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卓越 《求索》2008,(12):203-207
唐代是佛教中国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统治者从国家治理的高度,结合佛教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巩固政治需求、发展封建经济、加强思想控制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佛教政策;同时亦适时地调整了对佛教的管理方式,如在寺院建造、僧尼隶属、试经制度、病坊管理等方面皆设有新规。这些政策以及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唐代佛教发展的中国化进程,使这一时期的佛教发展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2.
佛教寺院是佛教宗教旅游的朝圣对象,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贵州佛教寺院遍布全省各地.到2000年为止,全省佛教寺院有363座,其中99座属于文物保护单位.贵州较大的佛教寺院,一般建于自然风景优美之地,往往成为旅游的重要景点.  相似文献   

3.
十字寺—— 京城著名的景教寺院 十字寺位于房山区周口店镇车厂村.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景教寺院之一。创建于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宁康二年(374年),原为佛教寺院,名曰“祟圣院”。自元代以来,改名“十字寺”.盛为景教寺院。  相似文献   

4.
闫峰 《前沿》2008,(7):85-87
佛教之于大理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巨大影响。一方面,佛教依附于大理统治者,与云南多民族复杂的社会政治体制相结合,形成了政教密切联系的政治体制,并成为大理国统治的精神武器和思想基础;同时,由佛教为主体宗教内容而衍生出来的寺院经济和庙会,则是西南民族经济中最有典型意义的经济形态。另一方面,佛教与云南固有的丰富的巫教、本主和土主崇拜等原始宗教与文化相融合,成为云南多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云南各民族的文化、教育、习俗以及社会生活起到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疆拜城县的克孜尔千佛洞,是中国古代西域最大的城邦之国——龟兹所遗留下来的一处著名佛教遗迹。据中国历史记载,早在公元一世纪(约在东汉明帝时),佛教就经由丝绸之路传到了新疆。公元四世纪,龟兹王国的佛教已很兴盛,不仅修建了很多装饰富丽、规模宏大的寺院和千佛洞,还把王宫也装饰得与寺院无异。到公元十三四世纪伊斯兰教代替佛教为止,佛教在新疆兴盛了一千多年,公元七世纪是其极盛时期。克孜尔千佛洞位于山崖上,只见石窟层层相迭,鳞次栉比,好像错落有致的蜂房,又如巨豹身上的点点黑斑。已清理并编号的洞窟有近三百个。这些洞窟包括供养佛像作礼拜用的「支提窟」,僧尼静修或讲学用的精舍「毗呵罗窟」,僧尼起居用的「寮房」,埋葬骨灰用的「罗汉窟」以及储存食物或粮食用的仓库等。这样完整的建筑体系,是世  相似文献   

6.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化愚民,弭边患”的政治目的,对西南边疆佛教尤为重视。受倡教政策的支配,明代贵州地方土司流官大肆兴建寺院,崇奉佛教。其具体表现是:一、在贵州大兴佛寺,遍及境内各府卫;二、热衷铸造佛钟,致使贵州历代宰官铸造佛钟之多,无有逾于明代者;三、向明朝历代帝王、太后请赐黔中寺名以及兴建皇家寺院。由是亦使明代贵州佛教出现繁盛景象。  相似文献   

7.
章生  戴江 《今日民族》2009,(7):31-34
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的石宝山属老君山脉,因山上有石如钟而得名,这里的沙岩特别适合开凿石窟和造像。石窟寺艺术发源于印度,自佛教传入,云南历史上的南诏大理国受其影响,在这里开凿了一批石窟群,计有石钟寺区8处,狮子关区3处,沙登村区5处。这些石窟及造像不论是对研究佛教艺术,还是对研究云南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8.
谭苑芳 《岭南学刊》2011,(4):115-120
从对广州市光孝寺、六榕寺和海幢寺僧众的抽样调查可见,广州地区存在的寺院社会定位不清晰、社会福利事业支出渠道相对匮乏、管理体制与社会需求不够适应等问题,是制约广州地区都市佛教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应以人间佛教的理念为指导,发挥都市寺院特色,改革都市寺院管理体制,以促进都市寺院与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随着柬埔寨的对外开放,森林受到越来越多的开发,环境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为了保护环境,柬埔寨政府于1996年颁布了<环境法>,而民间社会的自然保护则是由非政府组织和佛教寺院在基层完成的.本文认为,上座部佛教僧侣对环境概念有一种天生的理解,因为佛教是一种非常接近自然的宗教.历史上,柬埔寨佛教寺庙一直是植物和动物得到保育的地方,这种佛教传统深植于高棉人的内心;如今,佛教僧侣在道德和社会教育方面都扮演着关键角色,被认为是对于环境退化问题最具觉悟的群体.  相似文献   

10.
许栋  杜斗城 《求索》2012,(10):77-79
佛教在传入我国内地初期,僧人主要集中在城市中的寺院里,在我国乡村地区活动很少。北魏太武帝统治时期,由于太武帝的一系列限佛、灭佛政策,迫使僧人离开寺院,转入北魏统治较为薄弱的乡村地区活动,使佛教在华北乡村较快地发展起来,对佛教及整个北魏社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兴才 《黄埔》2009,(4):60-61
普陀寺院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峨眉山是普贤菩萨道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九华山是地藏王菩萨道场,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道场。在佛教信徒中,以拜观世音菩萨的最多,尤其是女性信众。因为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千手千眼、无所不能、有求必应也。  相似文献   

12.
山西五台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历史上最盛时期有寺庙300余处,现有寺庙192座,其中台内42座,台外150座;黄庙25座,尼姑庙2座,其余概为青庙。五台山在历史上鼎盛时期僧尼达万人,现常驻800余人,来自全国各地,有汉、蒙、藏、满、土家族等。青黄...  相似文献   

13.
智慧的禅宗     
吴心 《黄埔》2009,(4):58-59
中国佛教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寺院林立,从教者众,而且出现了许多教派,诸如,天台宗、惟识宗、华严宗、律宗、密宗、禅宗等。然而,除禅宗外,其它各派(不包括密教的藏传部分)在唐武宗灭佛运动后都逐渐衰微,或一蹶不振,或永远消失,只有禅宗不断发展壮大,逐渐获得了中国佛教的主导地位。在唐中叶以后,中国佛教的发展即是以禅宗为其标志,禅宗甚至成了中国佛教的同义语,这种状况一直贯穿宋元明清历代。  相似文献   

14.
藏语系佛教俗称喇嘛教,据有关资料记载藏语系佛教传入内蒙古地区已有400多年。改革开放以来藏语系佛教在传播方式、人员素质、佛事活动、寺院管理等方面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笔者就上述问题作了些调查,总的看法是:藏语系佛教今非昔比,正在努力适应社会变革。一、喇嘛的观念在发生变化。内蒙古喀喇沁旗与河北省、辽宁省接壤,地处东北、华北的结合部,由于受周边地区的影响,宗教活动日趋活跃。现有开放的藏语系佛教寺院3所,解放初期这3所寺院有喇嘛200余人,现在这3所寺院中只有喇嘛10人。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17岁。…  相似文献   

15.
方丈:佛教原指禅寺的长老或住持所居之处,后用为一般寺院内主持寺院者的职称。 住持:是佛教寺院内主持寺院者的职称,佛法之主持人。  相似文献   

16.
桐柏县在人大换届选举宣传和登记工作中,堵漏防遗,不留死角,在全县形成了人人关心换届选举的浓厚氛围。这里记录的只是其中的三个片断。选举登记在寺庙桐柏山淮源风景区内有16个寺庵,大多处在深山老林之中或峻山危崖之巅。其中大者有僧尼几十人,小的只有1人。为搞好这次人大换届选民登记工作,景区管委会和县佛协派出4名年轻力壮的同志担当此任。为不使一名僧尼漏登,他们不畏艰险,跋山涉水,穿越原始森林,其中两次与野猪和狼相遇,他们赶跑野兽继续赶路前往寺院登记。他们每天往返几十里山路,有时就住在寺院。平安寺只有一个年愈六十的和尚,但他们仍不辞劳苦,冒着风雹到该寺登记,下山回到家已是深夜12点了。县佛协会长、水帘寺高僧妙侠为组织好这次僧尼参与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婉言谢绝了山西五台山邀请其去讲经的活动,坚持留在寺院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最后,16个寺庵的98名僧尼全部进行了选民登记。  相似文献   

17.
2000年正式开山的阿姆斯特丹佛光山荷华寺,是佛光山在欧洲第一座中国传统寺院建筑,也是目前欧洲地区最大、最具规模的华人佛教庙宇。荷华寺积极推广佛教,服务当地的佛教信徒,也积极推动华裔新生代青少年的社会服务工作。该寺也积极参与当地主流社会的公益活动,促使荷兰人对佛教的兴趣与日俱增。荷华寺注重践行星云法师提出的国际化,尤其注重自身的本土化。荷华寺既是当地政府支持并加以资助的旅游景点,也是多元文化交流的场所。它成为了在荷兰、在欧洲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也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8.
揣着期盼,9月20日我们一行30人终于踏上祖国宝岛台湾。满满当当的6天行程,带回一个"别样"的台湾。无所不在的NGO9月20日,我们按照预定行程来到了位于台湾省南投县埔里镇的中台禅寺。独特的建筑风格、浓郁的佛教气息、拜佛不烧香的"习俗",使得这里成为大多数赴台的大陆游客必来的台湾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但是许多大陆游客可能不知道,寺院的管理方是一个在台湾非常著名的NGO组织——中台山佛教基金会。基金会不仅负责寺院日常的运营、  相似文献   

19.
古代宗教事务管理机构在我国,历代统治者为维护社会秩序,规范宗教过动,对宗教管理机构的设置古已有之。据《大宗谱史学·管属偕尼》及《佛祖统纪》等载:佛教传入中国初期由朝廷的鸿肿寺兼管僧尼。至后秦始设僧管,称增正增灵等。南北朝时设立管署,专管佛教事务。北魏...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佛教为何食素素食是佛教寺院里的一种独特的饮食习惯。其含意,素是洁白、纯朴;食即饮食的意思,素食指不夹杂任何肉类荤踉味的食物。佛教的教规是大慈大悲的,为了培养教徒们的慈悲之心,它讲因果报应.严禁杀生,所以中国佛教特别重视清淡食品。中国佛教(大乘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