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眉江  杨大禹 《创造》2007,(10):60-61
特色城镇的历史是个持续积累的过程,目前,就我国有特色的历史文化城镇保护的总体情况而言,杨大禹总结为两种状况并存: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前所未有冲击",同时又存在着"局部状况有所改变和整体环境持续恶化".一方面,国家对于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城镇的保护立法速度加快,保护资金投入加大;另一方面,一些历史文化城镇、历史街区正迅速毁损和消失,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7,(2)
<正>旅游业增长潜力大、带动力强,是富民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当前,旅游正在由"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更加注重城市整体形象,成为一个地方影响力竞争力的重要展现。徐州旅游资源丰富、历史底蕴悠长,"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生态景致和"楚韵汉风、南秀北雄"的城市特质,为徐州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徐州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域旅游改革发展的意见》,用"深化三项改革,构建七个体系"的思路,实现旅游从单一部门推动向  相似文献   

3.
曾纪鑫的《千古大变局》,近期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继《千秋家国梦》、《拨动历史的转盘》、《永远的驿站》、《历史的刀锋》之后又一部文化历史散文力作。正如著名学者谢泳所言:"曾纪鑫是中国最早写作文化历史散文的作家之一,他是一位有现实关怀和历史责任感的作家。"作者这次将笔墨集中于近代中国,以洪秀全、曾国藩、  相似文献   

4.
《群众》2017,(12)
正徐州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徐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把发展服务外包作为振兴老工业基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强力予以推进,明确提出创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出台了《徐州市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扶持。2016年,徐州服务外包实现了迅猛发展,业务总量位居苏北第一,增幅全省第一,成功获批"江苏省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徐州充分发挥高校众多、人才集聚优势,加快建设各类服务外包载体,拥有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软件园两个  相似文献   

5.
《松州》2010,(4)
由中国秦汉史学会主办,内蒙古建设厅劳保费管理中心、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疆域与长城文化研究"学术高层论坛于2010年8月7日至11日在赤峰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吉林大学古籍所、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徐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泉州师范学院历史系、黑龙江大学历史旅游学院、长春理工大学法学院、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以及韩国庆北大学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与会。2010年8月8日晚,在赤峰市红山区丽景酒店五楼会议室,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史研究》主编彭卫先生,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史学月刊》主编李振宏先生,与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部分教师座谈。  相似文献   

6.
束志明 《群众》2010,(3):65-66
让“善操作、会落实、能创新”成为徐州干部最鲜明的特质,这是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向全市领导干部推荐《致加西亚的信》和《没有任何借口》两本书时提出的。目前,这句话在全市干部中广为流传,它为徐州的干部培养,为徐州的经济振兴、科学发展、跨越提速,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历史上,鼓楼区乃徐州第一区,曾为徐州乃至江苏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徐州市区发展重心转移、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加以阐释。在全球文化交融背景下提升文化自信内含着民族复兴的历史诉求、现实要求、未来指向三重意蕴,同时也面临着内部和外部多种挑战。全球文化交融背景下提升文化自信需要通过"强体"来奠定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通过"铸魂"来构建中华文化的精神命脉;通过"守界"来守住中华文化的民族边界;通过"发声"来增强中华文化的话语力量。  相似文献   

8.
<正>一、"十五"以来我国文化建设的进程从"十五"至今,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政策密集出台,文化建设突飞猛进的时期,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出了"完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1月1日,《泉州市中山路骑楼建筑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去年11月23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批准了《条例》。"一条中山路,半部泉州史"。在历史文化名城泉州,中山路是最引人注目的一条长街,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中山路两侧的连排式骑楼建筑,是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城市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体现了泉州人拼搏奋斗、爱国爱乡和包容开放的精神,承载着无数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户部山是徐州市重要的旅游资源,也是古城徐州一张闪亮的名片。随着历史的变迁,户部山已逐渐成为徐州科举文化、帝王文化、商业文化、军事文化、建筑文化、地方文化、民俗文化的汇集地。目前,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正在随着4A景区的创建不断升级、完善,以余家大院、翟家大院、郑家大院、刘家大院、权谨牌坊为主体的户部山古民居整修一新,景区软硬件设施得到逐步提升,整体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名大会》以地名文化为主线,从地理、历史、语言、民俗等方面,全方位展现地名背后深厚的人文底蕴、文化渊源和社会发展变迁。节目播出后,在全国掀起一股"地名文化"旋风,为增强地名文化建设活力、推动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各级民政部门是地名文化建设的职能机关,应当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前进》2019,(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华文明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前所未有地把传统理念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思想资源,强调"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等创新理论,无不是马克思主义和优秀传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21,(6)
正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两汉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文化认同,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作为两汉文化的发祥地,徐州文化资源丰富、文化遗存灿烂,在国内外广泛享有"两汉文化看徐州"的美誉,也构筑了江苏"南有吴韵、北有汉风"的鲜明资源禀赋和文化发展版图。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把两汉文化中蕴藏的优秀文化基因激活,成为徐州肩负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15.
正海南省将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以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这一年,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前所未有;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下行压力加大的外部环境前所未有;壮士断腕调整经济结构带来的阵痛和压力前所未有;对干部能力水平的考验前所未有;我们受到的关注和期待也前所未有。"1月27日,在海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海南省长沈晓明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回顾了2018年的总体工作情况。2019年,海南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  相似文献   

16.
王锋  徐沛  荣海 《群众》1996,(10)
沛县,刘邦的故里,2000多年前,刘邦率领沛县士众,揭竿起义,灭秦翦楚,奠定了汉朝四百年基业。汉高祖刘邦荣归故里,击筑高奏《大风歌》,成为千古绝唱。而今,110万沛县人民,又奏响了一曲更大气魄的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风新歌。前奏曲:知民沛县历史上频受旱涝、战乱特别是黄河泛滥之灾,  相似文献   

17.
泽以长流方及远,山因积石自成高。《江苏老店》记载着遍布江苏城乡的老字号,它们历经沧桑,影响深远,有的闻名一方,有的享誉海内外。它们是城市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具体标识,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名"之所载。作为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其品牌意义与人文价值远远超出了老店本身。保护老字号,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推动江苏文化大省建设的需要,也是发展我省特色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8.
<正>《未来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文化问题》一文作者曹政钧提出了现在已经不再处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不要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要把文化问题当作"主要矛盾",当作"最为核心的问题"。这个论断,不符合当今中国的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9.
从公共艺术的认知出发,结合徐州的地方传统文化特色,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尝试探索城市公共艺术创作结合地域文化,探讨如何在公共艺术的创作过程中融入两汉文化,从而彰显徐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魅力,使得徐州在同质化的城市竞争中,展现地方特色、探索传统文化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瑶族是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在其史诗般的历史画卷中,有着自己特定的文化形态和诸如《盘王歌》、《十王歌》、《盘王牌》、《过山傍》、《桃源洞》、《干家洞》、《梅山洞》、《创世歌》、《甲子歌》、《开山歌》、《记事歌》、《婚姻歌》等浩如烟海的典籍,并伴随着瑶族同胞步履维艰地过山迁徙、漂洋出海而顽强地流传和存留到现在。然而,在至今研究瑶族历史和一些新方志等著作及文章中,都言及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借用汉字记事、抄书,瑶语表达。这对于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几百万人口、分布于多个国家的民族来说,无疑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