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展望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未来 ,改革制度创新的重点是 :转变政府职能 ,实现“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的转变 ;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大力培育社会中介组织 ;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推行政务公开 ,全力打造“阳光行政” ;加强行政法制建设 ,强化依法行政 ;革新行政理念 ,改变行政管理方式 ;完善公务员制度和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实现行政领导体制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民主作为政治上层建筑 ,其产生根源在于经济 ,在于多种经济形式、产业形式的相互依存和制约。国家消亡后 ,社会管理依然存在 ,“国家形态”的民主将由“社会形态”的民主 ,或称“管理形态”的民主取而代之。行政体制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社会形态”民主的重要载体 ,因而搞好政府体制改革 ,增强行政体制的民主管理功能 ,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中心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3.
行政文化是行政主体内在信仰、价值观、行政意识、行政道德、以及对其产生影响的行政传统、习惯、准则等各种要素的总和。加强行政文化建设,有利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行政人才健康成长,增强行政群体的向心力,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疲软”状况。当前,确立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的行政价值观,培育现代行政意识,加强政府伦理建设,继承优秀的行政文化传统,培养健康的行政心理,是推进我国行政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善治”理论是西方政治学中关于政治管理和社会管理的一种理论模或。它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和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和公民社会协调、互动过程的理想状态,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比较东西方的行政改革,它们所面临的许多问题是共同的,理论和实践的轨迹也有许多重合之处。因此,中国政府可以从自身的国情出发.参考和借鉴西方政府的“善治”理论,推进我国行政改革。  相似文献   

5.
王和平 《理论前沿》2002,(23):36-37
推行政务公开,建设“阳光行政”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阳光行政”并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它包含了具体而实在的内容构成;建设“阳光行政”既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通过适当途径推动“阳光行政”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6.
行政吸纳社会的实践逻辑——基于个案的描述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晓光、韩恒借鉴“行政吸纳政治”的分析范式,提出“行政吸纳社会”的概念,以此来描述和解释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领域的变迁。行政吸纳社会理论对我们整体把握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现状而言,“有着较大的解释力”。以一家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合作为例,考察行政吸纳社会的实践逻辑,并检验理论的描述和解释能力,同时,找出行政吸纳社会理论框架下不同策略的使用条件及其背后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7.
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经之路。政府公共治理过程中遇见的诸多问题都与政府自身有关,历次政府机构改革都是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形势下完善政府职能的具体表现。公共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冲突,需要进行行政体制改革,扫除体制性的障碍,提高政府实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功能,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8.
构建服务型政府,或者说在统治行政和管理行政的基础上更加凸显政府的服务职能,是公共行政发展的具有全球性的趋向。文章认为,构建我国的服务型政府。需要借鉴他国的有益经验,但更应当运用行政生态学的理论,分析制约我国服务型政府构建的社会条件,即从现实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态条件出发,而不是从抽象的理念出发,也不是简单地模仿他人,这样才能避免产生“南橘北枳”的谬误。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制约我国服务型政府构建的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阐述了这些因素对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当前政府重构的目标定位为“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这对政府的行政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论述了社会转型期对行政道德建设的挑战,阐明了行政道德建设对政府重构的意义,并进一步指出加强行政道德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行政问责制之困境及对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责任政府,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行政问责制的逐步完善,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这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推动政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政府控制下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践行“以人为本”,弥补市场公共产品供给困境进行的制度安排,同时也是文明国家社会政策取向的一个趋势和解决对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新公共管理理论源于西方各国政府改革的实践,是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其基本思想为:政府的管理职能是掌舵,应当以顾客为导向,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适当分权,让公众参与管理,并且对政府管理行为进行绩效评价。这些理论对公安机关的警务工作具有一定适用性,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指导。构建服务型警务模式的路径选择有:科学定位职能,突显警务模式的服务性;构建参与式警务模式,实现警民共治;借鉴“3E”思想,强化绩效评估和成本效益;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进警务社会化: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推行阳光警务。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政府采购制度的社会经济政策功能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利用政府采购实现社会经济政策目标已经成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作为减少交易成本、提高采购效率、避免采购人员寻租的政府采购制度,在其中“添加”社会经济政策功能是否具有正当性,其正当性的基础是什么;如果因为社会政策功能导致合同变更、中止或解除,相对人的利益是否应该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4.
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贵州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导向,对戒毒模式进行积极探索,创建了以"就业安置"为核心,以"阳光企业"为载体,集"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就业安置、融入社会"四位一体的"阳光工程"戒毒康复模式。其突出特点是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凸显责任型政府形象;切实解决就业等实际问题,彰显服务型政府导向;注重社会力量的参与,创建开放型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是弥补政府和市场不足的有效途径之一,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然而,国内学术界对于这方面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论述和阐释西方学者言论学说,对于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与发展的理论基础还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事实上,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是国家与社会二重化的必然结果,是国家向社会放权的具体方式之一;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公平正义的实现,推动社会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本质要求,有利于为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是马克思公共服务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6.
信赖保护原则是公法上的一项重要原则,该原则对西方国家行政法的发展影响深远。自我国《行政许可法》首次以条文的形式明确信赖保护原则的相关内容以来,该原则在促进我国法治政府建设、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关于信赖保护规定的一些不足之处也日益显现,因此有必要对该制度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7.
构建服务型政府是实现有效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政府改革的直接目标。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府治理模式,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必须以"公民本位"为核心指导思想,因为"公民本位"是服务型政府合法性的基础,是完成服务型政府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本位"对现阶段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具有明显的价值导向作用,服务型政府应当是坚持公民权利导向、公共权力回归于民导向、法治导向和公民参与导向的政府。  相似文献   

18.
警察素质是警察职能有效实现的前提和条件,警察职能是警察素质定位的价值基础和指向。构建“服务型政府”理念的树立,使得重塑警察职业素质以切合警察职能变革已经成为理论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随着人权和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人权保障日益成为时代的强势话语。人们通过对警察职能的深刻反思,重新认识到警察的核心职能在于服务社会。因此,在重塑警察素质的过程中。将以人权保障作为核心价值理念。体现“以权利控制权力”的价值取向。并以彰显人权保障的基本理念体现依法控权的法治思想和实现服务社会的职能转变为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已成为行政管理高成本国家。居高不下的行政管理成本容易引发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加大整个社会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信力、行政效率低下等问题。控制我国行政管理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应注意:解决官员的观念问题;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降低政府采购成本;建立节能奖惩制度;强化人大对于一切公共部门的监督和制约,等等。  相似文献   

20.
巴黎公社以其民主原则和公仆原则真正彻底的实现了人民主权。无论从权力的来源、本质还是从权力的运行、归宿来看,人民当家做主都是巴黎公社政治文明的精神实质。巴黎公社政治体制体现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优越性。它在民主集中中实现权力制衡,服务型责任政府代替了旧式官僚政府,社会公共空间有效运行,社会自由充分保障,社会自治全面实现,社会契约真正履行,协商民主包容各党派。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先驱,巴黎公社的政治实践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