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张吉勇 《当代贵州》2011,(15):26-26
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毕节试验区必须紧扣“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在五个提升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当代贵州》2008,(19):8-11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同时是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建立的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和安顺“深化改革、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生繁荣、加快发展”试验区成立20周年。20年来,两个试验区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试验主题,矢志不渝地推进改革试验,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3.
毕节试验区是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经国务院批准,于1988年6月建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这是中国在贫困地区建立的第一个以消除贫困、坚持可持续发展为突出特点的综合改革试验区。试验区的建立,旨在探索一条贫困地区科学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张吉勇 《当代贵州》2011,(23):40-40
毕节地区位于川滇黔三省结合部,是1988年6月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并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相似文献   

5.
杨威  肖杰  徐如平 《当代贵州》2008,(23):64-65
2008年12月,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建立五周年,这五年是毕节地区农村信用社又好又快发展的五年。五年中,毕节地区农村信用社紧紧围绕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不断创新信贷支农机制,积极探索信贷扶贫模式,切实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全力推进改革试点及业务发展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1988年,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成立,毕节开启了以开发扶贫促进生态建设,以生态建设促进开发扶贫的生态文明发展探索。不等不靠,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毕节各族人民自强不息闯出了一条脱贫之路。洪家渡电站、飞雄机场、新鸭池河大桥……一个个现代化工程拔地而起。通过坚持改革开放和一系列先行先试的重大举措,毕节试验区实现了弯道取直、后发赶超,从一个"不适合生存的地区"发展成为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的示范性新型经济区。  相似文献   

7.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西北部,辖7县1市,总面积26853平方公里,人口645万。由于地处岩溶连片区,生产、生活方式落后,水土流失严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口增长过速且素质不高,缺乏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等,直到1987年,全区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仅288.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4元,人均粮食不足200公斤。未解决温饱人口达315万,人口自增率高达21.79‰。1988年1月,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审时度势,提出了建立‘华业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战略决策,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相似文献   

8.
重要言论     
深化“三大主题”建设“三大基地” 6月8日至10日,受省委书记石宗源委托.省委副书记王富玉就毕节地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和中央统战部“4·14”座谈会会议精神进行调研。他指出.毕节试验区要围绕深化“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建设好特色农业、旅游度假、能源资源高效工业“三大基地”.推动毕节试验区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经历了20年的科学探索后,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走出了一条治穷致富、生态建设和人口控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付松 《当代贵州》2014,(20):28-29
正以开发扶贫促生态建设,寓生态建设于开发扶贫,变"人口压力"为"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生态、人口的良性互动,毕节试验区为全省加快全面小康建设闯了新路作了示范。"试验区来往前奔,同德同向又同行;洞天花海美如画,科学发展万年春……"近年来,一曲《毕节试验区四季歌》从赫章县海雀村起源,唱遍了洞天湖地、花海鹤乡。青山绿水,诠释着生态的底线;  相似文献   

11.
1988年6月6日,在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的倡导下,经国务院批准,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正式成立。从此,地处乌蒙山区的毕节人民,走上了一条开发扶贫奔小康的发展新路;从此,毕节人民奏响了一曲可持续发展的时代颂歌;从此,毕节发展的历史掀开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2.
记者: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建立,为毕节的发展起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毕节试验区的建立,有着深刻的理论内涵,有着划时代的重大实践意义。 毕节试验区的理论内涵,只有从“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的辩证关系中,从三大主题所涉及的资源、人口、生态、经济等的内在联系中,结合当代关于发展的最新理念,才能正确把握。也只有正确认识了试验区的理论内涵的超前导向作用,才能科学认识试验区的重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根据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和毕节地区区情,以及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提出:毕节地区要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建设,构建“四大区”(能源大区、绿色大区、畜牧大区、旅游大区)。 在此,笔者试对“四大区”建设的理论依据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15.
1988年,以胡锦涛为省委书记的贵州省决策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毕节地区的贫困状况。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了“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开创了当时在全国最贫穷落后地区之一的毕节地区的反贫困试验。19年来,“毕节试验”在探索贫困地区的科学发展、多种扶贫方式的综合运用、借助智力反贫困方面获得了丰富经验。毕节地区是西部贫困地区的典型,具有西部贫困地区的主要贫困特点。因此,“毕节试验”的经验对西部地区及至全国的扶贫开发工作都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农历正月初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贵州视察时,专门听取了毕节试验区建设发展的汇报,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毕节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带来的早春的关怀. "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从1988年6月创建以来,走过了17个不平凡的岁月,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的成功实践,创造了人类生存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在事实上为<中国21世纪议程>的实施进行了超前性试验,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预演.  相似文献   

17.
毕节试验区是1988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并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毕节试验区既有经济社会转型期各地普遍存在的共性矛盾,也有区情条件下的特殊矛盾.  相似文献   

18.
吴愿学 《当代贵州》2004,(11):16-17
进入新世纪,毕节试验区跨区域跨时代的意义和价值日益彰显,我们有必要对其定位、内涵和成果进行更为准确地认识和把握。 (1)准确把握毕节试验区的战略定位。1988年6月8日,在毕节试验区成立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毕节地区是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试验区。这是毕节地区的情况所决定的,也是毕节试验区与  相似文献   

19.
1988年以来,毕节地区各级组织在切实推进“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同时,始终不忘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紧把握“以人为本,服务改革试验发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高试验区社会文明程度”的中心任务,使全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显著成绩。以人为本,大力促进人的素质提高与全面发展O十年来,全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试验区改革试验政策为主要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卓有成效地推动了全体党员干部群众思想理论素质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体事业,提高全区…  相似文献   

20.
<正>毕节试验区是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经国务院批准,于1988年6月建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这是中国在贫困地区建立的第一个以消除贫困、坚持可持续发展为突出特点的综合改革试验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