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在黄埔军校(陆军军官学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创办之前37年,黄埔岛上已经出现了军校,在中国军事近代化进程中和中国近现代军事教育历史上,黄埔岛是不能不提的地方。一、广东水陆师学堂:开广东近代军事教育之先河关于广东水陆师学堂的情况,在《简明广东史》和《黄埔秘档》有记载,《黄埔秘档》公布了两件相关的档案:一件为光绪十三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广东巡抚吴  相似文献   

2.
在1924年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创办了著名的黄埔军校,成为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历史产物。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以进步的革命精神灌注的军事学校,是超越党派团结合作的典范,孕育了伟大的黄埔精神。正因为有了黄埔精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与黄埔军校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促使并积极参加黄埔军校的创办,着力其思想政治建设,促进其确立爱国革命精神,发展为新型的军事政治学校,从而促成了黄埔军校的辉煌。在参加创办黄埔军校实践中,党开始懂得了军事的重要;当蒋介石、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叛变革命后,党领导部分黄埔师生继续革命;在创建人民军队开展革命战争中,极大地发挥了黄埔师生的骨干作用,继承发展了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制度和办校经验,续写了黄埔军校的光荣。在争取民族独立和祖国统一的长期斗争中,党始终不渝地弘扬黄埔精神。  相似文献   

4.
陈予欢 《湘潮》2016,(4):42-47
创始于1924年6月的广州黄埔军校,开创了现代中国军事教育史主旋律,绵延连续了半个多世纪,流传着许多不朽颂扬与军人风采。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黄埔军校在过往历史的风采与轶事,渐为世人所了解和认识。黄埔军校作为著名军校,在现代中国社会留下了深深印记,以其称誉世界长存中国之军事魅力,引发广大读者与热心史事之无尽话题,黄埔历期师生开启的黄埔精神、黄埔话语、黄埔热点,超乎军事乃至社会意义之民族精神,至今仍旧引发后世与当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先生在苏联与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革命军事学校,这就是驰名中外、彪炳史册的"黄埔军校".然而,对曾负"西北黄埔"或"第二黄埔"之誉的中山军事学校和中山学院,却为人鲜知.它们同样是大革命时期两党合作的产物.在革命史册上写下过光辉的一页,故应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国民党时期的黄埔军校、前苏联的伏龙芝军事学院、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在当时被称为世界四大军事名校。黄埔军校是上世纪初中国国民党缔造者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前苏联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校址设在广州黄埔,军校也因此得名。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的军事人才,在中国军事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黄埔军校也以它独树一帜的办学精神,当年吸引了众多有志青年投笔从戎,走上抗日救国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吕春 《广东党史》2013,(9):45-46
黄埔军校是近代中国闻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出了一大批近代著名将领。这些将领报考黄埔军校时留下了不少趣闻。
  胡宗南:为逃婚“哭”着进黄埔
  胡宗南号称“西北王”,他是蒋介石最为器重的国民党高级将军。可是,谁也不可能想到,这样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却是“哭”进黄埔军校的。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为了培养立志忠诚于国民革命事业的军事人才,1924年5月,孙中山接受了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在广州黄埔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3月改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相似文献   

9.
1927年1月18日,鲁迅离开厦门,来到广州,受聘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前后在广州生活了8个月又10天。在此期间,鲁迅被邀到广州黄埔岛上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黄埔军校)作了一次演讲,这也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造访黄埔军校。此事的起缘,得益于时任黄埔军校留守政治部主任熊雄。他看到报  相似文献   

10.
张长龙 《党史文苑》2011,(13):53-56
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黄埔长洲岛创办了黄埔军校。这所新型的革命军官学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政治人才。黄埔军校曾经三迁校址:1930年迁往南京,1938年迁往成都,1949年迁往台湾至今。自  相似文献   

11.
<正>对黄埔军校,包括对武汉分校,许多人是知道的。但对武汉分校若干史迹,知道的人也许就比较少了。黄埔军校,是1924年中国国民党和孙中山创立的。它的名字是"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3月改名"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原来不是它的正式名称,因为它地处黄埔,故人们称"黄埔军校"。蒋介石的南京政府成立后,建立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相似文献   

12.
彭猗兰 《湘潮》2008,(8):30-32
黄埔军校女生队 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在广州黄埔的长洲岛上创办了一所培养革命军人的干部学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后又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因地名关系通称黄埔军校。孙中山亲自兼任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任教育部副主任,恽代英、聂荣臻、萧楚女等一大批共产党人分别担任教官及负责各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3.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创办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始设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所以通称为黄埔军校。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筹建之初,军校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政治部主任是党代表的参谋长,特殊情况下可行党代表职权。政治部从1924年5月25日成立到1927年4月15日蒋介石背叛革命杀害共产党人止.存在近三年.前后有戴季陶、  相似文献   

14.
黄埔军校,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合作时期,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共帮助下创办的军事学校。因校址在广州黄埔长洲岛,故世称“黄埔军校”。该校于1924年5月成立。规定学制三年,后缩为六个月。1925年起,还先后在潮州、南宁、武汉、长沙  相似文献   

15.
列平 《党史文汇》2003,(4):36-38
第四章遭嘲讽介石用心治校惹是非伯龄自讨没趣蒋介石虽然人在黄埔,但一开始对军校的发展前途并不看好。当时的状况是,军阀林立,各人手里都掌握着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如果仅靠黄埔学生去对付这些军阀们,这对蒋介石来说心里确实没有底。有一次,蒋介石赴国民政府参加一个军事会议。会上,孙中山、廖仲恺多次提到黄埔军校,高度赞誉黄埔军校开革命风尚,树军队楷模,是一支很有希望和前途的革命军队。并号召各军多向黄埔学生军学习,努力提高军队的素质。与会的军阀们听了此话,心里很不舒服,但碍于孙中山的面子,没有在会上即刻发作。会…  相似文献   

16.
夏力 《党史纵横》2003,(6):24-24
曾被中外军事学家誉为中国的“西点军校”、以培养军事人才著称于世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见证,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一朵奇葩。正是这所素有“将军的摇篮”之称的学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很多将官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和伟大的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中国革命的精英和中坚力量。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正式成立。在隆重的开学典礼上,因病刚刚康复的孙中山穿着一身白色帆布中山装,气宇轩昂,显得精神饱满。孙夫人宋庆龄穿着素花中式大襟衣配黑色长裙,站在孙中山旁边,亭亭玉立,落落大…  相似文献   

17.
张敏 《湘潮》2004,(3):57-58
今年6月16日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纪念日。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黄埔军校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为中国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军事人才。这些人才不仅出自黄埔本校,还出自黄埔军校在各地开办的众多分校。如武汉分校、广州分校就因其学员参加了著名的战役和起义而众所周知。同样,黄埔军校之长沙分校,也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现今湖南省档案馆就保存着不少有关长沙分校的珍贵的档案资料,如学生就读名单、学校部分学员的照片,校园的照片、学校编的杂志以及开学训话集等。最早的黄埔军校长沙分校出现于1927年。…  相似文献   

18.
张海燕 《世纪桥》2014,(12):6-8
廖仲恺是黄埔军校的创建者和第一任党代表,为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黄埔军校建校初期,他坚持政治与军事并重的办学方针,创设党代表制度,带领黄埔师生积极投身于反对帝国主义者与封建买办阶级的各项斗争,在革命洪流中确立了黄埔军校不可动摇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共产党人自1924年同国民党正式建立合作关系,便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之中。这时党的领导人也明白在中国开展工农运动离不开军事力量的保护,于是以参加黄埔军校的工作为开端,准备建立自己的军队。正如毛泽东后来对党的工作所总结的那样:"从1924年参加黄埔军事学校开始,已进到了新的阶段,开始懂得军事的重要了。"在北伐战争中被誉为"铁军"的叶挺部队,就是  相似文献   

20.
张源健,1903年9月19日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下埠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4年夏,他从萍乡中学毕业时,正值黄埔军校在长沙招生,从小就追求光明的张源健不负众望,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黄埔第二期工科班,开始了他短暂而光辉的革命生涯。军校从戎追求真理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张源健一进入这个学校,就犹如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理论,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丰富自己的军事知识,提高自己的军事素养。入校后不久,张源健就参加了平定广州商团叛乱。这次平叛,不仅丰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