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苏联对第三世界外交的基本态势戈尔巴乔夫上任后,苏联对第三世界究竟采取了什么方针政策,这个问题在国内外学者中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近年来苏联"对第三世界采取了收缩方针",并认为"当前苏联对第三世界采取的战略收缩态势在短期内无力改变"。另一位学者却认为,直至1987年,苏联在军事方面,仍在亚洲、近东、非洲之角及黑非洲"保留着主要据点";在外交及商业方面,苏联和第三世界的"相互联系还是很紧密的"。笔者认为,戈尔巴乔夫上任后,苏联对第三世界的少数地区确实采取了"收缩"的方针,但对亚非拉的广大地区基本上维持了以前的状态,而在其中的一部分地区甚至加强了外交攻势。  相似文献   

2.
埃及是苏联在战后跨出欧亚大陆,在第三世界扩充影响的第一批国家之一。战后几十年来,埃苏关系已经波折,大起大落。认真分析埃苏关系的这段历史,对于我们了解第三世界国家在与苏联关系中的地位、作用和苏联对第三世界国家政策的变化,以及未来埃苏关系的演变,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民族独立国家不断涌现,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壮大,形成了国际政治舞台上一支最积极最活跃的力量。作为社会主义的苏联,对第三世界的认识与态度怎样?它对第三世界的政策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它采取了那些措施、施展了那些谋略?苏联对第三世界的政策得失如何?这些就是本文打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苏联霸权主义的扩张活动表明,苏联不仅要称霸全世界,而且有一个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苏联与美国争夺的重点历来在欧洲,但是到了七十年代末,它却向亚洲、太平洋地区和中东、波斯湾地区拼命扩张。从此,苏联东亚地区的战略就成了苏联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苏联东亚战略的主要目标是:在亚洲、太平洋地区部署强大的军事力量,建立战略优势;用威胁利诱控制日本;拆散美日同盟,迫使美国退出西太平洋;孤立和包围中国;逐步控制东南亚。苏联在实现这个东亚战略的目标时,对日本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它把日本当作实现其东亚战略目标的突破口和钥匙。但是自从它入侵阿富汗以后,它的扩张战略,遭到了全世界反霸统一战线的反对。为了反对苏联入侵阿富汗和它的扩张,美国、西欧和日本还  相似文献   

5.
樊超 《国际政治研究》2013,(1):121-134,1
"一条线"战略的缺陷是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的根本原因。此战略的实施揭示出苏联的战略困境,增强了中国应对苏联战略压力的信心,使中国具备了战略调整的前提。"联美反苏"的构想给美国造成了中国有求于人的印象,导致里根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倒退。为打破"一条线"战略束缚对美政策的局面,中国在"八一七公报"谈判中结束了"一条线"战略,从而牵动了外交战略的调整。这次调整的结果是改变了中国对美、对苏和对第三世界的政策:与美国战略合作的地位相对降低,开启了中苏关系缓和的进程,重新重视与第三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一、探讨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赫鲁晓夫篡窃了权力是苏联走上蜕化变质的主要标志,而勃列日涅夫则更加剧烈地把蜕变过程向前推进。苏联霸权主义的侵略扩张的魔手不断向外伸张,从它的同盟国伸到了第三世界各国,冲出了欧洲。伸到了全世界每一个角落:直到对阿富汗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这一战争至今还在不断扩大之中。虽然它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同声声讨,仍然毫无悔祸之心。铁的事实,教育了广大人民群众,使他们认清了苏联是新的大战的主要策源地,是世界和平的主要敌人。这一客观实际,决定了认清苏联的国家性质问题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第一,认  相似文献   

7.
北约组织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在军事上和意识形态上防范和对抗苏联而建立的。北约成立后,苏联也在1995年5月14日,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1991年7月1日华沙条约解散,同年12月苏联也解体了。苏联解体后,欧洲的政治与安全形势发生了变化。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北约不断调整战略,在战略目标、扩张范围以及组织性质等方面均走向全球化:  相似文献   

8.
中苏交恶造就了中国的反苏战备政策。在改革开放初,由于苏联威胁难有定论,中国只得同时推进战备和经济建设。而苏联和越南的扩张刺激中国先后实施了外交公关和边界作战等措施,并形成了通过打击苏联的盟友来消耗苏联的"间接消耗战略"。强力对抗使中国的决策者意识到苏联威胁是有限的,于是调整了中国的安全战略,即以"间接消耗战略"破解苏联的战略包围,支持阿富汗抵抗力量,备战改为裁军。到1985年,中国决策者最终确认苏联威胁是有限的,并将安全判断上升到"和平与发展"的理论高度。苏联为摆脱沉重的负担而约束盟友,满足了中国的安全诉求。  相似文献   

9.
苏共总书记米·谢·戈尔巴乔夫在他反响世界的新著《改革与新思维》中,就时代和世界和平战略问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和改革问题、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经验教训和准则问题、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问题以及苏联对西欧和美国的关系等问题做了理论上和政策性的说明,当然是苏联现领导最权威的声明。从全书和别的有关言论中可以发现,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在对外政策和国内发展问题上,的确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因素,或多或少地做出了某些理论突破和政策调整,可以说是苏联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这就使人们产生了新的希望,对改变长期以来苏联留给国内外人民的形象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搞得好,将会对国际政治的发展变化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谨就戈尔巴乔夫所阐述的"最主要的"问题即世界和平战略问题进行公开性对话,争取经过多方面的讨论和探索,使问题得到符合实际符合原则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美政策的战略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苏联对外政策的调整,持续了40年的美苏对峙趋向缓和,以反对苏联扩张为基础的中美战略合作逐渐失去了动力。此后,中美之间的战略分歧逐渐显现出来,中国的对美政策也不得不适应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卡尔·波拉尼认为经济关系植根于社会之中,并批评市场的历史性局限。市场主义教条相信市场机制能脱离其所植根的非市场的社会关系而自我调节,是现代法西斯主义产生的根源。西方福利国家、苏联模式和第三世界民族国家的发展主义所构成的所谓“战后反法西斯时期”,使资本限制在相对有利于人民的结构中运行。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自由主义重归市场主义教条,世界资本主义可能又产生新的法西斯主义。  相似文献   

12.
《第三世界发展学》是为国政专业本科生新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近年来,最先在西方兴起的以第三世界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发展经济学”在我国逐步普及,但以第三世界政治为研究对象的“发展政治学”在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有关第三世界社会发展的研究(或称“发展社会学”)更是刚刚起步。第三世界发展学同上述三  相似文献   

13.
苏联米里设计局研制的米-8河马战术运输直升机家族可谓有史以来最成功的设计产品,自从20世纪60年代研制成功后,米-8河马直升机已经被出口到世界上的许多国家。米-8不光在苏联、东欧国家和亲苏的第三世界国家服役,而且也被一些西方国家大量购买。使用者对于米-8的评价是:寿命长,坚固耐牢,能够承担各种军用和民用飞行任务。在其庞大的家族中,既有火力强火的“炮艇机”,又有舒适豪华的VIP专机。截止到2003年底,米-8已经在70个国家的空军和陆军中服役,产量超过了12300架。目前,还在执行飞行任务的河马直升机数量大约在3650架左右,其中俄罗斯装备了1950架,其他国家装备了1700余架。  相似文献   

14.
(四)与发达国家的关系七十年代末以来,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改善,与七十年代中期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七十年代中期,西欧对缓和依然是坚信不疑,在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上,他们对苏联做出了让步,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疆界的合法性。更糟的是,西欧一些国家还欢迎苏联逐步加剧对中国的军事压力,以为这样可以减少苏联对西欧的压力。七十年代末,西欧诸国及日本,如美国一般,开始进一步认识到缓和的严重局限性。这部分是因为美国的军事优势已经消失,因而他们日益希望支持中国以制止苏联的扩张。在中  相似文献   

15.
2005年4月美国普卢托出版社再版了迈克尔·赫德森的著作《全球分裂》,赫德森为新版著作写了新的长篇序言。在序言中,他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对20世纪70年代以前第三世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努力的大逆转,它的实质是:美国利用自己的金融霸权在全球以金融手段摧毁第三世界国家自主发展的能力,并以金融手段接管这些国家,从而在全球重建以美国为中心的食利者经济。作者指出,新自由主义在全球的盛行表明以美国为首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在全球政治经济生活中已取得前所未有的统治地位。金融资本固有的特征是食利性、投机性和腐朽性,因此它大力推动的金融自由化不是为了促进真正的创新或发展,它的兴趣不在于创造新财富,而是以金融自由化的名义接收第三世界己有的人民的财富如资源、不动产或者夺取水、电、交通等公共服务业的垄断权,以牟取暴利。作者还指出,苏联主要是被西方的金融手段瓦解的,而普京政府在俄罗斯反新自由主义的关键措施之一就是国家重新控制资源和垄断租金,就是看清了新自由主义金融投机的本质,这打中了新自由主义的要害。作者还提出了九条切实可行的超越新自由主义的建议。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6.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曾明确地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的大战略一直是建立在遏制理论基础上的,即挫败苏联的扩张目标以使苏联有朝一日不得不面对其内部的种种矛盾。此言不虚。具体来说,遏制战略不仅是美国和西方的对苏战略,更是美国事实上的国家大战略,更是被战后美国历届政府奉为保障美国国家安全、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所必需的全球权势环境的大战略。  相似文献   

17.
自从毛泽东“第三世界划分”理论发表后,国内外大多数人士都一直将中国列入第三世界的行列。然而,最近西柏林自由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喻钟烈却提出“中国是第四世界”的新观点。他认为,中国自鸦片战争后,一直处于从属地位。从60年代起,中国开始探索自己的道路,创造自己的理论,虽然自称是第三世界,事实上它早另创了一个第四世界,其特点表现在: (一)在政治上有完全的自主权。(二)在外交  相似文献   

18.
世界局势和国际格局发生了激烈而深刻的变化,国际社会需要抛弃冷战时期的旧安全观,逐步形成一种适应新国际环境的新安全观。 新安全观:综合安全和安全合作 传统安全观以军事力量为核心。冷战时期,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都把国家安全放在取得压倒对方的军事优势上,因此组成军事集团,进行军事扩张和恶性的军备竞赛。  相似文献   

19.
第三世界债务问题与不平等的全球资本主义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国际观点》杂志2005年2月5日号刊登了罗布·莱昂题为《第三世界债务:帝国主义的镣铐》的文章,分析了第三世界国家债务形成和加重的历史,指出债务问题本身是不平等的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必然产物。作者用具体数据论证了这一观点。作者最后指出,只有社会主义能够解决第三世界债务问题。文章主要内容如下。债务的原因“二战”后一段时期,世界殖民地国家的绝大部分赢得了独立。但是,随后的历史表明,这只不过意味着无情的经济统治取代直接的军事管制和领土占领。1960年,作为独立的代价,前殖民者把总数为590亿美元的外债,强加给刚刚独立的国…  相似文献   

20.
中国革命与改革的实践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做出了两次独特的、具有全球性意义的重要贡献:一是毛泽东的第三世界革命理论,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国家通过动员贫困和受压迫的农民进行革命的战略;二是邓小平开创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特道路。后者因对中国近几十年的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广受赞誉,但其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更为广泛的历史意义并未得到充分认识。中国的改革代表了苏联以及1950年代的中国所"没有采取的"一条道路。人们可以设想,如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在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历程中能够更早地得到贯彻,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发生很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