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南经济区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发展方向.近年来,在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还拓展新兴高端产业,以高新动能"转"出新增长极. 聚集新兴产业 内江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共存,推进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我国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还存在程度较低、政策动力不足、区域差异较大等问题,需要找准着力点,多措并举,推进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传统产业积极转型,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水城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资源城市转型样板。水城工业底蕴深厚,煤炭曾经是这座资源型城市的顶梁柱,但随着产业升级的步伐加快,谋求转型的水城工业将目光投向新兴产业。当昔日"傻大黑粗"产业碰上如今绿色环保产业集群,水城工业转型已经拉开大幕。  相似文献   

4.
正五年以来,贵州工业经济围绕"扩总量、调结构、促转型"的中心任务,全省工业经济呈现出"传统产业转型增长、新兴产业快速增长、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的良好发展态势。1月19日,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17年贵州省主要统计数据:2017年,贵州省经济增长10.2%,经济增速连续7年、28个季度保持在全国前三位,工业经济增长成为其中的重要支撑。2012年以来,贵州省工业经济深入贯彻落实五大新发展理念,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围绕"扩总量、调结构、促转型"中心任务,按照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的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12月23日,晋江第十二届党代会四次会议召开,提出要把握新常态,抢抓新机,在"五城同创"中推动晋江新发展新跨越,并确了2015年将全力推进"七大工程"。实施产业转型提升工程。加快传统产业升,全面梳理、整合提升产业政策。扩大新兴产业模,坚持把新兴产业发展作为经济转型和持续展的重大任务。提升第三产业占比,坚持"提质量"导向,加大服务业发展统筹力度。实施人才创新提升工程。更加注重多元人才  相似文献   

6.
张周虎 《当代贵州》2016,(31):54-55
正水城县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的引进和培育,促进工业经济实现低碳、循环、集约、清洁发展,打造山地特色新型工业升级版。水城县立足山地特色,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围绕"结构好、效益高"的要求,依托水城经济开发区和发耳工业园区,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的引进和培育,促进工业经济实现低碳、循环、集约、清洁发展,打造具有水城特点的山地特色新型工业升级版。  相似文献   

7.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产业"改朝换代"的重要推手,其巨大的创新驱动力可以产生辐射作用,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促成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透过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和江苏地区的发展可以看出,解决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区域内发展不均衡、产业产能过剩、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跨领域合作发展意识不足等发展困境,就是要利用其对新技术、新组织、新产品和新的生产方法的创新,实现与传统产业的优势互补、弊端互弥,事半功倍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以推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兴产业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清泰 《前线》2010,(7):49-52
<正>全球金融危机以强大的力量催生了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于面临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中国,这是又一次重大历史机遇。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做出全面部署的同时,提出了发展新兴产业的重大战略。把培育新兴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是提高国家竞争  相似文献   

9.
山西支柱产业单一粗放,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经济社会发展内部压力很大。山西作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特别注意处理好转型发展与改革的关系;处理好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资源型经济转型和整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处理好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推进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发展,黔东南在扬长补短的辩证中,汲取跨越发展的动力。"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充满挑战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黔东南州高举"发展、团结、奋斗"旗帜,坚持主基调主战略,抓亮点、做长板,找差距、补短板,推进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发展,走出一条符合黔东南实际、可持续的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奋斗》2021,(10)
正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时强调:"要坚持新发展理念,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瞄准方向、保持定力,深化改革、破解矛盾,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东北振兴。"近年来,黑龙江省着力推进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稳步提高,但仍面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较慢、新动能不足、人口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等问题,从根本上制约了产业结构调整和龙江经济全面振兴的动能。  相似文献   

12.
<正>新兴产业方兴未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项目质量越来越好,发展与生态携手共进,全省加快发展的势头越发强劲。4月21日至23日,2015年全省第一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分别率领观摩代表团,深入毕节、六盘水、黔西南州对23个项目进行观摩,并对7个曾经观摩过的项目开展了"回头看"。3天时间里,通过深入园区、项目建设现场和企业生产车间,观摩团代表的普遍感受是:新兴产业方兴未  相似文献   

13.
金昌龙  张逸潇 《江淮》2012,(7):32-33
近年来,芜湖在加快工业转型中实现内涵式发展,在新型城镇化中走进"跨江时代",以工业理念催生都市现代农业,打开了"三化同步"、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工业转型促进内涵式发展"芜湖发展到现阶段,必须调整转变思路,发掘经济发展的新内涵,加快推动产业高端化和城市现代化,从过去单一以工业为主体的城市,转变为一座以商贸、科技、文化等为主体的综合性城市。"在芜湖的决策者看来,这座城市未来的发展,需要推进工业转型,推动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升级,促进二产向三产延伸,实现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在芜湖构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汽车及高端装备制造业被确立  相似文献   

14.
正贵州通过农村产业革命、"双千工程""万企融合"等举措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有效推动了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贵州既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期,也处于提质转型关键期,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贵州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山西资源型经济特征显著,依托"中部崛起"有利发展态势,在立足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的条件下,山西将建成"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作为在"中部崛起"中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通过发展七大优势产业,"小转型"与"大转型"并重,按传统产业新型化与新兴产业规模化的要求,在巩固接续产业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替代产业的发展,使其逐渐成为强势产业,培育山西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整体竞争能力,实现资源型经济的"循序渐转".  相似文献   

16.
<正>国际金融危机使实体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传统产业的衰退给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逐步走上了历史舞台并为传统产业的振兴提供了支撑。在以低  相似文献   

17.
周居霞 《实践》2013,(4):11-13
巴特尔主席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提升产业整体素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加快形成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这一发展思路的提出,在自治区"两会"期间引发了与会代表、委员的热议。内蒙古尽管有GDP增速连续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都明确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又必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建构新型的产业结构体系。根据兴化经验,建构新型的产业结构体系,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并注重培育高新产业做大做强,使其在整个产业结构中发挥引领作用。同时,要以科技创新为推动,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高产业效能,使传统产业增加新的能量。此外,建构新型的产业结构体系还要运用生态原理,推进产业绿色发展,保持产业与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王兴龙 《新长征》2015,(1):56-5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当前,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还存在着产业发展不平衡、发展模式粗放、整体素质不高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实现珲春跨越式发展,急需通过一次全新的产业革命,改造提升传统优势支柱产业,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并使其成为引领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引擎”。目前,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着  相似文献   

20.
<正>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分宜县要以"四个坚持"为抓手,推动分宜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努力把分宜建成赣西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明星县。一、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力促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进一步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一是把新材料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强势推进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重点发展锂电池材料,同时发展锂电池配套材料和锂电池下游产品,尽快形成比较完整的动力与储能电池工业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