福利财政制度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性质、本质、目标和精髓。中国和全球抗疫清晰显示:全球抗疫和健康合作亟需以国家为本的全球健康福利财政学理论和制度;国家为本的全球健康福利财政制度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财政制度最基础与最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11.
面对21世纪以来最严峻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中国体制的力量和战绩举世瞩目,以“人”为中心的治理原则、以“知识”为中心的防控体系、以“制度”为中心的力量之源都凸显了中国抗疫的制胜之道。从政治整合与社会动员、资源汲取与利益分配、关系协调与国家稳定的国家制度功能性层面论证中国抗疫行动的制度体系力(1)支撑,彰显了共同活动方式的系统增益效能、“真实集体”的协同动员能力和“以人为本”的内在驱动力,使中国成为积极应对和主导疫情变局下世界经济和国际秩序的后发引领者。制度优势的有效运用,推动和加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经济、政治的双重起飞,并充分实现了疫后经济恢复、常规化危机处理机制建构和大国角色转换的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2.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一大批90后青年主动积极参与抗疫行动,这一青年群体的抗疫行动不是基于"利益相关者"出发的明哲保身的行为,而是一种"主动投入"的公共参与行动。其参与动力既包括现代流动社会风险的剧烈性与弥散性、纵向治理结构的有限性与延缓性、平民英雄的感召性与辐射性等所带来的场域外发性动力,也有主体内生性的承担使命、实现价值、寻求认同的惯习作用。90后青年群体成为参与抗疫行动的中坚力量,其背后的意义所展现的是90后青年群体的崛起、"社会"的彰显与发育和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形塑。  相似文献   

13.
刘世强 《半月谈》2020,(7):88-89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对世界公共卫生安全和国际经济政治秩序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中国始终同国际社会一道抗击疫情,毫无保留地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治疗经验,尽己所能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支持和援助。元首外交凝聚合力中国抗疫取得显著成效之时,全球却呈现疫情肆虐之势。  相似文献   

14.
唐奇芳 《半月谈》2022,(3):85-86
2021年,世界经济和国际权力的重心继续向亚太地区倾斜。展望2022年,亚太地区将继续发挥世界经济增长领头羊和发动机作用,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大势所趋。命运共同体在抗疫中加强。由于新冠变异病毒肆虐等因素,不少亚太国家疫情出现反复,严重打乱社会生活秩序和经济复苏步伐。亚太国家守望相助,积极开展抗疫合作。  相似文献   

15.
李子吟 《岭南学刊》2022,(1):116-121
在全球合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社会文化语境中,中国表现出对个体生命的高度尊重和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深切关怀。以抗疫物资寄语为载体的情感资源传递出中国对各国表示支持和帮助、寻求合作与交流的情感态度,以文化认同为支撑的判断资源反映了海外华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共克时艰的内在品格,以生命至上、以人为本为价值尺度的鉴赏资源体现了中国致力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态度与担当。中国的抗疫话语通过大量积极正面的情感、判断和鉴赏资源,建构起了关心人类共同命运、充满文化自信和人文精神、具有大国风范和担当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20,(11)
正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上表示,当前,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回望中国对新冠疫情的抗击过程,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抗疫粤军"可谓科学谋划,率先出击,从科技研发、立法防控、城市治理、有序复工、稳抓生产等各个方面联动抗疫,成为全国防控工作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7.
当前,跨国犯罪十分突出,参与国际警务合作是打击惩治涉外犯罪的有效方式。自1984年以来,中国参与国际警务合作的实践模式主要有:在国际刑警组织框架内开展警务合作,广泛开展双边和多边执法合作,在国际组织和区域性组织中开展国际警务合作,以及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等,进一步增进了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理解与互信,扩大了合作共识,深化了警务合作关系,进一步提升了打击境外犯罪的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18.
吴煜  牧歌 《警察技术》2020,(4):79-81
在防疫阻击战中,全国联防联控工作全面开展,广大公安民警与机关部门协同配合,义无反顾地奋战在防控排查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线。深度融合、远程交互、查消一体、穿戴式智能巡防等多种新型科学防控手段应运而生,不仅为一线人员提供安全保护和辅助支持,也为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发挥积极作用,更为支持国际抗疫合作、共同打贏这场全球防疫阻击战贡献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NGO进入中国,国际NGO在参与中国地方行动时,会与与之相关的各主体发生互动,在互动过程中,不同的主体会遵循不同的行动逻辑,他们之间一方面存在合作的理性基础,但另一方面,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冲突。  相似文献   

20.
2021年以来,中国与中东国家交流合作持续深化,双方友谊日益巩固,双方人民福祉和前途命运更加紧密相连,充分展现出双方是患难与共、抗疫与共、命运与共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王毅外长先后两次访问中东,议题丰富、成果丰硕,体现了中国与中东国家在事关双方重大核心利益问题上的相互支持,在合作抗疫上的团结守望,在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上的齐心协力,在应对地区冲突问题上的劝和促谈。可以看出,中东地区在中国外交中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迈上了新台阶。中国与包括中东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密切合作,对稳定当前国际形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