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5 毫秒
1.
抗日英雄吉鸿昌的父亲临终时嘱咐他:"作官即不许发财"。对此,吉鸿昌牢记在心,并亲书这七个字烧制在细瓷碗上,分送给下属的所有军官,以勉励他们廉洁律己。当前,我们重温"作官即不许发财"这句话,可以获得深刻的教益。自古以来,做官与发财似乎是密不可分的,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便是封建社会做官而发财的生动写照。但是,即使是在封建的旧中国,也不乏"做官即不许发财"的人士。为复兴汉室鞠躬尽瘁的蜀国丞相诸葛亮死后,内无全  相似文献   

2.
吉鸿昌与作官即不许发财1920年5月、吉筠亭老人在弥留之际殷殷嘱咐当时在军阀部队任营长的儿子吉鸿昌:"为官当清白廉洁,作官即不许发财。"为铭记父辈训教,吉鸿昌即把父亲,"作官即不许发财"的遗嘱烧制在上千个瓷碗上赠送给全营官兵。并立誓牢记父亲遗教,真正...  相似文献   

3.
爱国名将吉鸿昌的父亲临终前拉着吉鸿昌的手说:“为父有一句话要让你牢记:‘做官即不许发财’。”后来,吉鸿昌把这七个字刻在细瓷碗上,经常以之警戒自己。他用闪光的一生,实践和恪守他的座右铭。“做官即不许发财”,那做官为什么?吉鸿昌说得很明白:“要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这与党的宗旨是一致的。因为共产党的“官”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人民公仆。  相似文献   

4.
去年9月18日,为纪念吉鸿昌将军诞辰100周年,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给与会的150多位来宾,每人赠送一只瓷碗。其包装纸盒上,一侧印着吉鸿昌将军头像,旁书“国魂”二字;一侧用隶书写着“作官即不许发财”7个大字。这是当年吉鸿昌将军赠给部下的瓷碗复制品。据有关史料记载,1920年,吉将军为纪念父亲逝世,将其父遗嘱“作官即不许发财”这句名言,亲笔书写,烧制在细瓷茶碗上,分赠部下。  相似文献   

5.
<正>吉鸿昌(1895~1934),字世五,生于河南省扶沟县。1913年加入冯玉祥部,曾任宁夏省政府主席。1930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二路军总指挥兼第三十军军长及三十师师长。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河南扶沟县吉鸿昌烈士纪念馆里。陈列着一个细瓷茶碗,上面烧制有"做官即不许发财"字样。这个茶碗是吉鸿昌将军生前所用,跟随他走南闯北直到牺牲,上面题字是他亲笔所写。  相似文献   

6.
做官即不许发财马卫年相传,三国时曾任吴国郁太守的陆绩,为政清廉,在任多载,一心从政,为民造福,从不为自己经营家产。卸任回家时,随船的行李除被褥外,寥寥无几,轻得连船都压不住。航行中为了不使船漂荡得太厉害,不得不将一块石头搬上船头。人们把这块大石头誉为...  相似文献   

7.
“坐官即不许发财“,这是吉鸿昌烧制在他日常使用的碗上的“碗铭“。一日三餐,朝乾夕惕,养成了浩然正气,在被媚日祸国的反动派秘密杀害时,慷慨高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江流千古英雄恨,凛然正气代代存,“坐官即不许发财“成了光彩熠熠的遗训。这话的光辉磅礴苍冥,照亮从政者的心坎,都会成为浑身透明的人。这些人,会使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些人,接管十里洋场也能“清操厉冰雪“;这些人,身居高位也能两袖清风,垂范万古……现在,谁还会在饭碗上烧制“坐官即不许发财“的“碗铭“呢?福建省政和县原县委书记丁仰宁的做官信条说:“升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当官不收钱,退了没本钱。“  相似文献   

8.
以前有两句常言、惯言,有的话还是哲人、高人、名人说的,即:金钱即罪恶,权力即罪恶。意思是:正人君子应当常常为发财一羞,清廉正士应当每每为做官一羞。有道是人做寒士才显正,官到穷时才算清。  相似文献   

9.
正"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去做官"。这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忠告,更是为官者应遵守的"标尺"。既然担任了公职,为公众服务,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做一个真正的人民公仆。据《人民日报》5月28日报道,中组部对在企业兼职的党政干部进行集中规范清理,共清理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40700多人次,其中省部级干部229人次。这是对现实的警醒,更是对民心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从吉鸿昌制碗所想到的张纯科扶沟县吉鸿昌烈士事迹陈列馆里,存放着吉鸿昌生前用过的一个细瓷茶碗,上面有他的亲笔字:“作官即不许发财。”1920年5月,吉鸿昌的父亲吉范亭患重病住院,病榻前,吉范亭语重心长地对吉鸿昌说:“孩)L正直勇敢,为父放。C,不过我有...  相似文献   

11.
记不清哪位有识之士曾经这样大声疾呼:当官不许发财。起初我还不敢苟同,甚至不免替当官的"打抱不平",现在看来,这句话原本是无懈可击的,是非常正确的。当官发财只能是历史的产物。在旧社会,当官不仅是权势的代名词,而且还是发财的同义语。黎民百性,达官贵人,往往都习贯于把当官和发财连在一起,甚至将其等同起来,当官便意味着发财。历史事实也是如此,只要当官就享有"荣华富贵"。"三年清知府,十万白花银"就是极生动的写照。时代不同了,新社会当官与发财应该彻底决裂。现在的官儿都是人民的勤务员、革命公仆,要时时处处想着老百性,为人民谋利益,真正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将党的宗旨和自己的义务忘得一干二净,更不能把当官看作是发财的"捷径"。只顾自己发财,不管百姓的疾苦。  相似文献   

12.
有人想做官,有人想辞官,人生选择多样化,这是一种社会进步。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有的人经商发财,有的人从政当官,有的人治学出名,有的人散淡有闲,人们发展的志向与机会都是多元的。但在我国,崇官、尊官、当官的传统极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十年寒窗”,为的就是“官袍加身”。“学而优则仕”的心理基质至今仍然潜在多数人的内心。人们为什么想当官?这是历史与社会造成的。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劳心者治人”,若想“修齐平治”,手中得有权力;想改变生存状态,只有做官,才算“人上人”,“升官”才能“发财”。新中国成立后,虽说政府…  相似文献   

13.
近日,中组部通报了4起领导干部受贿“卖官”案,涉嫌行贿者达168人,足见“买官”者众。因此,惩治“卖官”者,不能放过“买官”人。买卖双方共同构成了“乌纱市场”,受贿、行贿都是犯罪。“卖官”者是败类已成定论,“买官”者是些什么人呢?至少心术不正。能够用钱买官者,必把做官与发财联系在一起,投入就要产出,买了官再去赚钱,这是他们的逻辑。这种人即使小有才干也不会用到正途上去,或许越有才干越危险,干起坏事尤甚。更有那平庸无能之辈,本就不是做官的材料,只能靠钱铺路,一旦做官,非但不干事,还要坏事。可以说,凡“买官”者都不配做官,起…  相似文献   

14.
高安国 《黄埔》2013,(4):33-33
"中华搜救协会"秘书长银柳生将军,是我在"战争学院"的同学,他自空军退役后,即与同为"战争学院"的同学、海军中将叶可蔚一起参加了于1993年9月18日经岛内有关部门核准成立的"中华搜救协会"。叶可蔚中将担任理事长,银柳生将军担任秘书长,各自以其原有海、空军之人脉关系,协调联系本岛及海峡所发生海、空难之搜救任务,真可谓退而不休、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相似文献   

15.
<正>党员干部为官从政必须处理好"无我"与"有我"的关系,时刻持有"无我"的清醒清白,坚守"有我"的责任与担当。当官发财"无我",但为民造福必须"有我"。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出来做官,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逍遥做官,一种是踏实做事。党员干部绝对不可以为了个人功名利禄、荣华宝贵而做官,而是为着更好地做事,为着让人民群众有更多  相似文献   

16.
真话的重量     
鲁迅先生在《立论》中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户人家生了一个男孩,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客人得到了一番感谢;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客人收回了几句恭维;而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那个客人,却得到了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为此,鲁迅先生感叹道:“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说必然(讲真话)的遭打”,在中国历朝历代来,其实不乏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17.
说到做人、做官、做事,不同立场的人,见解往往大不相同。在当前我国社会中,做官就是专指做“对社会负责的公仆”。即人民的干部。这本来是我们历来所坚持和要求的,但在新形势下有些人却经不起考验,背离了党的要求,背离了共产党人为人处世所应坚持的准则,不负责任地为做官而“做戏”,这就不能不让人感到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仍有谈谈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青年技术人员要求入党者少的问题值得重视郑绍保现在有些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对入党主要存在着这样几种思想:1.存在"无所谓"的思想。认为"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靠技术和才能吃饭,而不是靠政治吃饭,入党有什么用?"有的还认为,"过去入党才能做官,现在只要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为官者,必先学会做人、做事,尔后才有能做好官职,才有可能做好官。一、做人是成事之道,人品、人格是谋事之基。"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做人做事做官三者中,做人最重要。学会做人,自然懂了怎么做事,怎样做官。不会做人,人品、  相似文献   

20.
走出“官本位”的误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启敬 《湖湘论坛》2001,14(4):54-55
一   所谓“官本位”,是指“以官为本”,即公共权力的运行以“官”的意志和利益为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当上官、保住官为根本,以长官意志为根本,至于法律如何规定,人民的意志如何,都必须服从于以上两个根本。具体体现为:  第一,从价值取向上看,“官本位”是以官职大小、有无,作为衡量人的价值、才干、成就、地位、形象等的标准。把当官的作为居于人上、光宗耀祖、荫及子孙的途径。这样,人们首先在思想上、心理上和道德上就为官民关系打下了不平等的烙印。为官就高人一等,为民就得服从。做官就可以拥有特权,就可以发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