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贾登娉 《学理论》2010,(26):190-191
《雷雨》是一部超越"命运"与"性格"悲剧的新的悲剧的形式:生存的悲剧。《雷雨》历来为人们归为命运悲剧一类,但其实作品中所指的命运只是一种托词,是对于悲剧命运无法解释而又无法摆脱而发出的无可奈何的呼喊。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4,(36)
《哈姆雷特》主要人物皆以悲剧收场,其原因一直是学者争论的话题。哈姆雷特的犹豫和错误判断是大家公认的答案。通过运用柏拉图的正义观来分析《哈姆雷特》,指出在《哈姆雷特》中存在新旧两个世界,两种"正义"模式。而主要人物悲剧命运也因各自破坏对方世界的"正义"最终遭到命运的惩罚。通过此分析,既可以加深对《哈姆雷特》中人物悲剧命运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对莎士比亚戏剧和希腊悲剧的命运观的联系有更深入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李姣婷 《学理论》2014,(5):163-165
通过对希腊神话传说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来阐释面对命运悲剧的现实人能否自救。对希腊悲剧的悲剧特点分析如下:第一主要表现为家族式悲剧,第二是悲剧的制造者大多是看不见的不可违抗的命运。并举例说明,进而展开对人的生存境界的探讨,从而揭示人所面临的生存境遇及对待命运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徐燕燕 《各界》2006,(12):56
哈代是十九世纪末著名的小说家。悲剧的理想和现代小说的现实意义在他的小说熔为一炉,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小说体的悲剧,产生了与古典悲剧同样强烈的悲剧效果和美学价值。因此,哈代被称作“一位用小说形式写作的伟大悲剧家,用悲剧精神观察和描写生活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尤其以“环境与性格小说”为代表,丰富了悲剧美学。他所塑造的人物以其震颤心灵的悲剧而产生巨大的美感。该文以哈代悲剧小说中的最典型的主人公,《苔丝》和《无名的裘德》为例,探求哈代悲剧小说的的悲剧效果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范昕媛 《学理论》2012,(11):183-184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对鸟的描写多次出现。通过在文中反复出现的鸟的意象来探究小说所表现出的主题,人物的心理和命运,以及哈代创作中的思想倾向,尤其是他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6.
杨晓 《学理论》2014,(5):166-167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是一位个性鲜明,悲剧色彩浓厚的英雄。无论他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还是作为一个英雄人物的最终毁灭所带来的惋惜和悲痛,都体现着周瑜的悲剧性。深入周瑜功绩彪炳的人生,通过对周瑜性格悲剧、命运悲剧两方面的分析,展现周瑜身上浓厚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7.
托尔斯泰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独具风采的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作家通过对安娜的爱情和家庭悲剧的描写,寄寓了他对当时动荡中俄国社会的伦理道德准则的思考.安娜深刻的内心体验、强烈真挚的情感和激情活力令无数读者感动,她悲剧的命运结局也令世人扼腕叹息.旨在分析造成安娜悲剧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35)
《他们》是欧茨创作初期的代表作,小说通过描写温德尔一家两代人的经历展示了美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借助悲剧理论,通过分析《他们》中主人公莫琳和朱尔斯在生活的苦难和挫折面前用自己的微弱力量与命运进行顽强抗争的悲剧精神以及个人与社会的悲剧冲突,探讨《他们》的悲剧艺术。  相似文献   

9.
杨维 《学理论》2013,(15):172-173
庐隐,由于她的英年早逝再加上其作品与后来的主流文学话语场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所以,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一直是被边缘化的。从文本出发,通过对庐隐三个创作时期的代表作品做深刻的剖析,来探索知识女性解放自我后的精神困境,并通过其笔下诸多女主人公不幸的命运来追寻女性知识分子人生悲剧的原因及最终命运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方方的长篇小说<水在时间之下>,主要叙述了一个汉剧女艺人如戏如梦的人生悲剧故事.女主人公的悲剧,一方面由于她的女性身份、女性命运,因而显得特别惨烈、尖锐;另一方面,因为她的悲剧与汉剧艺术的兴衰演变纠合在一起,因此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女主人公的悲剧既源于自身的性格和选择,也因为她所生活的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1.
昂纳克审判案——一出命运悲剧,一支悲怆奏鸣曲昂纳克审判案——九十年代最轰动、最富争议的审判  相似文献   

12.
吴倩 《学理论》2008,(18):76-78
本文分析《静静的顿河》的两大特点。一个特点是《静静的顿河》的悲剧性,但并不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框架下所理解的乐观主义悲剧,而是主人公葛利高里在历史的进程中大起大伏的个人命运悲剧。小说的另一个特点是直觉主义。作者把感官功能作为真理的源泉,视为人物原生态的本性。  相似文献   

13.
列夫·托尔斯泰在自己的著作《安娜·卡列尼娜》中塑造了19世纪70年代俄国新式贵族渥伦斯基的形象。他并非人们简单理解的“花花公子”,而是有着“双重人格”特点的人物。他的一生动摇于强烈爱情与习惯的生活准则之间.他矛盾的内心中夹杂着积极的人生愿望和盲目地奔波.流消着狂热的激情和善良的迷误。通过对渥伦斯基悲剧命运的分析,进而探讨渥伦斯基与安娜爱情悲剧的根源所在一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常彦 《各界》2009,18(7)
希腊悲剧基本上取材于神话和传说,以古代的英雄故事作为主要内容.从剧情上看,希腊悲剧与此前的"系统叙事诗"所表现的古老家族的不幸遭遇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它们共同的主题都是人在客观世界面前所面临的矛盾冲突和不幸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27)
《源氏物语》与《俄狄浦斯王》的主人公均出生高贵,且皆因"俄狄浦斯情结"而使人生充满悲剧。但由于文化内核的本质差异,前者的悲剧命运既无惊心动魄的叙事情节,更无尖锐剧烈的矛盾斗争,于"诸行无常"之中求"物哀"之风雅,显现一种静态的诗化悲剧性;而后者则饱含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充满阳刚之气,崇高严肃,追求的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行动悲剧美学。  相似文献   

16.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20世纪的著名作家,女性形象在其作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作品《喧哗与骚动》是一部蕴涵丰富的小说,是福克纳小说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女主人公凯蒂成长于美国南方父权制和清教妇道观的压迫与毒害下。通过其作品《喧嚣与骚动》中的凯蒂命运,福克纳揭示了美国南方旧传统以及康普生家庭的冷漠无情是造成凯蒂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孙大光 《侨园》2013,(10):22-23
<正>(接上期)"唯一标准"改变了我的人生记者:"提出和坚持唯一标准对你一生有怎样的影响?"唐:"16岁那年我在日记中写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实际上充当了我走进监狱的引路人。毫不奇怪,坚持唯一标准,就很容易与官方理论发生冲突,而只要官方不可控制,冲突一旦发生就有可能给你制造悲剧。"记者:"是不是可以说独特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你的命运?"唐:"可以这样说。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一般来说,性格由思想决定,思想决定性格——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说‘思想决定命运’更准确。面对同一事实,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引导出迥然不同的结论,所以思维方式特别重要。我的悲剧  相似文献   

18.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传奇式的悲剧英雄,由于他个性的果敢和自信,在推翻秦朝统治的斗争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他过分的自信以致刚愎自用、缺少谋略,听不进不同意见,从而导致了最后兵败自杀的历史悲剧。项羽个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命运。这位历史人物的经验教训也值得今人加以吸取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史玉凤 《学理论》2010,(26):185-187
李贺是中唐时代一位独特的诗人。凄凉的人生境遇、体弱多病的生理特点、忧病畏死的心理特征、中唐社会的动荡和各种矛盾的激化,将他经世治国的理想抱负击个粉碎。所有这些促使他对人生、命运、死亡进行思索,其"鬼诗"便寄寓了诗人对现实的厌恶和对理想的探索,浸润着浓厚的悲剧意识。而其诗歌的悲剧意识具有独特的审美,即:以"病"为美,以"悲"为美,以"寒"为美,以"丑"为美,以"怪"为美。由此可见,李贺诗歌诉说的是一种与世抗争又无力抗争的现实,诗歌所透射出的恰是诗人内心强烈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20.
曹禺在其成名作《雷雨》中塑造了一系列极具性格特点的典型形象,其中又尤以女性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著称。一直以来,《雷雨》剧作中三位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都是评论界讨论的焦点。从女权主义理论出发,再一次解读《雷雨》中的女性形象,能够进一步揭示出她们性格中的复杂性与局限性以及导致她们悲剧命运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