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众》2017,(12)
<正>为推进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扩大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在全省战略决策领域的舆论宣传力度,5月27日,群众杂志社与江苏师范大学联合主办,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南京社会科学》杂志社承办的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研讨会在徐州召开。群众杂志社总编辑朱维宁、副总编辑李克海、李程骅,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纪检组袁丁组长,徐州经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9,(16)
<正>建设国际陆港,是省委、省政府赋予徐州的光荣使命和重大任务。高水平规划建设淮海国际陆港,进一步发展繁荣枢纽经济,有利于放大徐州区位交通优势,更好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有利于做强全省经济板块支撑,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各类要素交汇交融、聚合反应,进一步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提升徐州在淮海经济区的首位度。徐州在全市上下树立强烈大局意识、机遇意识、答卷意识,深刻领会省委战略意图,把建好淮海国际陆港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和省委重大决策的具体行动,作为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  相似文献   

3.
和顺县地处太行山麓、清漳河畔,风光秀丽,物产富饶,是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今年以来,和顺县交通运输工作在县委、政府及上级行业部门的引领下,紧密围绕推进"五地两区"、"山西东大门"建设的战略部署,以基础设施基本现代化为载体、运输服务便捷化为目标、行业管理规范化为动力、应急保障长效化为重点、体制机制高效化为保障,加快构建安全畅通、便捷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通过强协调、抓配合,盯重点、保推进,使公路建设、道路养护、运输管理、城市客运、路  相似文献   

4.
《群众》2017,(12)
<正>在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徐州发挥"三个作用",其中之一就是"在淮海经济区建设进程中发挥龙头作用"。面对使命重托,徐州自觉担当,构建新型城市群,推动已有基础和区位优势转为发展优势,着力打造"四个中心",提升城市集聚能力和首位度,带动周边区域协同发展。一座更具实力、令人信服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正在崛起。担当"龙头"重托引领淮海经济区发展在我国区域经济版图上,淮海经济区囊括苏鲁豫  相似文献   

5.
《群众》2020,(18)
正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对徐州发展多次作出明确指示,寄予厚望,特别要求徐州要树立中心城市应有的目标追求,进一步巩固提升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位,力争做到"徐州之于淮海经济区如同上海之于长江三角洲"。近年来,徐州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以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主抓手,持续推动产业、城市、生态、社会"四大转型",强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区域样板,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7,(22)
正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徐州作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去年以来,徐州市把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作为建设淮海经济区"四个中心"目标之一,加大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工作推动力度,全市物流业发展进入到规模快速扩张、结构不断优化、质态持续提升的新阶段,为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去年徐州社会物流总  相似文献   

7.
<正>大力发展枢纽经济,规划建设国际陆港,是提升徐州区域商贸物流产业竞争力、推动徐州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连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参加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徐州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指出,徐州要把做大做强枢纽经济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任务,加快建设国际陆港,打造东西双向开放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徐州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城市、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区位优越、交通便捷,铁路货场、内河港口、综合保税区等口岸平台和功能设施齐备,在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电  相似文献   

8.
《群众》2017,(12)
<正>淮海城市群地处"一带一路"交汇点,由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主要城市所组成。在全国城镇化战略格局中,淮海城市群起着承东接西、沟通南北、双向开放、梯度推进的地位与作用。高起点规划建设推动淮海城市群,对于加快淮海经济区洼地崛起、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促进我国东部黄金海岸形成和助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淮海城市群建设的显著成效本世纪初,江苏省就开启以大城市、特大城市为依托的苏锡常、南京和徐州三大都市圈的规划建设。2010  相似文献   

9.
<正>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淮海经济区规划建设。省委书记李强对徐州在淮海经济区建设进程中充分发挥龙头作用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近期,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徐州市工作,强调徐州要努力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在全省乃至全国发挥更大作用。徐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部署要求,把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作为撬动徐州新一轮发展的最大战略机遇,从省内、  相似文献   

10.
《前进》2014,(3)
<正>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对山西交通运输系统来讲,既面临挑战,也充满机遇。近一段时间来,省委、省政府、交通运输部主要领导对山西交通运输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给予殷切希望。省委袁纯清书记指出:"既要建好路、又要管好路,为山西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省政府李小鹏省长指出:"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改革,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推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交通  相似文献   

11.
《山西政报》2012,(Z2):3
今年以来,和顺县交通运输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行业部门的引领下,紧密围绕推进"五地两区"、"山西东大门"建设的战略部署,以基础设施基本现代化为载体、运输服务便捷化为目标、行业管理规范化为动力、应急保障长效化为重点、体制机制高效化为保障,加快构建安全畅通、便捷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通过强协调、抓配合,盯重点、保推进,使公路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2.
梁伟 《群众》2023,(5):12-13
<正>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推动所在城市及周边地区高质量发展。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是区域消费链条上的关键枢纽。在今年的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支持徐州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升“徐州商圈”集聚效应等被列入2023年重点工作。围绕建设淮海经济区之首、  相似文献   

13.
一市一特色     
《群众》2015,(2)
<正>南京: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创新发展,支持江北新区发展无锡: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试点,支持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迈出更大步伐徐州: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常州:推进产城融合综合改革试点,支持科教城协同创新发展苏州: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建设  相似文献   

14.
正1月10日下午,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以下简称"电电公会")徐州联络处揭牌暨合作签约活动在徐州举行,这是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淮海经济区台资集聚新高地、加快建设现代产业园区的重要平台,更是徐州市深化徐台经贸合作、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重大突破。徐州市市委书记张国华会见台湾"电电公会"来徐代表。徐州市长周铁根,台湾"电电公会"理事长、台湾正崴集团董事长郭台强,市委常委、徐州经济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市政府召开全市交通发展领导小组暨铁路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会议强调,要着力把握机遇,全力真抓实干,合力攻坚破难,积极完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加快打造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建设"名城名都"、实现"两个高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交通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也是稳增长的主力军、促转型的助推器、惠民生的保障队。"十三五"时期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服务水平提高和转型发展的黄金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7,(12)
正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战略谋划,自1986年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去年11月,在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淮海经济区建设。省委书记李强对这一战略给予高度关心,多次指出淮海经济区在苏北和江苏全局发展中的重要性。今年5月,李书记在徐州调研时进一步强调:徐州要围绕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目标定位,抓住机遇加快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着力打造发展特色,全面提升发展水平,切实增强中心城市的影响力和集聚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市围绕"一手抓城市深化,一手抓农村延伸"的社区建设思路,在不断深化城市社区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路子,为了统筹城乡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综合运输体系理论视角看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设以来,已初具规模。目前在实践中存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依然繁重;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运输服务水平不高;外部资源约束越来越强,粗放发展难以为继等问题。需要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搭建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平台;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实现组合发展;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发展政策的引导作用;转变交通发展方式,实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措施,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各个子系统之间协调发展和有机配合,提供连续、无缝衔接和一体化的运输服务,达到交通运输与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和先进技术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17,(12)
<正>淮海经济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既是"一带一路"的交汇之地,又是我国南北两大发达地区(即长三角与京津冀)、东西两大生产力主轴(即沿海与沿东陇海线)的结合部,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枢纽地位。但长期以来,这一区域却处在"经济低谷"和"政策低谷"的"双重低谷"窘境中。实现"淮海崛起梦",必须充分发挥徐州在推动淮海经济区建设中的龙头作用。江苏省委、省政府对徐州的发展高度重视,省委书  相似文献   

20.
<正>淮海经济区成立于1986年,是国内最早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之一,由苏鲁豫皖交界的20个地级市组成,总面积17.8万平方公里、人口1.34亿,分别占全国面积的1.8%和总人口的9.75%。2017年6月,国务院批复《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正式明确了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定位。国务院2018年10月发布《关于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明确提出"着力提升徐州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2018年12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