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短讯     
《中国民政》2013,(9):62-64
社会救助和救灾为切实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健全救助管理工作网络,完善救助管理工作体系,提高救助管理工作水平,内蒙古赤峰市民政局开展救助管理进社区试点活动。(史景新)福建省漳平市民政局五项措施加强城乡低保资金管理。一是制定政策,逐步规范城乡低保工作;二是制定标准,严格评议、审核、审批工作;三是关注民生,合理调整保障标准,适时提高补助;四是资金专户管理、社会化发放;五是开展专项执法监察,确保民政资金安全、到位发放。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临漳县民政局三举措筑牢特困群体医疗保障线。一是资助民政对象参加新农合。做好各类民政服务对象统计工作,并登记造册,确保不漏一人。二是降低起付线,扩大救助面,提高救助标准。坚持以住院救助为主,同时兼顾门诊救助:提高救助标准,最高可解决医疗救助金5万元:扩大救助面,将重度毒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肾炎、尿毒症肾透析、风湿性关节炎、再生性障碍贫血等十几种重大疾病列入门诊救助范围。三是建立资金专账,专户储存、管理,确保救助资金及时到位。  相似文献   

3.
何忠 《广东民政》2010,(3):23-24
社会建设,民生为重。低保救助是国家为特困家庭构筑的生活保障“安全网”,是保障贫困家庭基本生活的民生政策。近年来,梅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低保救助工作,密切关注困难群众的衣食冷暖,及时调整出台相关政策,保障困难群众的生活。目前,全市低保救助对象为22.9万人,基本实现农村年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困难群众应保尽保。梅州市各级民政部门坚持树立“民生为重”和“小财政办大民生”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怀化地处湖南西部,位于湘、鄂、桂、黔、渝五省市周边区域中心。是我国中东部地区向大西南地区过渡地带典型的后发展区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群众要求也十分迫切。为进一步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我们通过对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救助工作的调研,得出了关键要增强“三种力量”的共识。  相似文献   

5.
黄大光 《中国民政》2010,(10):58-59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经国务院第117次常务会议通过并公布.于2010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广西区党委.区人民政府积极采取三个措施。确保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学习、贯彻、落实“三到位”。一是强化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全区性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让社会各界更加关心救灾、关注民生、支持民政.不断提高减灾救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社会救助是事关社会和谐的"稳定器",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是社会治理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基层社会救助经办能力建设直接影响救助政策落实情况。为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经办能力建设,吉林省长春市民政局通过深入基层乡镇(街道)及村(居)调研,分析当前社会救助经办能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为破解难题提出思路和建议,确保救助政策落实到位,兜住民生底线。  相似文献   

7.
正山西省临汾市民政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政策排忧解难,用行动温暖民心,推动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兜牢兜好基本民生保障。连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分别达到498元/人·月和418元/人·月。特困供养救助标准联动调整,平均标准达894元/月。对基本生活陷入暂时困难的群众加强临时救助,特别是对因疫、因灾群众,实施先行救助,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  相似文献   

8.
郑州市二七区检察院从关注民生入手,通过建立经济帮助、法律援助、社会救助和心理疏导的“三助一导”制度,为刑事被害人和涉检信访困难人员搭建了一条适时救助的绿色通道,让困难群众感受到法律的温情。  相似文献   

9.
张英辉 《广东民政》2009,(5):35-35,39
从2005年11月起,汕头市金平区正式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三年多来,金平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保障民生为第一要务,以服务社会为根本要求,全面实施城乡统筹,积极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截至今年3月底,该区已受理医疗救助对象1357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348万元;资助低保对象和五保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12375人次,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保靖县采取四项措施,推进医疗救助工作。一是拓展医疗救助形式。对城市低保户,三无对象和农村五保户、特困户中的重残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及因重大疾病造成生活困难的给予大病医疗救助;二是调整救助范围和标准。加大医疗救助资金补助额度,合理扩大救助病种范围,及时调整起付线、救助比例和年救助标准,做到量人为出,确保资金使用率达到90%以上三是加强医疗救助资金管理。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3月29日)沪民规[2019]5号各区民政局、财政局:为进一步加大民生保障力度,让困难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经市政府同意,本市将从2019年4月1日起调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及相关社会救助标准.一、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107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1160元.其中,对城乡低保家庭中的16周岁(含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救助标准由每人每月140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1510元.  相似文献   

12.
蔡冬梅 《中国民政》2011,(12):58-59
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将残疾人作为重点保障对象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实施普惠加特惠救助。一是加大救助力度,实现残有所养。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优先纳入城乡低保救助范围,同时,对重残人员实行重点保障,每人每月增加100元低保金。二是强化医疗救助,实现残有所医。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民政局着力增强改善民生的普惠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每年拿出6000万元用于实施“三业六有”(鼓励创业、扩大就业、增加物业,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贫有所济)工程,重点解决民生问题。一是鼓励低保户自谋职业,在经济上给与帮扶;二是扩大就业渠道,定期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三是通过社区中介、社团组织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增加物业性收入渠道;四是社会救助工作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4.
工作简讯     
<正>社会救助和救灾山西省清徐县民政局从6月25日起在全县开展为期三个月的社会救助专项整治活动,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救助"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王未华)北京市顺义区7月起对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进行调整,集中供养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872.55元,分散供养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747.5元。(郭菁)  相似文献   

15.
郝坚峰 《中国民政》2011,(11):19-20
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工作,把其作为改善民生和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制度建设日趋完善,救助范围逐步扩大,救助水平不断提高,操作管理更加规范,政策落实及时到位。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城乡医疗救助等多项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有效保障了全省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16.
罗洪杰 《广东民政》2011,(1):33-33,36
近年来,汕头市龙湖区高度重视解决贫困群众因病致贫的突出问题,通过“五到位”的工作方法,全力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2010年11月,龙湖区受理医疗救助847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382万元:资助低保对象和五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0376人次,资助救助金25万元  相似文献   

17.
王玉明 《中国民政》2022,(15):32-33
<正>2万亿元711元/人·月6362元/人·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不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持续增加社会救助等民生资金投入,社会救助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各级财政累计支出基本生活救助资金超过2万亿元。截至2021年底,全国城市、农村低保平均标准分别达到711元/人·月、6362元/人·年,分别比2012年增长了1倍和2倍。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涿州市出台《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实施方案》.建立完善了城乡居民低倮、农村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司法救助、劳动就业援助、电网改造费用减免、特殊困难临时救助等九项制。救助资金的来源有上级拨付的专项资金、本市财政列支的资金和接受的社会捐赠等,各项社会救助资金能够及时到位。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鄢陵县民政局三措并举全面提升民政对象幸福指数,打造幸福民政。一是加强敬老院规范化管理,提升五保供养幸福指数。在全县农村敬老院继续深入规范化管理达标升级,力争年底前全部达到硬件设施齐全、环境优美舒适等六个规范的要求。二是规范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缓解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按照《鄢陵县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实施方案》要求,落实三级审核和三榜公示救助程序,把好救助对象确定关,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三是开展敬老助老活动,打造长寿之乡。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贯落实“同心”思想,河南省西峡县发挥统战优势,引导统战成员参与“同,心”服务民生行动和感恩行动,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开展捐资助学助教、扶贫济困、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等活动。截至目前,已开展“同心”服务民生活动8次,捐建学校2所,捐助贫困学生190名,救助军烈属、低保人员、五保户和贫困农民97名,投入资金达104.5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