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声》2014,(5)
<正>4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北京会见了出席"2014海峡两岸工会论坛"的台湾工会界主要代表。俞正声对台湾工会界长期致力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表示赞赏。他强调,加强两岸各领域交流与合作,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也是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方向。两岸工会和职工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要继续坚定信心,排除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3,(5):17-17
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北京会见了出席“2013海峡两岸工会论坛”的台湾工会界主要代表。 俞正声对本次海峡两岸工会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并充分肯定两岸工会携手合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金国 《两岸关系》2000,(5):38-39
台湾制鞋工业从六十年代开始发展,以外销为导向,其发展经历了萌芽、茁壮、成熟及目前的转型四个主要时期。台湾制鞋业曾与电子、纺织业并列台湾三大创汇产业。其能够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台湾岛内拥有充裕及高素质的工人。近几年来受到其他科技产业以及服务业迅速发展的影响,使得制鞋工人大量流失,造成岛内鞋厂工人严重不足。同时,随着台湾当局对大陆政策的逐步开放,鞋厂逐渐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8日至14日,由湖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湖北省总工会共同举办的“台湾工会代表团荆楚行”活动在湖北举行。湖北省政府副省长田承忠,省台办主任、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会长尤习贵等会见了代表团主要负责人,并宴请了代表团全体成员。  相似文献   

5.
刘金川 《公民导刊》2004,(11):21-23
据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消息称,2001年修改后的工会法虽然从法律上进一步明确了工会在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突出和强化了工会的维权职能,但目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率和职工入会率较低,只有32.7%;一些国有、集体改制企业制约、撤并工会组织和工作机构,会员流失严重;一亿左右的进城务工人员,大部分还游离于工会组织之外,同时,工会的职能在一些企业还被大大削弱,形同虚设,这也直接导致了企业侵犯职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2011年1月26日中午,我们旅行团一行在台湾桃园机场附近的连成饭店就餐。大厅尽处,"台湾永光化学产业工会第八届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即将举行。会场左侧,叠放着两大堆荣誉证书,我好奇地看了起来并拍下了最上面三本。证书一(见上图):"本会张佑仁先生为储运单位需负责全场,货物给几及分配。此同仁不会因为忙就脸色不佳,还是笑脸迎人的把各单位所需要的原料送达工会有时办活动需要他协助时,他总是乐在其中的做事。  相似文献   

7.
工会职工群众是工会组织的基础,增强基层工会活力是工会改革之关键,因此,我们必须把工会工作的立足点真正放到基层工会工作上来,在增强基层工会活力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工会组织要在党组织领导下,紧密围绕行政中心任务,依据基本职责开展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由工会组织的性质及其基本职责决定的:首先,工会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工会是职工群众自愿参加的组织,群众性是工会的基本属性和特征。而企业文化建设正是一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工作。职工群众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和人心向背,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
2001年,吐鲁番地区工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为指针,加强和有关部门的合作,以工会组建和特困职工群体帮扶两项重点工作为突破口,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较好地履行和发挥工会组织的职能。2001年在地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的意见》的统一部署下,地区工会加强了与地区工商局、乡镇企业局等部门的合作,从国有企业、改制企业、乡镇企业到私营工商企业整体推进,最大限度地把在不同所有制企业就业的职工组织到新建工会中来。到年底,地区范围内国有和改制企业96家,外资企业4家,全部重组建立工会组织,乡镇工会委员会组建28个,组建率100%,乡镇企业工会、私营企业工会、个体工商户工会联合  相似文献   

10.
一、加强工会自身和谐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首先,加强工会自身的和谐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和重要内容。这是因为,一个社会的和谐是由这个社会方方面面的和谐所构成,它既包括社会事物、社会关系的和谐,更包括社会组织的和谐,其中政党组织、政府组织和工会组织的和谐则更具关键性。其次,加强工会自身的和谐建设,有利于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更有效地发挥工会组织的整体功能和作用。工会是职工群众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在工会组织中,既包括不同类型、不同层面的职工群体,也包括先进、中间乃至落后…  相似文献   

11.
要使国企改革成功,一定要充分发挥工会的积极作用。工会在改革中起着宣传与组织工人的作用,同时对企业改革的重大决策要审议把关,维护工人利益。企业管理层与工会形成合力,改革才能成功。  相似文献   

12.
林浊水是民进党创党元老,在民进党内有“台独理论大师”之称,即便如此,他对陈水扁执政后期的激进台独政策,仍持强烈反对态度。在两岸互动日益增多的今天,激进台独已失去了在台湾强感召力的市场。  相似文献   

13.
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健康问题,从小处说,涉及到个人家庭的幸福;从大处说,涉及企业及社会和谐、政治稳定.按照<工会法>、<劳动法>和全国总工会关于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三个条例>(<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工作条例>、<基层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工会小组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工作条例>,以下简称<三个条例>)等法律法规所赋予的义务和职责,维护职工劳动安全健康权,是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作为铁路工会组织,在劳动安全工作中,其主要任务就是抓好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  相似文献   

14.
工会的本身属性既决定了其在推动共建共享和谐社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又决定了工会组织的群众化、民主化。切实加快工会组织的群众化、民主化进程,尊重员工群众在工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建立和完善工会共商共决机制,依靠员工建好工会,坚持开门办会,丰富民主生活,是现代企业工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5.
工会在英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负面作用的凸显、工会运动对执政地位的巨大影响和撒切尔夫人传统的自由主义价值观使其执政后采取强硬的打压工会的政策.其打压工会政策主要表现在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限制和剥夺工会权力、对工会的罢工行动和要求采取毫不妥协的立场、通过经济与社会政策间接削弱工会力量三个方面.撒切尔政府打压工会的政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推动了保守党取得明显的执政业绩,赢得二战后最长的连续执政期.在撒切尔政府打压工会政策的作用下,英国工会走向衰落,工会运动走向低潮,英国工党长期远离政权,被迫对其工会政策做出重大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早在资本主义产业革命时期的劳动关系领域里,由于没有工会组织,工人们虽奋力反抗资本家的残酷剥削,但仍一次次地惨遭失败。进入19世纪末,由于"三方协商机制"的出现,资本主义各国的法律纷纷开始承认工会组织,确立工会的合法地位。在我国,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我国工会法明确规定了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地位、职能和作用,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相似文献   

17.
娄杰 《两岸关系》2005,(8):12-14
随着祖国大陆沿海移民大规模迁台,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无畏品质、恋土归根意识被带到台湾,经过一代代繁衍而植根于台湾人民心中,成为其心理和性格的内在特质。台湾人民不仅在开发台湾中表现出坚韧不拔、艰苦创业、勤劳勇敢和共恤患难的精神风貌,而且面对近代以来外国列强侵略和清政府腐败无能,强烈反对丧权辱国,英勇抗击外国列强对台侵略活动,表现出坚贞不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8.
曾文 《台声》2000,(7):7-7
5月20日 ,台湾新领导人发表讲话。在备受海内外关注的两岸关系方面 ,台湾新领导人只提出了“五不”(“只要中共无意对台动武 ,本人保证在任期之内 ,不会宣布独立 ,不会更改国号 ,不会推动两国论入宪 ,不会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 ,也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 ,对广大台湾同胞深切希望的接受一个中国原则 ,采取回避态度 ,并且把一个中国说成是“未来的问题” ,因而引起岛内各界强烈不满。国民党称这是抄袭国民党的大陆政策 ,而且是变样的、打折扣的国民党“陆工会”主任张荣恭称 ,他对台湾新领导人的两岸政策演说感到非常失望 ,…  相似文献   

19.
4月13、14日,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曾庆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会见了美国副总统切尼,并重申了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 胡锦涛指出,“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是台海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最大威胁。在台湾问题上,中国政府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致力于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但我们绝不会容忍“台湾独立”。我们希望美方恪守对中方的承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切实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反对“台独”,反对台湾领导人任何旨在改变台湾现状的言行,不向台湾当局发出任何错误信  相似文献   

20.
张华 《两岸关系》2012,(4):8-10,3
自2008年民进党政权终结、马英九上台以来的四年时间里,有关两岸关系发展的台湾主流民意发生了积极转变,形成了一股反对"台独"、认同"九二共识",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浩荡潮流;长期对两岸交流持负面态度的台湾南部民众也越来越多地搭乘两岸和平发展快车;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认知与了解渐趋客观,评价渐趋友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