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焕英 《政协天地》2008,(Z1):86-86
全国性的节日放假问题辩论落槌了。增加的几个民族传统节日假期成了法定。什么是节?节,就是有特定主题的纪念、庆贺、祭祀的非常日子。节日有如下属性:节日是文化,过节就是审美文化;节日是传统,过节就是体验传统;节日是特色,如春节团圆饭、大拜年,中秋赏明月、吃月饼……过节就是品味特  相似文献   

2.
警察的节日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忍不住笑了。当警察的都知道,警察是没有节日的。从元旦、春节、三八节、五一节、儿童节、教师节、记者节、国庆节,大大小小的节日一一数过来,数来数去就是没有警察的节日,但算来算去,哪个节日都离不开警察。于是,警察就成了世界上最怕过节日的人。别人都是盼来盼去盼节日,因为平日里总是忙天忙地忙里忙外,就盼着哪个节日好好放松放松,大黄金周小黄金周地趁机乐一乐。但警察最怕过节,节日前夕,要进行各种安全检查,为老百姓过节排除各种安全隐患;节日期间,要加强值班备勤工作,防止有人在举国欢庆的时候趁机搞破坏;节…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节?节,就是有特定主题的纪念、庆贺、祭祝的非常日期。就此来说,节日有如下属性:节日是文化,过节就是传承文化;节日是传统,过节就是体验传统;节日是特色,如春节吃团圆饭、大拜年,中秋赏明日、吃月饼……过节就是品味特色;节日还是创造,一代代地深化主题、丰富内容,过节就是参与创造;更重要的,不少节日是亲和,大到社会和谐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4.
韩婷 《观察与思考》2008,(12):60-61
凌晨十二点接到好友孟孟的短信:亲爱的好朋友婷婷,祝你节日快乐!天!有没有搞错,你就不能早发一分钟吗,这性质完全不一样好不好。六月一日那是多么天真无邪的日子啊,但一旦被归为六月二号的行列,那简直就发生了化学裂变,整一个变成蠢人节了。呵呵,其实我是明白孟孟的。六月一号晚上咱们还在一起过节来着,大家还相约,这个节日将作为“终身福利”一辈子享用。  相似文献   

5.
妇女节短信     
《传承》2006,(3)
●这世界还算公平,只有一个三月八号,不然……我们男士就惨了——别,别打我,我什么也没说……我只想说节日快乐!●愿所有的和尚为你蓄发,所有的王子给你电话,所有的帅哥给你送花,所有的男人为你变成傻瓜,祝看短信的美丽女人妇女节快乐!●在这个属于你的节日,我郑重宣布:今天我决定给你放大假,不用撑半边天了。我顶着,你安心休息吧。●没有太阳,花朵不会开;没有爱,幸福不会来;没有妇女,也就没有爱;没有你我不知道什么叫未来,祝福你,妇女节快乐!●让我给你过一个快乐的三八节:老婆你好,咱家你是大领导,妇女节真好,你过节,我劳保。●如果一滴水…  相似文献   

6.
感谢农具     
我觉得,这是一个具有很浓重的感恩色彩和商业色彩的节日。那就是隆安县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的壮族农具节! 为农具而过节,这是一个多么浪漫而奇特的想像! 翻阅史料,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原来,早在五六百年前的明代,隆安农具节就已形成。原先,每年四月初八这天,只是隆安  相似文献   

7.
在我的记忆里,大凡传统节日都与吃吃喝喝分不开,所谓大人盼种田,孩子盼过年,因为孩子嘴馋,过年过节有好吃的。但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节日——元宵节却不以吃为主,元宵节是"闹"出来的,俗称"闹元宵"。  相似文献   

8.
《传承》2016,(2)
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和社会思想的反映,并且能反过来影响社会思想的发展。中国的节日大概可分为两种,民间自发的和统治阶级促成的,人们过节的心理与统治者的态度对节日的具体体现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具体可以唐朝为例,对当时的中秋节、诞节、寒食节等节日进行研究,深入了解社会思想、统治手段与民间节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一哈尼族是个有众多节日的民族。其中重大的节日就有十月年、六月年、正月年、祭龙节、尝新节、“里玛主”节等。哈尼族绝大部分居住在云南南部红河下游与澜沧江之间的山岳地带。由于山区造成的差异,方言土语的不同,支系的繁多,就使得各支系过节的时间、形式和内容乃至节日本身都不尽相同。但是,一些重大的节日是基本相同的,“六月年”就是这样一个节日。哈尼族的“六月年”,云南红河地区称“苦扎扎”节,是该民族一年一度重要的传  相似文献   

10.
宗容 《今日上海》2014,(2):22-23
世界精彩纷呈,海外的节日缤纷绚丽。从上海走出,这些年我到的地方不少。在海外过节,有时是偶遇,当然,有时是冲着耶些节日去。  相似文献   

11.
正由于春节在中国古老的农耕文明史中从来都叫做"过年",而不叫做"过节",所以今天把它叫做"节日",并不贴切。就其文化内涵而论",年"远比其他任何节日都更加深厚,其外延则更加意义广远,就其传统行事的程序而论,它也不是一个‘节日’的单元时间,而是一个‘节期’的系列时段。""年"的体量绝非一个"节日"所能承载。几千年来,中国就在这一个节期里,  相似文献   

12.
姓氏节日     
侗族南部地区,既供奉共同的女始祖神“萨岁”,又普遍奉祀各自姓氏的祖先神。在广西的三江、龙胜,贵州的从江、黎平,湖南的通道一带,盛行这种姓氏节日。如,杨姓过“杨节”;吴、胡姓氏过“戌节”;罗姓过“未节”等等。各姓氏过节的时间都不相同,但都以祭祖为主。饭前饭后均以腌鱼和糯米饭条祀祖宗,席间也以鱼为主。过姓氏节时,嫁出去的姑娘都要回娘家同过此节。亲戚朋友可以前往祝贺,主人设佳宴款待客人。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对于西方节日的了解程度◎大学生对于西方节日的基本态度◎西方节日对于大学生的影响近年来,西方节日在青年群体中日益流行,特别是在大学校园,各种各样的西方节日越来越受到大学生们的欢迎和重视。在很多大学校园里,真正让人感觉到有过节气氛的往往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而恰恰是某些西方节日,譬如圣诞节和情人节。这一问题曾经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对于大学生过洋节的现象很多人表示难以理解,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表示支持。那么大学生们对待西方节日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西方节日为什么能够在大学生中受欢迎?西方节日到底给大学生们带…  相似文献   

14.
<正>世界许多国家、地区已经设立了母亲节、父亲节,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140多个国家地区设立了母亲节,有80多个国家地区设立了父亲节。设立中华母亲节旨在倡导"母爱、母教、爱母",设立中华父亲节,旨在宣传"父爱如山",设立这两个节后,同时倡导、推进"孝亲"。设立"中华父母节"或者"中华母亲节"、"中华父亲节"后,一是为年青一代孝亲提供更好的机会,后代们也不必再利用国外的节日为双亲过节;二是这些节日  相似文献   

15.
征鹏 《今日民族》2013,(1):19-21
傣家人称节日为“摆”。称过节为“毫摆”。“赶摆”是汉、傣语混用词,“赶”为汉语,“摆”为傣语。连起来意为过节。  相似文献   

16.
水族端节     
端节,水族人民又称借端(借水语吃的意思)、吃端、过瑞,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都匀、独山、荔波等地水族人民欢庆团聚、辞旧迎新、庆丰收而举行的节日。水族历法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和春复秋冬四季。阴历的九月为其岁首,阴历的八月为其岁尾。水历十二月(农历八月)第一个亥日起,至水历新年二月(农历十月)期间,主要以亥日,亦有以午、未、申、酉、戌日为端节的节期,按古老惯例分地区、分期分批轮流过节。各地所过的亥日不一样,如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内外套以第一个亥日为节日,水龙地区过第二个亥日;恒丰,三洞地区过第三四个亥日。  相似文献   

17.
<正>临近六一,我也开始像女儿一样兴奋:用折纸做了漂亮的花束,放在客厅的茶几上;用水彩笔在墙上画了几个卡通的动物;用即时贴剪了"儿童节快乐"几个大字贴在门上;甚至连电脑桌面都换成了可爱的漫画形象……我这样的表现,让女儿有点奇怪,她问我:"六一儿童节,是我的节日啊,你干嘛这么开心?"我很郑重地告诉女儿:"谁规定六一只是你的节日?六一也可以是我的节日,希望我和你一样永远都有一颗童心,这辈子都过儿童节。"  相似文献   

18.
谢茜 《传承》2013,(6):142-143
中国古代放囚归家过节现象主要表现为地方官员私下行为,也存在少数皇帝诏示放囚归家过节的个案。放囚归家过节并没有法律依据,主要建立在官员和囚犯之间的信任关系之上,但却得到政府的认可并被社会舆论赞扬。这种现象给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以启发:建立当代放囚归家过节制度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覃晖雁 《传承》2010,(9):132-133
随着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农村居民工作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村地区,特别是中部山区农村的节日氛围和农村居民的节日意识日渐淡化。节日意识的淡化不仅冲击着那些基于民俗、民风而存在的文化遗产的传承,也影响着农村文化建设的开展。复兴农村居民的传统节日意识,既需要我们重新凝练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也需要我们以时俱进,对传统的过节形式进行变革,同时也需要政府采取积极的措施为农村居民的过节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在我的记忆里,大凡传统节日都与吃吃喝喝分不开,所谓大人盼种田,孩子盼过年,因为孩子嘴馋,过年过节有好吃的。但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节日——元宵节却不以吃为主,元宵节是"闹"出来的,俗称"闹元宵"。我的家乡就有闹元宵的习俗。过去的乡村,没有多少娱乐生活,一年到头忙忙碌碌,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好不容易熬到了春节,一家人团团圆圆过了个快乐年,眼看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