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凤英 《世纪风采》2006,(1):33-35,39
说起2005年7月去世的启功,很多人都会想起遍及全国各地的启功的字。未见其人,先睹其字。启功这些年名气很大,有人称他是“中国当代王羲之”。其实启功的本业不是书法,而是教师。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把他当作大书法家来采访,但启功声明他不是一个书法家,而首先是一个教师,然后勉强算是一个画家,书法只是他的业余爱好而已。  相似文献   

2.
叶炳昌 《党课》2014,(4):78-79
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造诣很高,被公认为“书圣”。他的《兰亭集序》至今仍为书法爱好者酷爱。“坦腹东床”的故事说的就是王羲之。晋代太尉郗鉴派一个门客到丞相王导家去选女婿,王导领着门客“就东厢遍观子弟”。  相似文献   

3.
正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王羲之之子,虽然享有盛名,可惜流传下来的墨迹极少。《鸭头丸帖》即他的传世名作,也是他书法作品中的传世真迹,写在绢上,全文两行共十五字,"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能读出的是,王献之吃了此丸后,觉得药效不佳,想以后还是自己亲自来做的好,并要与"君"相见,也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因书法而冠绝千古——他,便是“书圣”王羲之。一西晋太安二年(303年),王羲之生于琅琊临沂,并在此度过了幼年时期。这在《临沂县志·古迹》中有载:“王右军故宅,治城西南隅普照寺。”王羲之出生于书画世家,其父王旷善书,叔父王更是有名的书画家,人称“晋室第一”。据南齐王僧虔《论书》记载:“自过江东,右军之前,唯为最。”很小的时候,王羲之就得到伯父王导所送的钟繇楷书真迹,以后又得到叔父王所送师承张芝的索靖《七月二十六日贴》草书妙品,学书之始便师承中原书风,得其真谛。7岁那年,王羲之拜他的表亲、著名书法家卫铄为师。卫铄…  相似文献   

5.
《党建》1994,(4)
可贵的是个“正”字唐建平古人有把“政”字当作“正”字的,说“政者,正也。君为正,百姓从政矣。”意思是说只有掌权者自力做得正,才能把老百姓聚集在自己为周围,跟随自己,政令也才能畅通。胡富国的品格最可贵之处就在于一个“正”字。他的是非善恶观是那么分明,他...  相似文献   

6.
《兰亭》的撰书者是王羲之 ,这已是 16 0 0多年来的公论。然而 ,这个公论在 196 5年被郭沫若否定过。他在当年第六期《文物》上发表了《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 ,不但认为《兰亭序》文章的后半部分非王羲之所作 ,他推断《兰亭序》从“悲夫”以后的文字 ,过于伤感 ,与王羲之当时在兰亭诗酒唱和的情绪不符 ;进而他又根据出土的王、谢墓志上的字体推断 ,东晋时 (即王羲之所生活的年代 )的书体应该是由隶书过渡到楷书的字体 ,而不是流畅的行书。最后他断言 :王羲之的《兰亭序》是智永(王羲之第七代孙 ,隋朝人 ,出家为僧 )的笔迹…  相似文献   

7.
王阳明,又叫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据说是我国古代著名书法鼻祖王羲之的后人。他在思想界、哲学界、文学界、书法界、教育界、政界和军界均有重大影响,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教,是与南宋理学家朱熹齐名的明代理学大家,“心学”之集大成者,有《王文成公全书》38卷、《传习录》、《大学问》等著作传世。  相似文献   

8.
字碑在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内 ,有一块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所写的“鹅”字碑 ;在福州鼓山上 ,也有一块由宋代哲学家、教育家朱熹题写的“寿”字碑。这两块碑虽然都只刻着一个字 ,但由于它们均出自名家大手笔 ,因此仍然是难得的艺术珍品。一字师唐代有个名叫齐己的和尚 ,诗写得很好。有一次 ,他拿着自己所写的诗给朋友郑谷看。其中有一首题为《早梅》 ,诗中有这样两句 :“前村深雪里 ,昨夜数枝开。”郑谷看了以后说 :“把‘数’字改为‘一’字更确切 ,因为一枝梅花先开 ,才能显得早 ,如果数枝梅花都开了 ,又何谓早梅呢 ?”齐己听了深表折服 ,当时…  相似文献   

9.
《党的建设》2014,(5):45-45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又称大令,王羲之第七子,是生长在江南仕宦高门的新一代少年时,献之已表现出过人的胆识一次,家中房屋起火,哥哥徽之慌忙逃出去,献之却神色恬然,“徐唤左右扶出”另一次。  相似文献   

10.
<正>《洛神赋》为我国三国时期曹植所作名赋。该赋以浓墨重笔描写了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美,生动传神。据传王献之格外偏爱此赋,曾书其小楷数本。王献之(343—386年),字子敬,是王羲之第七子,曾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令。王献之出生时,王羲之时年42岁,赋闲在家,书名正盛。王献之幼时即对书法兴趣浓厚,其父自当倾力教之。最终,王献之凭其超凡的天资和深厚的家学,不负众望,成就大名,  相似文献   

11.
一天,《聊斋》的作者蒲松龄和一位尚书同时被一位叫毕际的侍郎邀到家中做客。席间,尚书提议饮酒吟诗,要求三字同头,一字同旁,韵脚不限。毕际是东道主,先吟的当然是他,他看看坐在自己左右的蒲松龄和那位尚书,就巧妙地将宴席上的情景咏入诗中:场三字同头左右友,三字同旁沽清酒,今日幸会左右友,聊表寸心沽清酒。尚书是个贪官,平时目中无人,欺压百姓,他接着咏出一首。三字同头官宦家,三字同旁缎调纱,若非朝廷官宦家,谁人能穿缎绸纱。其诗盛气凌人。蒲松龄沉思片刻,也高声吟出一首。三字同头哭骂咒,三字同旁狼狐狗,山野声声…  相似文献   

12.
可笑的自负     
人如果有了才,多半眼光就跟着高了起来,难免会恃才傲物,发展到极端一些,就成了自负。倘若走到自负的程度,那可能带来的就不是仰视的目光,而可能是茶余饭后的笑料了。"衙官屈宋"的杜审言"衙官屈宋"是个成语,它的出处来自唐朝诗人杜审言的一句话:"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翻译过来就是,我写文章,屈原、宋玉只配打下手;我玩书法,王羲之见了都得北面称臣。听这话的口气就知道,他是个典型的"自负哥"。  相似文献   

13.
罚站和罚款     
肖遥 《廉政瞭望》2014,(14):67-67
我家小孩的作文《惩罚》上写道:“今天我的作业家长没签字,被罚站了,不过,和我一块站的还有甲、乙两个同学,甲同学是对自己的字太自信,就给自己签了字,以为老师发现不了,结果老师站在他面前问“是谁签的?”他就发起抖来,老师像幽灵一样绕着他转了几圈,他就招了。  相似文献   

14.
告密者沈括     
张鸣 《廉政瞭望》2013,(15):54-54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沈括,因为他在《梦溪笔谈》里记录了活字印刷。后来,又知道他还记录过石油。而且石油这个名词,也是他第一次命名使用的。而且,人家在天文历算方面,也有大把的成就,是中国数一数二的科学家。宋代那么多文人笔记,就他的记录了活字印刷。由于北宋的活字,以及印刷品已经失传,如果没有他的记录,国人的这一项盖世功业,兴许就湮灭了。再后来,举国批儒评法,扬法抑儒,才知道这位著名的科学家,还是一个著名的法家,王安石变法事业的战友。  相似文献   

15.
史可法戒酒     
任万杰 《党课》2014,(10):109-110
史可法,明末政治家和军事家。字宪之,祖籍顺天府大兴县,著名的抗清名将,他一生只有一个小爱好就是喝酒,一直想戒掉,可是尝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也就放弃了。  相似文献   

16.
晚清重臣曾国藩,一生官运亨通,被封为一等勇毅侯,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有人评价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相为将一完人";也有人称他"誉之则为圣贤,谳之则为元凶"。姑且不论对他的争议和他的历史局限性,但就他的修身自律而言,确有过人之处。1861年,曾国藩任两江总督的时候,住在安徽祁门。祁门县令听说曾国藩喜欢书画,就送给他一本王羲之的书法,是宋代淳化阁帖的祖本,异常珍贵。曾国藩爱不释手,他本身就是书法家,爱好写字,这个县令很巧妙地拿这个东西来馈赠他。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书法史上,《兰亭》的撰书者是王羲之,这已是1千6目多年来的公论。然而,这个公论在1965年被郭沫若否定过。他在当年第六期《文物》上发表了《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认为《兰亭序》文章的后半部非王羲之所作,他推断《兰亭序》从“悲夫”以后的文字,过于伤感,与王羲之当时在兰亭诗酒唱和的情绪不符,进而他又根据出土的王、谢墓志上的字体推断,东晋时(即  相似文献   

18.
《天津支部生活》2009,(9):54-54
宋濂是明朝的开国文臣之首。每次上朝回到家,家人门生都爱向他打探宫中消息——天天与皇帝在一起,“内幕消息”多,谁有定力能够控制自己的表达欲,闭口不说呢?宋濂就能。他在客厅里书写了大幅座右铭,就俩字:温树。每每有人打听宫中禁事,他只用手指指墙,让人闷看那两个字。  相似文献   

19.
乐恢乐恢,字伯奇,京城长陵人。性情廉洁耿直,特异而立,凡是操守行为与自己不相合的人,即使是权贵也不同他交往。信阳侯阴就多次向他致意,请他赴宴,他坚决不答应。后在本郡任职,太守因为犯法被处死,  相似文献   

20.
一、点画。点画是组成汉字的基本笔画。王羲之指出:"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姜夔指出:"点者字之眉目,全籍顾盼精神,有向有背随字异形。"写一横,要像千里阵云那空灵而深远,多横,并列,长短,精细,俯仰,虚实,敛放要有所变化。作竖有向有背,有悬针和垂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