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鹏 《思想工作》2004,(9):46-47
前不久,在韩国首都汉城访问的美国副国务卿博尔顿表示,美国希望以“利比亚模式”解决朝鲜半岛核危机。美方认为,博尔顿的提议是布什政府就任3年多以来向朝鲜提出的一份具体计划,具有“建设性”。朝方则表示,以“利比亚模式”来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无异于“痴人说梦”,“根本不值得考虑”。那么,究竟什么是“利比亚模式”?美国在“解决”或“改造”他国时究竟有多少种模式?是谁在炮制这些模式?形形色色的“改造模式”应该说,就大战略目标来讲,美国改造世界的模式只有一种,即“美国模式”,对外传输美国的价值理念,推广美国的民主制度,从而重新…  相似文献   

2.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打击“无赖国家”。那么,何为“无赖国家”?美国确定“无赖国家”的标准是什么?“无赖国家”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占据什么位置?一、“无赖国家”是美国政治文化的产物“无赖国家”(RogueStates,也可译成“流氓国家”)在美国并不是一个新词语,它源于美国特有的政治文化。在美国人看来,世界上存在着善良和邪恶两种势力,它们之间会经常发生冲突;美国是善良势力的代表,那些邪恶势力则被冠以各种含贬义的称谓,“无赖国家”就是其中之一。里根曾经将苏联称为“邪恶帝国”,老布什经常使用“叛逆国家”一词,小布…  相似文献   

3.
美国在推行其霸权主义政策的过程中,常常将一些“道义原则”挂在嘴边,以“人权、民主、自由”这样一些美丽词藻粉饰自己的所作所为,让人觉得只有美国才是人类正义的“真正捍卫者”,如果不是美国高举这些“道义旗帜”,世界早就倒退到“蛮荒时代”了。然而,事情果真如此吗?美国真的是在推行这些“道义原则”吗?让我们来看看发生在美国的具体情况。‘人权国度”的真实情况美国在标榜“维护人权”时,有这样一个奇谈怪论,就是“美国例外论”,美国人是“上帝的选民”,只有美国社会才是人权得到充分保障的“世外桃源”,因此美国有权力…  相似文献   

4.
领导者名言     
《小康》2006,(5):90-90
“管得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美国前总统杰弗逊“避免冲突的最佳途径就是做好准备。”——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总统“我们不要因心生恐惧才谈判,但我们也绝不畏惧谈判。”——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在坠落后能再度升起。”——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原子弹的最大威力是在发射架上。”——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我惟一的对手一直非金钱莫属。”——法国前总统戴高乐“贫者无自由。”——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假如我们不做,谁来做?假如现在不做,什么时候做?”——美国前总统里根“扯皮到此为止。”——美…  相似文献   

5.
美国对伊拉克开战前后,台湾当局都“旗帜鲜明”地支持美国,表示愿为美国效力。它百般钻营,开展“救援外交”,企图挤入美国领导的战争同盟,拓展“国际空间”。  相似文献   

6.
一个时期以来,“中国威胁论”的邪风在美国又卷土重来。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声称“中国军费仅次于美国”,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不仅“威胁”到台海局势,而且还“威胁”到亚太国家,“威胁”到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等等。究竟谁在威胁世界安全?透过种种迹象,人们不难看出,这股邪风背后掩盖的是美国军费无限膨胀、单边主义盛行的事实。  相似文献   

7.
美国总统布什9月20日正式向国会提交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宣称美国将改变在冷战时期奉行的“遏制战略”,取而代之的将是对那些阴谋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恐怖分子和国家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这表明美国已经把“军事至上”主义作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中心,并把打击恐怖主义及庇护者作为“重中之重”。基于这种思想,美国加紧在其所有的战略利益空白点和  相似文献   

8.
5月12日,陈水扁的“迷航之旅”在岛内各界的一片嘘声中收场。陈水扁借“出访”中南美洲到美国进行“过境外交”的图谋彻底破产,陈水扁在美国“以台制华”战略中的筹码价值大幅降低。陈水扁想借“迷航之旅”转移弊案焦点、拉抬低迷声望“过境”美国,尤其是纽约等重要城市,历来是  相似文献   

9.
刘隽 《统一论坛》2023,(2):56-57
<正>日前,美国总统拜登“毁灭台湾计划”论震惊岛内,让台湾民众忧心忡忡,怀疑美国的图谋,担心台海变成战场。面对美国的“毁灭台湾计划”,民进党当局不是公开要求美国政府作出解释,而是第一时间帮美国“澄清”,好像是自己做错事,甘当“背书”的小学生,充当美国的“打手”。民进党在为美国“背书”的同时,还积极配合美国,推动修订“全民防卫动员准备法”,更名为“全民防卫动员法”,其中“教育动员准备方案”将16岁以上学生不分男女登记造册,参与动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妈妈”为何在美国成了贬义词 “中国妈妈”(Chinese Mom)成了美国校园贬义词!不久前,一篇《美国高中“中国妈妈”为何成了贬义词?》的文章在网上引发热议。在美国学生、家长眼中,“中国妈妈”爱攀比,  相似文献   

11.
张仕荣 《台声》2005,(10):10-11
近年来,台湾问题日益成为中美日关系中的核心议题。李登辉、陈水扁上台后,“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一度十分猖獗。“以台遏华”是美国一以贯之的台海政策。美国的台海政策基本可以总结为:“不统、不武、不独”,这是因为美国的台海政策是从美国自身的国家安全利益出发的。为此,美国积极充当两岸的“调停人”,避免自身的损失,寻求利益的最大化。随着“9?11”后美国全球政策的调整,一方面美国推动美日同盟重新定义,鼓励日本在东亚发挥更大的作用,使日本成为介入台海可能发生冲突的前线国家;另一方面,美国加速对台军售,这既满足了美国军工复合体…  相似文献   

12.
“美国要在未来100年继续领导世界”,这是奥巴马不久前在西点军校毕业典礼上的豪言壮语。其实,美国并不认为那是什么豪言壮语,而是“领导世界、舍我其谁”的理念。美国的立国理念就是作为上帝选民,要建“山巅之城”,即基督教所宣称的“弥赛亚”。然而,这种执着的理念在美国实力上升期或许是鼓舞人心的,在美国霸权实力不济时,则显得矛盾重重。可以说,正是美国的这种“领导癖”,在某种程度上加速着美国霸权的衰落进程。  相似文献   

13.
美国总统奥巳马2014年8月初在接受美国《纽约时报》采访时提出,中国搭了美国30年的“便车”,美国不指望中国能够对伊拉克局势“实质性地做些什么”。指责中国在国际社会“搭便车”不是现在就有。从2005年9月美国前国务卿佐利克提出中国应该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responsiblestakeholder),其含义就是要求中国能够更多地承担“国际责任”,帮助美国和西方国家维护国际秩序。但从美国总统的嘴中说出来,变成代表美目政府公开的“中国抱怨”,这却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4.
美国青年“白领”和“蓝领”被社会学家统称为“新领”。他们已成了美国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不同于上一代人的价值观,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得手 《人民论坛》2023,(21):76-81
近年来,美国以同盟体系、伙伴关系为依托,积极推行“小圈子”外交。“小圈子”外交是指美国推动下的三个及以上国家为赢得大国竞争而进行的合作。美国“小圈子”外交的实质是美国维护其全球领导地位的工具,服务于美国界定的国家利益。美国推行的“小圈子”外交,对内控制盟友,对外打压竞争对手,以合作之名行对抗之实,危害全球治理,导致地区安全局势紧张、动荡。“小圈子”解决不了全球面临的“大挑战”,“小集团”适应不了当今世界的“大变局”。只有避免大国竞争的陷阱,跳出“国强必霸”的惯性思维,才能打破“小圈子”外交的桎梏,切实加强多边合作,走合作共赢之路。  相似文献   

16.
辞书里,“管”字的释义有十多种,如乐器名,枢要,拘束,过问,顾及,保证,包管等等。“管”字最常见的意思是管理、管辖。据报载,克林顿任美国总统期间,一次赴西安访问,一位名叫壮壮的七岁小女孩站在一个两米高的台子上,与克林顿有一段有趣的对话:“只有站在那儿才看得见你啊!”“你很想看见我吗?”“是的,因为你是美国总统。”“你知道美国总统是做什么的吗?”“美国总统是管美国人的。”听了小壮壮的话,克林顿“唔”了一声,用手托着下巴,沉思了一下,然后很认真地对壮壮说:“应该是美国人管美国总统。”这里涉及到一个“管”字。对于一个七岁的…  相似文献   

17.
美国“民族史学”的发生发展,受到国家行为介入的深刻影响,从一个侧面体现了20世纪美国民族学人类学与历史学之间的“分合“关系,而文化和“他”成为不断发展演变的美国“民族史学”始终关注的主题。进入新世纪以来,前景光明、期待新的发展的美国“民族史学”表现出“多样化与集中化并存”的发展态势。对美国“民族史学”的发展演变进行总体回顾、反思和展望,对于推进美国“民族史学”的认知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国民族史学、历史人类学等相关学科建设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修春萍 《两岸关系》2003,(12):22-24
10月31日,岛内选战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陈水扁启程开始其任内的第四次“出访”,第三次过境美国。在过境美国期间,陈水扁大肆鼓吹“公投制宪”、公然宣布要“制订新宪法”。在他一系列分裂国家活动的后面,有一个欲盖弥彰的意图,那就是要让美国为其“台独”活动背书,拉美国为其“助选”。  相似文献   

19.
身份、认同和利益对美国对华战略定位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布什政府上台后,美国对华战略定位经历了从“战略竞争者”到“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的转变。“利益相关者”意味着美国开始考虑以非敌对的心态接受中国作为崛起中大国的身份。希望与中国在强调共同利益中与美国和美国主导下的国际社会建立集体认同。规范中国崛起的政策行为,鼓励中国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利益相关人”的战略定位下,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核心矛盾不可能改变,但反对“台独”有望成为中美共同的“义务”和“责任”,美国会强化要求中国以“负责任的”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并以台湾的“民主”作为样板,迫使中国接受和融入西方的民主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20.
当前,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资本势力正处心积虑地推行“和平演变”战略,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所面临的最现实、最严重的危险。美国是“和平演变”战略的始作俑者和积极推行者,因而探讨美国“和平演变”战略的发展和新形势下的特点,对于我们有效地进行反“和平演变”的斗争是很有必要的。“和平演变”战略作为美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早在1946年2月22日,当时作为美国驻苏代办的“苏联通”乔治·凯南在给美国国务院的一份“8000字电报”中首次提出“遏制”战略,强调使用“非军事手段”,促使苏联“和平演变”。进入50年代以后,社会主义制度已超出苏联一国范围,先后在中国和欧亚其他一些国家建立起来,尤其是美国侵朝战争的失败,使美国统治者感到已无法用战争即武力手段来扼杀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当时担任美围总统的杜鲁门向美国各驻外使团发布密令,要求他们“用更有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