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晓玲 《法制与社会》2010,(20):259-259,282
取保候审制度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人身强制性最弱的一项强制措施,也是体现人性化执法的有力手段。由于立法缺陷及侦查人员认识偏差等原因,取保候审制度在公安执法实践具体实施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影响公安机关的执法威信,损害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为此,应对现行法律规定的取保候审制度进行立法完善,转变观念,加大监督力度,开辟法律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2.
刑讯逼供举证责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讯逼供行为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刑讯逼供行为举证责任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为预防和杜绝刑讯逼供犯罪,立法应当规定刑讯逼供采取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并允许法官进行推定。  相似文献   

3.
《法学》1991,(10)
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被告人羁押期限的规定,对制约司法机关的办案时间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无疑起到了应有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以及犯罪分子作案手段的进一步诡密狡诈,现有办案时限的规定,又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案件的正常审理,不利于打击犯罪和全面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因此,对时限立法上现存问题的探讨与研究,成为刑事诉讼实践中亟盼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刑事诉讼法》第170条规定了三类自诉案件,第二类是指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但是六部委《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中明确规定自诉案件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控告的,公安机关应当受理。对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控告,公安机关受理以后的诉讼程序,因《规定》中没有明确,导致执法中存在分歧。笔者认为:为了加强对此类案件的查处,以下几个问题应当在立法上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5.
樊凤林 《时代法学》2005,3(5):61-64
加强刑事立法,对推进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和提高执法能力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刑法应设立见死不救罪,提高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法定刑,把经济性犯罪的死刑规定减少到最底限度;同时建议将测谎仪等问题纳入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中。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反腐公约》的管辖权制度由立法管辖和执法管辖两个部分组成。立法管辖的规定体现为义务性规则和许可性规则,而执法管辖的规定则体现为一种限制。许可性立法管辖规则和限制性执法管辖规则注重缔约国主权,而许可性规则可能导致公约效力的减损。  相似文献   

7.
存疑不起诉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不起诉的形式之一,是"疑罪从无"和"无罪推定"原则在刑事诉讼法中的具体体现。而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过程中,以存疑不起诉的理论基础、法律属性、不足之处进行分析为基础,探讨完善存疑不起诉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程勇明 《法制与经济》2009,(8):19-20,22
存疑不起诉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不起诉的形式之一,是“疑罪从无”和“无罪推定”原则在刑事诉讼法中的具体体现。而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过程中,以存疑不起诉的理论基础、法律属性、不足之处进行分析为基础,探讨完善存疑不起诉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何朝晖 《法制与社会》2013,(22):252-253
随着新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尘埃落定,与修订前的刑事诉讼法相比,新颁布的刑事诉讼法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的突出变化,是独立设置一个章节,专门规定了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确立了几项重要的司法制度,使未成年人刑事程序在立法体例上相对独立。促使我们检察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需要重新对自身的职能进行定位,努力转变执法观念。  相似文献   

10.
最近,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了《人民检察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则(试行)》。这是第一部全面规范检察机关进行刑事诉讼活动的程序性规定,它的制定和施行,为各级人民检察院正确执行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提供了明确、具体的操作规程,对在新的形势下保证检察机关更好地贯彻“严格执法,狠抓办案”的工作方针,具有重要的作用。《规则》的制定和施行,是正确执行刑事诉讼法的必要保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前提条件。作为约束执法行为的程序性规范,《规则》以不折不扣地贯彻刑事诉讼法的立法精神为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暂予监外执行制度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刑罚执行变更制度。为了正确贯彻实施新《刑事诉讼法》,进一步完善暂予监外执行制度,2014年10月31日,司法部联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了《暂予监外执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规定》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暂予监外执行执法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严格了适用条件、执法标  相似文献   

12.
自1979年以来,我国的公安立法取得了很大进展,无法可依的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变。但在执法上,不少地方公安机关还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刑拘、收审、逮捕超时限;法律手续不完备,乱处罚、乱扣押、乱没收;插手经济纠纷,乱用强制措施,地方保护主义严重;重罪轻处,该劳教的不劳教,以罚代刑;滥用保外就医、保释、假释、提前释放、所外监外执行,放纵犯罪分子;二是粗暴执法。在办理治安、刑事案件中,态度生硬,有的打骂群众,有的滥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诉讼过程中的许多环节都作了严格的时限规定,从而为司法机关正确及时地开展刑事诉讼活动,准确地适用法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笔者也发现,由于刑事诉讼对死刑复核没有时限规定,在实践中造成许多弊端: 一是不利于尽早发现和纠正错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死刑复核程序的目的,就是通过这一特别程序,发现和纠正错案。在审判实践中,虽然一、二审  相似文献   

14.
逮捕,是由法律指定的执法机构,依照正当的法律程序,针对可能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有时限羁押、剥夺其人身自由的最严厉的刑事强制措施。逮捕源自宪法,主要规定在刑事诉讼法。其根本宗旨是保障诉讼顺利进行和保障人权,它直接关乎公民的基本自由,直接关乎刑事诉讼法治,直接关乎社会秩序与和谐稳定。犯罪态势、刑事政策、司法体制、执法素质等因素均影响着逮捕制度的实施。在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多维度审视和系统研究逮捕及相关问题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相对不起诉是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在吸收免予起诉合理因素基础上作出的新的立法规定。它是指人民检察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认为符合法定条件,在不将犯罪嫌疑人交付法院审判更为适宜时,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相对不起诉制度体现了执法上的灵活性和对犯罪嫌疑人的可宽大性特点,它既顺应了当今世界以起诉便宜主义取代起诉法定主义的刑事诉讼发展趋势,又保留了免予起诉曾经在分化、瓦解罪犯及教育挽救罪犯方面的积极作用,因而不失为一种好的刑事诉讼制度。然而,任何一项好的立法,其宗旨的实现都有赖于执法。作为相对不起诉适用主体的检…  相似文献   

16.
历年来,虚假广告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法律视角入手,针对虚假广告的治理提出两方面对策。第一,完善立法;第二,加大监管及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17.
平衡控辩关系 完善辩护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颁布,使辩护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明显提高,在法庭审理中的作用加重,控辩双方的对抗形式趋于明显,辩护制度的内容较之过去有了较大的改进。但刑事辩护制度尚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主要是法律对控辩双方权利规定有不平等和实践中执法上不平等。本文将...  相似文献   

18.
<正>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一个涉及面广、法律关系复杂的重要诉讼制度。但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附带民事诉讼的规定,只有两条法律条文,因其规定得过于原则和笼统,常给司法实践带来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故此,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立法亟待完善。目前在立法上应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关于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期限。什么时候才能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规定:“被害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何理解“刑事诉讼过程中”这一时间概念,司法实践中分歧较大。世界上不  相似文献   

19.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制度、侦查措施、审判程序、执行规定等进行了完善,对特别程序作了规定。控告检察部门贯彻执行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应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真学习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的法律规定。控告检察部门要在充分理解法条原意的基础上,把握新标准,转变旧观念,重点把握尊重人权与打击犯罪,执法方式与执法效果,执法标准与群众满意的辩证关系,更好地适应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对控告检察工作带来的新变化,提出的新要求,立足检察工作发展的全局,增强正确执法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0.
证人证言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诉讼法定证据之一,它是刑事诉讼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证据。证人出庭作证问题,是长期困扰审判工作和公诉工作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从刑事证人出庭作证问题现状的分析,指出这一现状的存在对刑事诉讼的影响和危害,从立法层面、证人自身原因等方面剖析根源,指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人制度,在立法上,证人心理意识上、执法上存在缺陷,同时,从建立证人保护保护制度、财产救济以及证人不履行义务的惩罚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对策。以期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证人出庭作证的现状,尽快完善中国的证人权利、保障制度,以促进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