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9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大会上指出:“我们隆重纪念那场伟大胜利,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向世界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中国人民将始终不渝地高举和平、合作、发展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中国有着5000年的灿烂文化。中国曾经是世界…  相似文献   

2.
国事要闻     
《新视野》2005,(5)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9月3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爱好和平…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 《求是》2005,(18):3-11
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这一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60年前那场决定世界前途命运的伟大胜利,永远铭记在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心中。我们隆重纪念那场伟大胜利,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4.
顾杰善 《奋斗》2004,(10):18-20
在对当代国际形势和战略格局发展变化做出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邓小平以伟大战略家的气魄,对当代世界战争与和平问题做出了一系列的科学判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理论。在纪念世纪伟人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之际,重温邓小平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论述,更高地举起和平与发展的伟大旗帜,把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是最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谈国际形势和对外工作的问题时指出,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们愿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这是在科学考察国际形势特点和认真总结我国对外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向全世界发出的我国在新世纪的对外战略宣言。党的十六大报告重申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蕴含着新的时代气息,体现着新的现实要求,也展示了我国新的外交风貌。早在上一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就根据国际局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党建与人才》2002,(12):15-15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谈到国际形势和对外工作时指出,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们愿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江泽民指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江泽民指出,我们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7.
毛胜 《学习论坛》2012,(3):12-17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为了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更好地推进这项光辉事业,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提出了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从而科学地把握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民族复兴的立足点和着力点,不仅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在理论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项平 《新湘评论》2009,(11):24-25
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关头,我们党总是紧紧抓住党的建设这个关键,确保党更好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地担当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和平与发展思想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居突出重要的地位,结合科索沃战争学习这一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它的精神实质,也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当前的国际形势。本文就学习过程中思考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认识。一、“和平与发展”是奋斗目标、发展趋势,并非世界现状结合当前国际形势学习邓小平的和平与发展思想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人民的奋斗目标还是已经实现了的世界现状?正确回答这一问题对于把握邓小平这一思想的精神实质无疑是重要的。邓小平的和平与发展思想具有十分广泛、深刻的内涵,但为了正确把握它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党建文汇》2009,(10):12-14
崇高的历史使命重大的政治责任 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关头,我们党总是紧紧抓住党的建设这个关键,确保党更好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地担当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前无古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理所当然地要求强化探索精神,在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更需要深入推进的时刻,针对新的实际,更好地弘扬探索精神,以进一步的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才能不断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推进。  相似文献   

12.
和平发展道路,是指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并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道路。中国向世界郑重宣告,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永远不称霸,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孟红 《世纪桥》2012,(12):37-42
20世纪80年代世界风云激荡之时,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审时度势,对,战争与和平的形势作出了重要判断,并指出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邓小平毅然在经济上采取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和平环境,在发展经济同时相应地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这一调整给中国带来了更多的朋友、更多的友谊。期间,邓小平的诸多外事交往自然也带来了许多珍贵礼品。这些礼品可谓五彩缤纷、寓意深刻,它们是改革开放后新中国外交大事的历史物证。这一点,仅从中英交往的两件礼品背后蕴藏的一段耐人寻味的史实上,即可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4.
红书架     
《当代贵州》2011,(12):65-65
《中国共产党党章教程》 研究党章的产生和发展,可以深入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发展,更好地总结党的建设的经验教训,加强党的建设,推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重要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但是,也应该看到。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地区冲突、恐怖主义、南北差距、环境恶化、贸易壁垒等问题.使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事业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6.
国事要闻     
《新视野》2008,(1)
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2008年新年贺词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新年前夕,国家主席胡锦涛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发表了题为《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的新年贺词。  相似文献   

17.
陈佳 《理论建设》2008,(2):38-40
胡锦涛提出的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思想,是在立足与中国内政与外交的现实需要和世界发展总体趋势的基础上,对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发展与创新。这一重要理论对推进中国的外交事业与和平发展道路,对促进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共同繁荣,都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走"和平崛起新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平崛起"是一个辩证的统一整体,中国崛起的方式、环境及目标都是"和平"的。"和平崛起新道路"具有责任性、共赢性、创新性、全面性、长期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关于民主党派成员在社会主义事业中作用问题的探讨□黎细保民主党派是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其基本职能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更好地发挥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作用,这既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搞清楚这一问题,既有利于参政党的建设,也有利于调动民主...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与当代》2009,(11):56-57
崇高的历史使命 重大的政治责任 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关头,我们党总是紧紧抓住党的建设这个关键,确保党更好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地担当历史使命。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出战略部署。这个《决定》,体现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适应了党的建设的需要,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