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如果当事人不来接受处理,我们只能在6个月后销毁货物。”4月26日。东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公消股王股长在电话中向记者介绍一个案子的处理情况时如此表示。  相似文献   

2.
警方大接访     
2005,于千百万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的上访者而言,可谓不同寻常。先有5月1日,修改后的《信访条例》实施;后有5月18日警方将一扇扇大门打开,迎接上访民众,并掷地有声地给出了“人人受到局长接待,件件得到依法处理”的承诺。8月18日上午,当各省市的公安厅长像广西公安厅厅长陆炳华一样和上访者面对面坐在一起的时候,公安开门“大接访”进入第三阶段。近几年来,社会转型加速,利益冲突加剧,社会矛盾激发,一个突出的表现形式就是形成了汹涌的信访洪峰。面对上访“洪峰”,很多机构很多人很长时间在“堵”,警方像大禹治水一般“疏”,是冒险还是革命?…  相似文献   

3.
震惊全国的“夫妻看黄碟”案,在一系列的逗号之后,在一回回说画上了句号之后,1月14日,又说画上了“最后的句号”。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公安分局对直接责任人作了如下处理:免除主要责任人贺宏亮万花派出所所长职务,具体去向未作安排;警长尚继斌被调往边远派出所继续待岗;民警任杰被公安机关辞退。新年到来的前一天下午,宝塔区公安局纪检委书记孙伟向“黄碟事件”当事人张某做了诚挚道歉。同时,有关部门一次性补偿当事人29137元。当时说这是一个“圆满的句号”,其实除了那些想让这件事尽快过去的人之外,谁都明白这不是句号。同样,这回派出所所…  相似文献   

4.
郑州市中原公安分局为塑造新时期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实施了以“七个一”即“一本警务公开手册、一张明示卡、一个公示栏、一张警民联系卡、一部举报电话、一个举报箱和一个廉政岗监督台”为主要内容的警务公开活动。此举被群众称为播洒七彩阳光的“阳光工程”。 明示卡——当事人愣了 预防和减少公安民警的违法违纪行为,是警务公开制度的核心内容。为做到这一点,中原公安分局特别推出了“明示卡”制度,即对治安案件的被处罚人必须发放《治安案件裁决明示卡》,对犯罪嫌疑人必须发放《刑事案件明示卡》。两卡对与被处罚人或犯罪嫌疑人相…  相似文献   

5.
《法学》1989,(6)
咱们国人对“影响”一词似乎有特殊的偏好。每每遇到紧要关头之处、背水一战之地,抑或理屈词穷之时,掷出“影响”云云,总会落地铮铮有声,颇多奇效。比如,黎民告官,若对手为公安老大,纵然十二分有理,振振有词,然屡屡较量,却总是屡屡败北。某地受理10件告公安的治安纠纷,件件以黎民败诉而告终,大盖帽者曰:“要注意公安的形象和影响。”此言极“是”,可谓冠冕堂皇,光彩夺目。再如,书生们舞文弄墨,涉及官僚们明争暗斗之内幕,抑或私有制、  相似文献   

6.
《中国审判》2014,(7):37-38
从书法官职业12年了,我听到最多的一个称呼就是“刘法官”。当事人一句“法官”,虽然再普通不过,却常常让我觉得沉甸甸的,也让我不断地思考和反省:老百姓来到法院,希望看到什么样的法官?基层法官每年都要审理三四百件案子,如何才能在每个案件中让当事人感受到公正、放心?  相似文献   

7.
陈群 《中国审判》2009,(12):81-81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今年44岁的黄新华却几乎天天要处理这样的“家务事”。身陷纠纷的当事人对他评价最多的是一个字:“服”。经他办理的近千件案件,当事人提起上诉的仅有一件。去年以来,黄新华以结案595件的骄人成绩再度位列上海市崇明县法院全院办案榜首。为此,他在获得多项荣誉基础上,再度被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记个人二等功,获法院系统“办案标兵”称号。  相似文献   

8.
简论公安行政调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论公安行政调解惠生武公安机关在行政执法活动中,调解公安行政管理过程中因当事人之间发生的民事纠纷.已成为公安行政执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安机关依法及时公正地调解发生在公安行政管理过程中的民事纠纷,对于缓解矛盾,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教育惩处违法行为人,赔...  相似文献   

9.
也许人们会想.任何公证人都会认为可以很容易地描述他沿袭了成千上万次的公证的过程.实际上并非如此。公证人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公证工作中都在做些什么?他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当事人在申请公证时.他所追求的目标又是什么?这两个目标是一致的还是分离的?有人认为。公证过程的结果——公证书.仅仅是一种证据。一种法律效力比较强的证据.公证的过程仅仅是出具这样一份作为证据的公证书。公证人在公证过程中只是一个被动的旁观者、记录者,公证处则仅仅作为一个“公共登记处”。①当事人申请公证的目的似乎只是要得到这样的一份公证书。从表面上看.确是如此。当事人向公证处提出申请,公证人对公证事项进行审查.真实、合法且符合程序规定便出具公证书。当事人将公证书作为证据或进行诉讼.或办理产权过户.或办理出国手续等。如把公证机构看作一个“工厂”。其所生产的“产品”似乎仅仅是公证书。但是,如果对公证人在公证过程中的思维进行分析,对当事人申请公证的动机进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种理解的片面性。那么,公证过程还产生了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少女意外怀孕,她当时是不是14岁成了犯罪嫌疑人罪与非罪的关键。本着对法律负责,对当事人负责的态度,检察官主动出击,跋山涉水,费尽周折,终于在法律规定的7天内查清了当事人的年龄。一滴水见阳光。一件普通老百姓的案子,见出我们检察官的敬业和执著“,法苑风采”在众多这样的“5昼夜”中体现。  相似文献   

11.
《法治与社会》2014,(7):4-12
谈及看守所这个话题,人们便会自然而然想起,当年发生在云南晋宁的“躲猫猫”事件.2009年1月28日,24岁的云南青年李荞明因涉嫌盗伐林木,被晋宁县公安局刑事拘留,羁押于该县看守所.2月12日,李荞明头部受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有关部门在公布李荞明死因时“透露”,这是他与狱友玩“躲猫猫”游戏时意外受伤所致. 在一个由公安人员管理的看守所,一群爷们竟然玩起“躲猫猫”类的幼儿游戏,如此“低烈度”游戏竟也能致人死亡,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一个还有4天就要结婚的青年,竟然如此离奇地在羁押场所死亡,着实令人深感痛心.  相似文献   

12.
终于相约成功的一次采访,中途却被多次“打断”,采访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法院斋堂人民法庭庭长谢耀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好意思,我接个电话。”这是采访第一次中断的原因。一起已经审结的离婚案件的当事人打来电话,当事人因为孩子户口的问题犯了难,想咨询谢耀宗的意见。“这是我审理过的一起案件的当事人,后来就互相熟悉了,他经常向我咨询一些法律问题。”谢耀宗带着歉意解释道。  相似文献   

13.
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法官中立、居中裁判的审判观念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有人把法官形象地比喻成球场上的裁判,强调法官要像裁判那样保持绝对的中立,不偏不倚,如此才能做到公平、公正。这相对于过去审判长在开庭时带着感情审案,帮着一方当事人与另一方当事人论辩的作法,无疑是一大进步。但我认为,目前在审判界主张法官中立的同时似乎过多地强调了法官居中的一面,忽视了法官职能中主持正义的一面,似乎法官在法庭上“无为”或“无所作为”则是中立,如发现问题,主动查明则被斥为职权主义,有偏向一方当事人之嫌,从一个极端走向…  相似文献   

14.
历史的拷问     
本案有着缺席审判的“硬伤”。久告不休的缠访经历.刑罚执行完毕之后启动再审、二审程序的罕见“履历”。为了求得并给予一个正义,笔者对历史进行了追寻,在惊叹昔日执法简陋之余,反思今天的我们围绕案件所做的点滴注定也会成为历史,被后人拷问。透过本案.我从未如此强烈地感受到程序对于案件的意义、对于当事人的意义,责任除神圣之外还有厚重……  相似文献   

15.
怎样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全方位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这是法律工作者必须明确的一个问题,湖南一些律师事务所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近几年,建立律师信用帐号,发挥中介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所谓建立“律师信用帐号”的法律服务办法,就是为了监督合同的履行,防止经济纠纷,避免当事人上当受骗,减少诉讼,律师在接受当事人委托后,向经济活动中经贸关系双方当事人公布一个专供买方当事人使用的“律师事务所银行信用帐号”,并将购物款汇入这个帐号上,再由律师按照合同核实对方货物的数量、规格、质量及所处地,将有关证明件、或担保单…  相似文献   

16.
首先需要告诉读者的是,我们发表此文,既无意介入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也无意评价有关部门的工作。我们由衷地希望有关部门和当事人能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解决此事,只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日子就不远了。  相似文献   

17.
律师的上帝就是当事人,律师一旦离开当事人就会成为“下岗”律师。社会的复杂必然为律师造就出千差万别的当事人。律师成于当事人也败于当事人。跨世纪的那天夜晚,我说什么也睡不着觉了,往肚子里灌了半斤60度老白干,还是不能入睡,为什么呢?我是在辗转反侧地想着我的成千上万的当事人。真是一个当事人就是一部小说,一部电视剧,我被我的当事人感动了。其中有几个打了十来年甚至几十年未得到结局的跨世纪案件,更令我感叹不已。“马拉松”式的官司,已经把当事人拖得筋疲力尽,家破人亡了,我感到很内疚。我怎么就不能帮助当事人把这些…  相似文献   

18.
执行难矣!若要一无阻挠、顺顺当当地执行则更难。近几年,执行案件面团发酵似地膨胀起来了,类型复杂且涉及面广,难度也大。苦口婆心,唇干舌燥地说服教育,磨穿鞋底,翻山越岭去追寻当事人;缜密研究、采取各种强制措施去剃“刺儿头”;等等。不一而足。一件件难矣难矣的执行案  相似文献   

19.
执法花絮     
可疑人 前不久的一天上午,北太平庄巡警队的几名巡警正在街上巡逻,忽然接到群众举报:“那边有一个人总是在转悠,看样子挺可疑的,你们去看看吧!” 那是一个二十来岁、外地模样的小伙子,穿得挺破,怀里抱着一个黑包,见警察时神色极为慌张。“把包打开!”小伙子越发抱紧了包,脸都白了。“现在依法对你进行盘查。打开包让我们看看。”小伙子无可奈何地打开了,里面竟是万余元钞票。“是你的钱吗?” 他那躲闪的神态实为可疑,带回队里审查。  相似文献   

20.
“妈,你要不把我们送回网吧,我们就在这儿把你掐死。”小乾、小坤是双胞胎,平时一起上学、放学,一起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当母亲将他们从网吧带回家后,两个孩子竟然合力架起她,拿着刀对她说出了上述的话。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打开百度,在百度有关“网瘾”的帖吧里,来自家长和孩子们的求救帖子让人震惊。正是这一件件触目惊心的案例,引发了我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导致违法犯罪的一些思考。本文主要从网络成瘾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入手,就如何预防该类违法犯罪行为发表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