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价值理论是把哲学价值、理论经济学价值、应用经济学价值相统一,把效用价值、需求价值、劳动价值相统一,把利益、财富、价值相统一,并实现这三个方面相统一的理论。利益是财富的灵魂,财富是利益的载体;价值是物对人所意味着的利益,也是人所追求的利益,是物的效用和人的需求的统一;价值等于效用和需求的乘积;价值的功能在于对利益的度量,价值是经济学的“经济量”。  相似文献   

2.
何明 《理论探讨》2006,(3):149-151
经济学创新的实质在于使其理论更加科学化,这种创新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中的科学内容的有机结合。由科学的完整性、方法、公理性立足点和价值理论、供求理论及生产关系本质六大切入点出发,我们有可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并运用其科学方法的基础上,以超然其上、包容改造、去伪存真和敢弃敢扬的气度看待其他经济学理论;并有可能据此使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更加科学化。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对古典经济学和黑格尔劳动哲学的双重扬弃,具有重要的革命意义。当代西方学者将非物质劳动理解为价值的来源,试图否认劳动价值论的有效性,实际上,这种做法在根本上混淆了财富创造和价值生产的本质区别。作为一种直接劳动,非物质劳动只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价值的实体依然是去除一切质性规定的抽象劳动。同样,所谓知识价值论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反思的概念,不论是作为使用价值的知识,还是被资本吸纳的知识或资本化的知识生产,知识本身并不创造价值,抽象劳动仍是价值的最终实体和来源。从这个角度而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依然具有不可代替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经济学界长期以来对它有着许多不妥当的认识,因而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讨。 1 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不分解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对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的一个重大误解,是认为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也分解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把劳动二重性一般和劳动二重性特殊混同起来。有些同志认为“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是人类劳动的两个方面。因此,只要有具体劳动存  相似文献   

5.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学是对人类经济活动及其关系的抽象概括。社会制度则是把人类在经济活动及其它活动中形成的主要关系制度化、法律化。从经济学的角度思考社会主义本质,领会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内含,对我们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深入,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马克思、恩格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从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入手,揭示了人类社会是一个随着生产力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而发生社会经济形态不断新旧更替的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社会化机器大生产的发展,必…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正确指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不仅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而且决定生产关系的建立、巩固、调整与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由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冲破了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束缚的结果;社会主义制度要得以巩固、健全和发展,也  相似文献   

7.
《团结》2011,(1):24-25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它的原理基于对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分析和总结,来自对由一定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所决定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中的阶级斗争和阶级关系的科学考察。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的基本观点有: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代表我们党第一次明确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这一科学概念,它涉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新思想,具有划时代的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初所创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曾为推动人类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今世界已经和正在发生的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所面对的情况有很大不同。尤其是科学知识、经济管理和先进技术等在给生产力所带来的巨大发展和变化,不仅是马克  相似文献   

9.
王英文 《学理论》2012,(7):16-17
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阐述,说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人类社会发展在理论上产生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为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适应社会的进步而在生产关系领域作出的必要调整,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另外,对"三个代表"的评判标准也作了适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在这种新形势下,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构筑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重中之重,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地深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以批判的视角对黑格尔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及资本主义进行理论分析、坚持了历史性和物质性,得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资本关系不是永恒存在的、不能将其超历史化这一结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则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对工人、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和压榨的本质,并批判地指出了古典经济学中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资本本质认知上存在的某些肤浅及错误观点。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并从这一视角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是正确领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这三项内容内在关系的前提,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把握历史发展潮流、正确制定国家社会发展战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能否在当代中国居于指导地位,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的研究和运用有关。在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解中,有三种不良的倾向:第一种是附加的理解,马克思本来没有而由别人强加给马克思;第二种是教条的理解,把马克思的理论当作万古不变的信条;第三种是曲解,按自己主观的臆想来理解马克思的本意。这些不良倾向,是割裂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历史与现实关系的结果。我们很多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解是通过流行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来实现的。很多流行的教科书,主要是根据前苏联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解编撰的。马…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用这个观点来考察人类社会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看作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看作是人类从事其它一切活动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科学地论证了人类社会就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阐述了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然后进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然历史过程。这就告诉我们: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不是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愿望,而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指导。马克思主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批判了以往历史上的一切旧民主观,其中主要是自由主义民主观的唯心主义哲学基础,实现了对民主观的唯物史观改造,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民主观。这种改造可以概括为四个“提升”:一是把对民主的认识提升到生产力的高度;二是把对民主的认识提升到生产关系的高度;三是把对民主的认识提升到生产方式的高度;四是把对民主的认识提升到国体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各阶段共有规律 在任何社会发展阶段上,人们为了生活,都必须进行生产,总要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因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也就必然发生作用。 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研究人类社会,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这个规律就是生产关  相似文献   

15.
西方价值理论将价值定义在"效用"之上,强调商品的自然属性,其分配制度为"按要素分配";劳动价值论将价值定义在"劳动"之上,强调商品的社会属性,其分配制度为"按劳分配".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仅强调商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已远远不能解决现实问题.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商品应该具有三重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生态属性,因此,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也应该是"系统价值论"."系统价值论"充分考虑了西方价值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合理成分,为人类从理论上理性地思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价值理论的学术视野.  相似文献   

16.
异化与历史     
异化问题的讨论涉及面很广,和历史研究有直接关系。它的关系是什么,胡乔木同志《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文章,第一次把这个问题彻底讲清楚了。那就是到底什么是人类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还是人性和人的异化?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发现,人类历史前进的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阶级社会是表现这种矛盾的阶级斗争。唯心主义关于历史动力的学说各种各样,不过在我国  相似文献   

17.
生态马克思主义从许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态马克思主义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方面的论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纠正了传统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相容的错误看法,等等。生态马克思主义把生态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对以往绿色环保理论实现了超越。生态马克思主义对于今天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一、"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集中体现 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原因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3,(34)
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以物资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规律提出了新的经济学,这就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一学说揭露了当时传统政治经济学的黑暗、弊端以及衰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改变了当时人们的经济思想,为后来的人们树立了明确的目标,为社会主义经济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是一种具有跨越时代意义的科学。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形成,描述了它对中国经济学形成的作用,并比较客观地提出它不可忽视的价值与地位。  相似文献   

20.
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有别于西方生态中心论和人类中心论的生态文明理论,如果说西方生态中心论和人类中心论在理论上的重点主要在于关注人类生态价值观上的变革的话,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点则在于坚持从历史观和自然观的辩证统一出发,把生产方式的变革和人类生态价值观的重建看做生态文明建设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把实现环境正义作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