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从民间外交到公共外交 中国外交的重要特色就是政府外交与人民外交的相辅相成。新中国成立时,政府外交和民间外交几乎同步开始运行。中日建交的历史进程中的“民间先行”、“以民促官”和中美建交前的“兵乓外交”,都是民间外交发挥重要作用的典型案例。在1957年,周恩来总理曾经对中国的整体外交有过界定,即“中国的外交是官方的、半官方的和民间的三者结合起来的外交”。我国的民间外交在各历史时期都取得了记入史册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苏淑民 《人民论坛》2014,(3):182-184
新中国的民间外交思想主要包括毛泽东与周恩来的人民外交和“以民促官”思想、邓小平的“民间外交为经济建设服务”思想、新时期的“人文外交”与“构建和谐世界”思想等.新中国民间外交的思想主要渊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创造世界历史动力的思想、中国共产党长期的革命斗争经验和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民间网络外交是信息时代发生在外交领域的重大革命,具有自由性、平等性、个体性、即时性、廉价性与便捷性等特点。中国民间网络外交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通过论坛、网络签名、创办网站等形式开展,但在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中国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大力发展网络民间外交。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曾赞颂陈毅“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而作为陈毅的长子,陈昊苏无疑传承了陈老总“本色是诗人”的一面。近日,《今日中国论坛》记者采访到了担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以下简称对外友协)会长的陈昊苏,请他就中国的民间外交等问题畅谈了一番。  相似文献   

5.
2006年11月,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2006年国际形势研讨会”上,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面带喜色:”2006年是中国外交丰收年!”如果从“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战略格局来看,一年来,中美、中俄、中欧关系稳定发展,中日关系逐步改善,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战略协作更趋深入。在“多边舞台”,中国的表现更是抢眼,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五周年峰会、中国与东盟建交15周年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三大峰会把中国外交这部交响曲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6.
李学如  陈勇 《求索》2011,(9):244-247
周恩来对日民间外交思想的形成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长期的对日外交实践中,他提出了“两个区分”、“关键是要和平共处”、“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等指导思想。中日关系遭岸信介破坏后,为修复民间外交并推进向官方外交过渡,他提出了发展中日关系的“政治三原则”。恢复邦交后,他又及时提出“不忘老朋友、广交新朋友”、“官民并举、以官带民”等方针,坚持两条腿走路。周恩来对日民间外交思想的提出及实践,在新中国外交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005年中国外交的一个最大背景是中国自身的日益崛起。2005年,中 国外交与国际社会的互动加强,“中国因素”日益深刻影响着国际格局与各 国外交。 和平崛起背景下的中国大外交 2005年中国政府继续坚持“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 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战略部署,在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发展中国 家外交和多边外交四大领域积极主动,取得了新成就。  相似文献   

8.
民间外交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上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就说过,中国的外交是官方、半官方和民间的三者结合。半个多世纪以来,民间外交在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了解世界,以及促  相似文献   

9.
贵刊第9期《故事中的人和事》7篇报道中一个个故事亲切动人,反映了中国与世界各国普通民众之间的友好交往与日俱增。中国有一句古活叫“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这句话被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多个外交场合中所引用,充分说明了不同国家民众间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同于政府间的外交官方和正式,民间交往常常可以达到更加直接的沟通。早期,周恩来总理在长期从事和领导中日外交的实践活动中也提出了“民间先行、以民促官”、“官民并举、以宫带民”等具有民间外交特色的方针,开创了新型的外交范式,为中国打开外交新局面、取得和平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苏淑民 《人民论坛》2014,(8):182-184
新中国的民间外交思想主要包括毛泽东与周恩来的人民外交和"以民促官"思想、邓小平的"民间外交为经济建设服务"思想、新时期的"人文外交"与"构建和谐世界"思想等。新中国民间外交的思想主要渊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创造世界历史动力的思想、中国共产党长期的革命斗争经验和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1.
卜永光 《北京观察》2014,(12):47-47
2014年是国际形势的剧变之年。乌克兰冲突引发了欧美同俄罗斯的尖锐对峙,冷战阴影在一定程度上回归;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兴起和伊拉克重陷内乱,则意味着世界政治的局部碎片化仍在愈演愈烈。在我国周边,半岛局势扑朔迷离、越南出现反华骚乱、美国加大对亚太的战略投入、少数国家试图“联合制华”等因素也使我国面临多重考验。在复杂外部局势中,中国外交秉持谋大势、讲战略、重运筹的原则,努力有所作为,形成了四大突出亮点:其一,积极的主场外交凸显了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友声》1998,(2)
问:1997年是中国外交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与此相适应,一年来我国的民间外交工作也非常活跃。请您介绍一下对外友协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 答:我国领导人历来十分重视民间外交和国际友人在两国关系中所起的特殊作用。今年以来,我会共接待了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少数民族妇女论坛暨发展与对策研讨会在京召开崔卫燕,邰烈鸿1995年3月1日至4日,酝酿已久的“中国少数民族妇女论坛暨发展与对策研讨会”如期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召开。专门从事少数民族及妇女问题研究的专业人员和长期工作在民族地区的妇女工作者、民族工作者、...  相似文献   

14.
2006年是中国外交不平凡的一年。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会议北京峰会取得巨大成功。同时,这一年又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阿友好关系,拓展民间友好交流之路,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主办,阿拉伯国家联盟和各有关国家的外交部协办的首届“中国——阿拉伯友好大会”于2006年11月28日至30日在非洲大陆的苏丹共和国首  相似文献   

15.
季伟 《友声》2007,(1):38-38
由对外友协和萨尔瓦多中国友好协会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国与中美洲民间友好论坛于2006年10月22至23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召开。来自中国、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和巴拿马的21名代表以及巴拉圭和墨西哥的10名观察员与会。对外友协副会长李小林、中国驻墨西哥大使任景玉、萨尔瓦多中国友好协会主席胡安·曼努埃尔和墨西哥中国友好协会主席司徒荣行作主旨发言,与会代表就如何促进中国与中美洲国家发展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推动民间友好合作等议题进行了讨论。论坛通过了“共同声明”,并一致同意成立中美洲中…  相似文献   

16.
民间外交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致经历三个阶段:人民外交时期,打开了新中国与外界的联系;民间外交时期,改革开放后超越意识形态广泛缔交并为经济建设创造出良好的氛围;新世纪以来的人文外交时期,其主要任务是传播中华文化,增强中国话语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2月21-22日,“2006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论坛第二次会议暨中国电子政务测评工程启动仪式”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此次会议以“区县电子政务建设”为主题,邀请北京市东城区、海淀区,上海市徐汇区,广州市越秀区,天津市津南区,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江苏省如皋市,湖北省荆门市摄刀区等区县电子政务的一线建设者和政府CIO交流了建设的经验和体会。在此次会议上,还举行了“中国电子政务测评工程”启动仪式。2006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论坛第二次会议暨中国电子政务测评工程启动仪式活动剪影…  相似文献   

18.
倪波 《社会主义研究》2007,3(1):122-124
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大”。从主体上看,“大外交”包括以国家(政府)外交为主体的政党外交、首脑外交、民间外交等;从对象上看,“大外交”包括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和国际组织等;从内容上看,“大外交”包括政治外交、经济外交和文化外交等。邓小平“大外交”思想对于我国新时期外交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陈筠  赵楠 《两岸关系》2012,(6):35-38,3
海峡暖流涌,两岸共欢颜。2010-年6月19日至25日,由国务院台办等大陆方面32个机构,与台湾方面30个机构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海峡论坛,在海峡两岸热闹登场。论坛主会场设在厦门市,系列活动分别在福建其他8个设区市举办。以“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的海峡论坛,是专为两岸普通民众打造的交流平台,去年成功举办了首届。今年举办的第二届海峡论坛规模更大、参与人数更多,且突出“聚焦民生,惠泽两岸”主题,规划安排了开幕式暨综艺晚会和论坛大会、政策研讨、两岸文化艺术交流、民间民众嘉年华四大版块25场活动。  相似文献   

20.
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教授首次在海南举行夫人公共外交活动,充分展示了中国第一夫人外交特色,极大提升了我国软实力和国家形象,被诸多外国媒体称为中国的“新名片”.彭丽媛教授亲力亲为,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和亲和力,向世界宣传了中国、推介了海南,开启了利用博鳌亚洲论坛开展夫人公共外交活动的先河,为博鳌公共外交基地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翻开了博鳌公共外交的新篇章.为筹办好彭丽媛教授的夫人外交活动,中央有关部委、海南省有关部门精心策划,周密安排,全力保障,有关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海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在利用博鳌亚洲论坛平台和外专引智渠道服务博鳌公共外交基地方面也积累和收获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