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空间生产”生态批判彰显着认识论的生态现象批判、社会论的资本逻辑批判、实践论的生态实践批判、价值论的伦理价值批判等四重论域。生态现象批判构成了马克思“空间生产”生态批判的着力点,让其关注空间生态形态的演变,这是从认识论上认识空间生态现象;资本逻辑批判是马克思“空间生产”生态批判的根本动因,让其详细阐述资本逻辑对空间生产的支配及造成的生态危机,这是从社会论批判空间生态危机;生态实践批判是马克思“空间生产”生态批判的理论根基,让其号召无产阶级通过空间革命来建立和谐稳定的空间生态,这是从实践论上解决空间生态困境;伦理价值批判是马克思“空间生产”生态批判的落脚点,让其要求空间生态变革成为人类解放的条件,这是从价值论上实现空间生态正义。马克思从不同维度审视了空间生态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空间生态有积极启示。  相似文献   

2.
魏国强 《群众》2017,(18):35-36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强调,苏北地区要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在苏北发展座谈会上,省委、省政府提出“1+3”功能区战略,并把宿迁作为生态经济区试点,强调要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这既进一步明晰了宿迁的发展定位,也为我们发展生态经济提供了难得机遇。当前,宿迁正围绕“江苏生态大公园”定位,全力推进“两聚一高”、落实“三项任务”,加快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张利华 《群众》2022,(13):48-49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之大者”。阜宁作为国家一类生态示范区,又同属淮河生态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同题共答”中,肩负着更大的使命和责任。近年来,我们始终站在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生态大公园”“绿心”等定位,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径,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阜宁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政策瞭望》2014,(7):36-38
近年来,丽水市按照建设“浙江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浙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要求,加强生态保护。发展生态经济.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丽水市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努力践行“两座山”发展理念,在保护好生态的同时,坚持“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打造“生态保护与生态经济”双示范区,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胡新 《求索》2007,(12):145-147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传统哲学提倡“道法自然”、“惟齐非齐”、“天人合一”,生态伦理学在本质上反映了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强调“人化自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过度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人们在受高科技“恩惠”的同时,也受到了自然的惩罚,为此,提倡生态文明,赋予“自然”以人文关怀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7.
“生态”一词首先由E·海克尔在1866年提出。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生态”还是一个比较新的且是在自然科学意义上使用的名词。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将自己著作中的某一部分冠以“生态”或“人口”等具体的标题,对他们的生态环境思想的研究,是对他们著作中有关思想所作的概括和提炼。  相似文献   

8.
现代文明在带给人类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始料未及的负面效应———自然危机、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为此,只有确立科学的发展观,才能克服“人类中心主义”和反“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偏颇,进而建设兼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和谐互补与共同发展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相统一的高级文明社会。这就要求,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确立“生态至上”的自然价值观,在人与社会关系上树立科学的社会价值观,在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上告别物质至上主义,在人与自身关系上确立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核心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袁欢 《新东方》2024,(1):83-88
生态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均在生态与社会主义的有机结合上作出了一定探索,推动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与绿色运动的发展。通过将二者进行比较不难发现,虽然二者均以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为目标,但在指导思想、致力于解决的矛盾问题以及实现生态目标的方式途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生态社会主义以“生态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阐释了“资本主义两重矛盾”,并在具体实践中走上了改良折中的“第三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在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的指引下,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做出生态贡献,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特色路径。历史与现实证明,只有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才能彻底解决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10.
5月17日上午,《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获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国内第一部省级生态文明地方法规宣告出台。这是贵州乃至于全国生态文明立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表明贵州在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上,在落实国发[2012]2号文件构建“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工作上,又迈出了扎扎实实的“铿锵一步”。  相似文献   

11.
何平 《重庆行政》2015,(3):14-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也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中共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同志也意味深长地说:“生态涵养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发展区的核心任务也是发展。”重庆市委的五大功能区域战略,将地处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武隆带进了全新的生态时代。建设生态保护发展区,要求既守住生态底线,又释放发展能量。武隆积极把发展置于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建设来通盘考虑,按照生态环境更加优良、生态建设更加完备、生态保护更加严格、生态制度更加完善、生态文化更加普及、生态产业更加发达这“六个更加”要求,加快打造“国际知名旅游胜地、生态工业经济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国武隆公园”,逐渐探索出一条生态文明引领、生态经济支撑、生态制度保障的绿色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各沿海城市纷纷提出建立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构想,掀起中国海洋“生态热”,而这股“生态热”从另一个视角来看是各地政府纷纷转变海洋经济发展的侧重点,大力发展海洋生态经济,以谋取海洋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自然也应加快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设规划,利用自身优势,从海洋生态经济上,  相似文献   

13.
丁立新 《群众》2022,(6):16-17
太湖是长三角的重要水源和生态屏障。苏州市吴中区拥有五分之三太湖水域,是全省生态红线区域最大的区(县、市)。西山岛襟吴带越,生态优美,是太湖最大的岛屿,更是关乎太湖生态系统稳定安全的关键支点。吴中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江苏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级生态湖区、创新湖区的总体部署,将“高标准建设太湖生态岛”作为全区的“一号任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拓展“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加快建设低碳、美丽、富裕、文明、和谐的生态示范岛。  相似文献   

14.
李晓培 《前沿》2013,(15):54-58
在建设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以生态马克思主义为视角的高校社会服务积极借鉴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成果构建高校社会服务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批判“经济理性”,是高校社会服务的“生态理性”诉求;终结传统科技观,彰显了高校社会服务的科技伦理关怀;解构单向度的社会,体现了高校社会服务的社会关照;消解传统实践方式,展示了高校社会服务的实践情怀.探索高校社会服务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的可能性路径,以生态理念引导科技合作,实现科技成果绿色转化;以“双向度”视角审视科技,注重“绿色人才”培养;以日常生活批判的视角引领现代绿色生活方式,设立社区学院;以现代“绿色消费观”消解传统“消费观”,构建绿色消费文化输出渠道.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人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生态观,是借用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而来的。“可持发展”理论本原意义上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共产党人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生态观强调的是共产党与执政环境,特别是党与人民群众之间血肉相联、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核心内容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突破了西方文明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倡导发展的人民性,“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提升对自然认识的系统思维,“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号召生态文明建设的携手与共。  相似文献   

17.
营造良好的数字生态是统筹数字政府发展的新战略目标。而数字治理生态与数字政府发展间的动态作用机理还有待揭示。基于数字治理生态理论和组态理论搭建研究框架,以2015年至2021年间31个省级政府为样本,并运用动态QCA方法从生态和动态双重视角展开分析。结果发现:单个数字治理生态要素对数字政府发展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效应,数字政府发展日渐依赖于良好的数字治理生态;“数字赋能下社企助推型共栖生态”和“数据赋能下政社企协同型共栖生态”是产生高水平数字政府的生态类型,而“生态待育型”和“需求不足下的资源缺位型”是导致低水平数字政府的生态类型;四类生态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总体保持稳定,但2019年高结果组态解的一致性断崖式下跌,其可能原因是政策动因成为核心主导因素。研究发现有助于丰富数字治理生态理论和厘清数字政府发展的约束条件,并为地方政府实施差异化的数字政府发展战略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谢永明 《前进论坛》2013,(11):56-57
一、生态健康 生态健康(Ecology Health),是指人与环境关系的健康,是测度人的生产、生活环境及其赖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统的代谢过程和服务功能完好程度的系统指标,包括人体和人群的生理和心理生态健康,人居物理环境、生物环境和代谢环境的健康,以及产业和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健康等。生态健康是生态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生态文明程度。“生态健康”是以“人”、“经济社会”、“环境”的平衡为基础,没有“人”、“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平衡,就没有良好的“生态健康”。  相似文献   

19.
江苏立足长远提出“1+3”功能区的宏伟构想,其中提到的“江淮生态经济区”,彻底颠覆了“不走工业化老路,发展就没有出路”的惯性思维和深层心态。建设生态经济区,规划先行。近年来,笔者有幸参与了省政府组织的《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专家咨询和国家发改委编制的《宿迁市生态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专家评审,以及《苏皖合作示范区发展规划》《盱眙县生态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等与生态经济发展直接相关规划的研究与制定。本文就做好生态经济区规划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20.
易水 《创造》2019,(2):27-30
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也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生态文化的引领和支撑。2019 年2 月1 日出版的《求是》杂志第3 期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2018 年5 月18 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文章指出:“加快解决历史交汇期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