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在讲解“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特点”这一课时,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作为本课的难点,因为学生对这一问题较难理解,要使学生融会贯通,学会用所学原理分析问题,首要的条件是变难为易。我采取循序渐进剥茧抽丝的方法讲清这一难点。第一步,从任何社会化大生产,客观上都要求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按一定的比例分配到各个经济部门中去入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讲解教学难点问题时,适当留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默默思考,其效果往往不亚于教师唇干舌焦地一味讲解,甚至也不次于所谓的“轰动效应”。“满堂灌”对学生说是被动的接受,容易患“消化不良”症,而通过“静思维”获得的知识是通过主动消化吸收得来的,这种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熟悉难点难在何处,了解学生对难点的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发展简史》“原始社会”这部份内容的教学中,“私有制的产生”是一个难点。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的一次重大变化。在这次重大变化的背后原因较复杂,有些还隐藏较深,对初二的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和掌握,所以它是难点。要突破这一难点,对教师要求较高。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有一条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掌握这一规律是《社会发展简史》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也是教师教学的理论依据。在突破难点时,尤其要以  相似文献   

4.
高中《政治常识》教学中,民主的科学含义是个教学难点。构成这个难点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其一,学生在此之前对民主这个词已大量运用,如发扬民主,民主生活,民主作风,民主集中制等。而民主的科学含义则是“民主是指一种国家制度”。这就使学生的思维惯性受到冲击,学生的思维定式的转变是个难关。其二,民主做为一种国家制度,含义丰富且又  相似文献   

5.
这课书,共三个框题:一是“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二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三是“把理想变为现实”。这三个框都有自己的难点,怎样在教学中处理这些难点呢?本文就专门谈谈这个问题。一、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这个框题,要求把什么是理想、理想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理想的作用三点着重讲清楚。根据教材,从理论上并不难讲清楚。但讲完以后,有些学生并不认为一个人必须树立一个崇高的理想,原因是中学生对理想的作用缺乏感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多给学生点感性材料,帮助他们懂得:一个人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他才可能开始真正的人生,生活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生价值”既是“人生价值观”的基本理论知识又是理解全部人生价值问题的基础。当前一些青年在人生价值问题上存在种种模糊认识,有的甚至错误地理解“人生价值”,片面夸大“自我”的作用,奉行“自我设计”、“自我奋斗”的人生哲学。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人生价值”这个概念的理解不尽一致或是错误的。同时,对“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这两个概念的理解难度也较大。所以,在教学中突出这一重点、突破这一难点无论是对于学生深刻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还是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价值…  相似文献   

7.
新编教材《辩证唯物主义常识》“辩证的否定”这一课,原理抽象、内容较深,学生不好理解。怎样才能使学生听懂、学会、掌握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紧扣教材,对否定的辩证含义这一难点,全力以赴、用心解决,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规律”是哲学教学中的重要概念,又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准确把握规律的涵义?我以为应划清三个界限,即规律与反映规律的现象间的界限、规律与规则的界限、普遍规律与具体事物具体规律的界限。首先,我们来弄清楚规律与反映规律的现象的界限。在教学过程中,常发现学生有一种误解:把规律和规律的表现或现象混淆起来,把规律的现象当成规律本身,比如说把“四季循环,昼夜更替”、“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看成是规律。其实,它们只是符合规律的现象。我们决不能把四季循环当作规律,这是因为它反映的是季节之间的外…  相似文献   

9.
从云南的实际看,教育的重中之重在“两基”,“两基”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山区和边境一线,关键在解决好部分学生失学、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水平不高这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在《公民》课的教学中,开始尝试着将投影、录音、录像等电化教育手段引入课堂教学,收到一些效果,今叙之以文,旨在抛砖引玉。投影仪的应用投影具有制作简单,储存灵活,知识容量大等特点。它在教学过程中能直观、形象地展示教材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分解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因此,只要教者能积极加以应用,无论“讲授新课”、“综合复习”还是“试卷讲评”,均能发挥其较好作用。例如,我在备《正确认识自由和纪律的关系》这一新课时,觉得“人世间根本不存在不受任何约束的绝对自由”这一难点学生不易理解…  相似文献   

11.
所谓“面”,就是全面复习。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事实。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双基内容,夯实基础。所谓“线”,就是综合归类复习。在复习中,打破教材中课与课之间的界限,把有关的知识归类,使学生掌握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所谓“点”,就是重点复习。目的是使学生难点突破,重点过关。联系实际,把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知识联系起来,进行讲解。“面、线、点”复习法@李长江$河北省宽城县教委教研室  相似文献   

12.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伟大的历史进步”这一命题是《社会发展简史》教材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对于这一难点的突破,我的体会如下: 一、在历史发展的高度上理解和处理教材《简史》的教学目的是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发展的观点是其中的一个基本观点。教给学生历史地分析事物、分析社会现象、评价历史人物,尤其是历史地评价领袖,非常必要。学生往往根据当前现实的是非标准、个人的好恶去看待和评价一切,因而常常是脱离历史条件简单地肯定或简单地否定。这一段教材就是要通过历史地评价社会更替这一社会现象来给学生树立历史发展的观  相似文献   

13.
“矛盾”这一概念,是高二哲学常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由于学生对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这一辨证思想方法比较陌生,所以在对“矛盾”概念的理解上产生了一些误解。下面针对学生理解上出现的几个问题试加以分析。1.有的学生认为:矛盾双方存在着对立,所以,所有的对立都是矛盾的对立。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对立现象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是普遍存在着的,任何不同事物之间的区别和差异,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对立。如地中海和波黑内战、茶杯和太阳、石头和天气等等。但这些“对立”都不是矛盾的“…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一经济常识的教学中,理解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难点。我认为,只有抓住根本观点,依次进行讲解分析,才有助于突破这一教学难点。一、明确“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一根本观点,是突破该教学难点的前提条件。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说心灵美是高尚的美?”这是《青少年修养》第六课中的难点。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了“由浅入深,步步升华”的方法突破了这一难点。具体做法如下: 一、从感受美到理解美,明确美的含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审美活动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但是对于十二三岁的孩子们来说,一提到美,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人的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教学中,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能否真正掌握和理解这一基本路线的精神实质对于整个中学阶段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关系极大。而讲清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的关系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理论上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两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这当然很明白。但对于一个中学生、尤其初中学生来说,却又过于抽象,难以理解。为此,在教学中,我除了讲好教材内容外,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侧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陈国生 《中国民政》2011,(11):43-43
自2009年以来,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各级党委、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成效明显。但“难点村”之所以成为“难点村”,既有主观因素,更有客观因素;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地域原因,“难点村”的治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建立“难点村”治理长效机制。笔者认为,巩固“难点村”治理成果需要做到四不“离”。  相似文献   

18.
《公民》第六课的教学目的,要使学生认识时间是宝贵的,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讲效率、讲速度,从小养成惜时、守时,刻苦学习的优良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本课教学重点,是充分认识时间的宝贵性,教学难点是养成惜时、守时的行为习惯。鉴于初一学生年龄尚小、涉世未深,对时间的宝贵性认识不足和贪玩好动、耐力较差的特点,要使学生安下心来,认真读书,理解“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珍惜自己的“黄金时代”,是有一定困难的。为解决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我们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采取了下列方法,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难点村”的治理一直是一道难解之题。近来。安徽省天长市针对“难点村”制定了“定标准、细步骤、重成效”的治理原则.并对9个“难点村”治理情况进行考核验收,确保“难点村”全面转化。  相似文献   

20.
新编初中各年级《思想政治》教材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可读性强,针对这一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实践中我采用“三读”教材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预习性读。此法是让学生在课前独立阅读教材,感知教材,做到初步明确课文内容,掌握教材梗概,并找出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以便带着问题听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