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以和谈,唇枪舌剑、语出惊人 ●新政成立,颜若冰霜,拒任部长  相似文献   

2.
透视"同性恋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性恋者的生存状态●同性恋者交往方式及其特点●同性恋者的法律地位●“同性恋现象”评判  相似文献   

3.
"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十分重视的外交理念和国际战略目标,指导着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对这一思想进行深入剖析,可以发现其三大源流,它立足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文明发展、交往的相关理论,继承并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中已有的文明交往思想,并且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形成了对人类文明发展道路的新倡导。  相似文献   

4.
●不知不觉中, 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开始大面积渗透到中国。中国以世界各国未曾有过的速度在社会各个领域装备着计算机,并且着手建设现代信息基础设施。这一选择无疑推动了中国融入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但同时也使中国面临诸多困难与艰辛。 ●有人这样断言:计算机技术,将是人类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新时代文明观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中国化的历史产物,是解决当代人类面临文明问题的时代产物,是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产物。习近平新时代文明观系统阐发了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文明交往新理念、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文明问题,科学回答了“人类文明向何处去,不同文明如何和平共处”的“文明之问”。面向新的百年历史,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文明观指导下,激发文明自觉,坚定文明自信,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构筑文明交流互鉴平台以推进人类文明治理现代化,加强政党合作以共建人类文明共同体,不断推进人类文明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崔乃文 《人民论坛》2023,(20):104-106
通过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古代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进行长期交往,并在兼容并包、交流互鉴中形成了中华文明的样态。中华文明也在器物、技艺、制度、思想等层面影响和促进其他文明及人类文明发展。古代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实践表明,文明交流互鉴使各文明在交往中增强对自身文明与其他文明的认识;增进相互间理解、尊重、友好,助力维护世界和平;各文明间相互借鉴,互为启发,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日月如梭。历史车轮已悄然驶入21世纪的门槛。回首百年往事,世界在经历两次惨烈的战争和数不清的动乱之后,和平与发展成了时代主流:一些不共戴天的仇敌和解了,许多地区热点已逐渐降温直至消失。然而,阿拉伯民族和犹太民族的百年冲突,却没能随着20世纪的逝去而画上句号。当新世纪的曙光出现之际,作为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的中东,暴力对抗的悲剧仍在上演。阿犹矛盾的核心——巴以争端,大有“剪不断理还乱”之势,成了令世人最揪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人类文明的发展进入了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和世界范围内的普遍交往不断扩大的阶段。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这一倡议表明当代中华文明的对外交往是经济交往与文化交往、全球化与本土化、传承与创新三个方面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9.
唐踔  林明 《理论月刊》2012,(7):15-20
马克思交往理论突出强调了"世界交往"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意义和作用,揭示了"世界交往"背景下人类文明的相互借鉴和效仿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加速作用,从而说明在"世界交往"时代,跳跃性发展已成为人类历史的常规和普遍的现象。这就为合理解释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能够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以及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是一个极具开放性的社会,这种开放性增加了青年个体的交往频率和交往层面,使其所面临的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面对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青年要在社会中确立自身的地位,进而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并通过其人际交往活动为为自身的发展铺平道路,就必须了解现代社会的交往之道,使自己处于良好的人际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11.
新年伊始,习近平中东之行所展示的鲜明特点和外交突破,体现了中国作为新型大国经略中东的全新姿态,也预示着中国与中东交往历久弥新,并将以合作共赢方式携手进入新时代。  相似文献   

12.
信息互联网     
全国妇联●妇女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11月9日在京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并致辞。他强调,妇女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力量,没有妇女事业的进步,就没有全社会的进步,没有全球妇女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  相似文献   

13.
王建军 《前沿》2007,(2):221-222
跨文化交际是建立在不同文化基础之上的交际,其交际风格可以影响和左右整个跨文化交际过程的建构。分析清楚东西方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交际风格,有利于正确对待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实现和谐交往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中国总理李鹏的启蒙老师杨佩芳在享年九十三岁时溘然去世。尽管在这漫长的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旅程中,她与李鹏的交往仅有五年,但却给李鹏留下了温馨的回忆。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15,(10)
伊斯兰文明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极为重要的一极,在伊斯兰文明世界与其他文明世界长期的文化交流与人员交往中历史地形成了伊斯兰教命运共同体,是社会学上以伊斯兰教信仰为人之生存与发展之精神依托的功能极为强大的自组织系统。  相似文献   

16.
加强图书馆学会建设的几点思考张承宏图书馆学会是随着人类文明和科学事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文化社会单元,是联系、团结广大图书馆工作者进行学术研究活动的群众组织,通过学术研究和探讨,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并在交往互励中客观知识的价值和自大的价值,实现精神世界更...  相似文献   

17.
“现代发展”,作为相对独立的理论观察对象,是指关于现代工业生产力对人类文明的伟大改造作用、关于由于这一伟大改造作用而引起人们生存方式、交往方式、相互关系结构、思维方式巨大变迁的特定的社会历史领域。“发展”作为专门范畴来表述工业化生产力为标志的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8.
重复建设的反思●皮修平在我国,重复建设是一个老问题。旧体制下这一问题被严重短缺的经济和卖方市场所掩盖,加之国内市场的封闭和对外交往的缺乏,其矛盾尚未明显表现出来。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全面升温和快速发展以及国内市场的开放,总供给与总需求矛盾的天平发...  相似文献   

19.
杨茂林 《前进》2003,(7):37-38
人类文明演进中,人们的交往归根结底是文化的交往。文化对话是人类交往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它是通过理智思考和交流活动对人类发展做出回应、并积极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更好理解、以推动产生互利结果的过程,体现了人类对自身文化发展的理性关怀。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申维辰同志在《关于晋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提出,要用中国乃至世界的眼光看待晋文化,“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把晋文化的发展同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紧密联系,以更开放的眼光瞄准人类文化发展的最前沿,广泛汲取其先进的思想观念和知识成果,借鉴其科学的思维方…  相似文献   

20.
区块链是分布式网络、密码学、共识算法、智能合约等多种技术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技术体系,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持下,具有去中心化、数据不可篡改、全程可追溯、信息安全可靠等功能和特性。当今时代,以区块链技术体系为底层架构的新型网络通过建构技术信任机制、网络协同机制及数据确权机制等,不断超越人类交往的时空限制和心理距离,不断摆脱直接交往的藩篱、壁垒,推动人类的交往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极大地提高效率,创造更多的自由时间和更丰富的社会关系,重塑社会秩序与规则,推动人类文明全面跃进,为共产主义实现创造经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