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实背景、实践逻辑与历史逻辑;提出了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经济、规则、治理以及国际力量对比关系等方面发生深刻变化的实际表现,指出发生"大变局"的背后理论逻辑和内在机理,并提出面对这种大变局,中国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要顺势而为,积极作为,量力而行,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积极提供中国方案,做出中国贡献。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作为当代中国重要政治话语之一,"中国方案"凸显了中国全面参与全球治理、积极贡献中国智慧的责任与担当,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基础。价值表达力、目标说服力、协同合作力是"中国方案"影响力的基本要素,它们分别源于"中国方案"的理论特质、发展指向与实践特征。在提升"中国方案"话语影响力的过程中,其所代表的中国主流价值取向、中国国家立场也将彰显出更鲜明的现实意义和时代特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更多的国际共识与力量。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在过去五年国家治理活动和国际参与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理念的重要性,这一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观,必然会影响中国国际贸易治理机制安排以及全球贸易治理格局。在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国际贸易原则、贸易安排及实践活动,并在纵观国际上其他国家现行的国际贸易治理机制及贸易安排基础上,提出应以中国智慧和中国战略推进我国参与全球贸易治理的观点。具体而言,中国可以从深化"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全球贸易治理绿色化、数字化发展,在全球贸易治理中融入价值链理念,提升中国在全球贸易治理机制中的制度性话语权等方面,为全球贸易治理理念贡献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4.
正一、关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态度的总判断1.否定派这一类学者从根本上否定了"全球治理"这一概念,因而也就否定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提法。具体来说,这一类学者认为追求自身国家利益的主权国家仍然是世界舞台的最重要行为体,他们坚信大国的利益和权力政治原则仍然主导世界政治,拒绝"全球治理"、"善治"、和"民主治理"等相关概念。  相似文献   

5.
《"十四五"社会组织发展规划》首次提出,增强我国社会组织参与全球治理能力,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和中国"软实力",这是对中国社会组织发展能力和进一步扩大作用范围提出的新目标要求。全球治理是国际范围内包括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等各人类组织,协同解决区域或全球范围内影响人类生存发展质量的困境问题的体制机制。非政府组织的组织属性、组织形态和国际认可度,决定了其在全球治理体系和国家软实力建设等相关国际事务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国家在改革开放全面发展中经济实力得到不断积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逐渐明晰、国际事务参与意愿不断增强、"一带一路"区域合作逐渐形成,这些都为中国非政府组织走出去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创造了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6.
当前,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形势变化的不适应、不对称前所未有,这些都对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要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以建设性姿态改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在维护和完善多边经济治理机制、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等方面,不断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7.
当前,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形势变化的不适应、不对称前所未有,这些都对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要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以建设性姿态改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在维护和完善多边经济治理机制、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等方面,不断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8.
当前,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无法依靠单个国家的力量治理解决的全球性问题,这使得全球范围内的相互合作十分必要。中国参与到全球治理当中是中国政府与时俱进的务实反映。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的参与过程当中,为国际社会的全球化治理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国崛起在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各方面挑战时需要:积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强化与强权国家和新兴大国的沟通交往。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全球性问题日渐增多,需要加强全球治理;另一方面,因为责任赤字、民主赤字、发展赤字,全球治理失灵。全球治理失灵实质是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出现排他性、不可持续性和竞争性三大失效问题。对此,"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研发的国际公共产品,在建设中,要以共商的合作机制为载体,增强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决策的非排他性,弱化全球治理的民主赤字;以项目共建为路径,充分发挥中国的引领性作用,力促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可持续性,培育全球治理的责任担当;以共享的互利共赢为目标,推进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收益分配的非竞争性,缓和全球治理的发展赤字。这是中国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的方案与智慧,将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普惠、包容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一些地方的系统性、塌方式严重腐败问题,显示出地方政治生态环境现代化治理的形势严峻而复杂。反腐高压态势只是深化反腐败斗争,治理优化地方政治生态环境的序幕。要确保这一态势的持久性,应当从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深入理解地方政治生态环境现代化治理的宪法意蕴,准确把握地方政治生态现代化治理过程所遭遇现实问题,并从切实维护国家宪法尊严、努力重塑央地政治信任结构格局、强化"一把手"权力运行监控和健全有序民主参与机制等方面作出积极努力,使地方政治生态环境的现代化治理跳出危机与困局。  相似文献   

11.
黄清华 《求知》2014,(10):13-15
<正>作为治理的一个层级和一种类型,国家治理是以国家"问题"为对象的治理,包括一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科技、金融、政党、地方、国防和外交等方面"问题"的治理。在治理主体上,国家治理是由政府主导的多主体参与的治理,尤其是由中央政府主导,地方、基层、企业和民间组织参与的治理;在治理层级上,国家治理是仅次于世界治理(又称为全球治理)的一个层级。后者是在联合国及其有关组织主导下多国参与的以解决跨国"问题"为目标的治理。这些亟待治理的问题,客观上要求将大洲和全球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必不可少的层级,以实现多国共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全球治理方案是以全球性问题为导向的,全球性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如何克服和解决公共性问题。中国全球治理方案内蕴着以共商共建、共享共有为本质内核的公共性实践意蕴,它追求全球的治理问题、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话语和治理目的的公共性。中国全球治理方案的公共性指向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鲜明的价值立场,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运用和发展,彰显出其内在的公共品格与公共关怀。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表明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价值立场、原则主张和平台机制,呼应了全球问题治理呼唤更多中国声音、期盼更多中国方案这一时代要求,传递出中国共生多赢的大局视野和勇于共谋世界人民福祉的国际担当。  相似文献   

14.
全球治理是指各种国际行为体以人类共存共治共赢为宗旨,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来解决全球问题和世界公共事务。全球治理分为三个阶段:工具理性的全球治理、价值理性的全球治理和制度主义的全球治理。全球治理有三种模式:金字塔状全球治理、网状全球治理和条块状全球治理。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版的全球治理主张,为积极推动和谐世界建设,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时应遵循五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21,(6)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权力由西向东转移趋势明显,世界需要更加公正合理、反映时代变迁的全球治理体系。美国等西方国家希望护持其全球治理中的优势地位,遏制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中角色的加强。场域是一种社会学的概念,但由于其广泛的主观性、联系性以及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可以扩大传统研究的范围,进而应用到政治学的研究之中。目前中国亟须提升参与全球治理能力,通过对场域理论分析,可以建构一种提升治理能力的理论路径,进而可以为思考中国如何提升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村民自治的深入推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的民间组织发展很快.从治理和善治的视角看,作为农村公民社会主要载体的民间组织在农村社区治理和建设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政治功能,这主要体现在推动中国的基层政治民主建设、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维护农村社会秩序与稳定、弥补政府的"缺位"以及整合各种社会资源等方面.同时,民间组织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国际社会构建了众多气候治理机制。随着气候治理机制密度的提升,机制间交叉重叠现象凸显、冲突与合作共存,呈现复杂化发展态势。从参与主体来看,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复杂化表现为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从治理目标来看,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复杂化表现为阶段性目标与总治理目标之间的博弈;从机制间的互动关系来看,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复杂化表现为冲突与合作交织。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复杂化不仅与治理框架、治理能力有关,也与主权国家气候治理话语权转移相关,更与国际秩序持续演化下气候治理国际领导力缺失有关。面对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复杂化的严峻挑战,中国应积极发挥引领者作用,提升治理安排的系统性,促进机制间的协同互动,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走向善治。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和集体智慧,具有鲜明的"革新"特征。具体表现在:应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重塑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新形象"、重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建构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法治"新秩序"、积极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的国际"新定位"。  相似文献   

19.
公民对公共政治生活的平等参与是民主政治的首要基准。在代议民主制下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有:选举、个人或者集体形式同政府的接触、少量的直接民主等。公民通过政治参与对公共政策发挥重要影响,但传统政府管理的某些结构性缺陷也制约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性。与之相对照,在近年兴起的治理实践中,公民被赋予了积极的治理主体资格,因而能够在公共生活中进行更有效的深度参与。  相似文献   

20.
在现有的普遍利益和权力结构下,全球生态治理不可能以自上而下的方式一次性全部建成。需要将生态治理重新阐释为一个持续性的政治进程,在国家之间建立信任,获得全球视野与世界胸襟,解决在全球生态治理中所出现的认知冲突、伦理冲突、利益冲突、责任冲突,为全面解决生态问题搭建全球政治共识桥梁,并以原则政治原则、生境政治原则、责任政治原则为根本准则和价值导向,探讨气候权力规范,构建社会公正与气候资源平等分配的全球框架,为从根本上解决"生态何以得到恢复"和"人类何以实现自救"铺平广阔的政治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