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法的法主体范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法的法主体范畴的提出,意味着法主体内涵与外延的明确界定,决定着经济法的效力范围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是经济法范畴体系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的利益本位应该是社会整体利益.作为经济法的基石范畴,社会整体利益在内涵上与社会利益、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等概念并非完全等同.社会整体利益是一种以社会上绝大多数成员的利益为诉求的独立利益形态,具有主体的广泛性、内容的普遍性、性质的整体性和产生机制的整合性等特征.在外延上,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存在着严格的界限.  相似文献   

3.
竞价排名作为一种商业推广模式,已经成为百度等搜索引擎公司主要的盈利渠道之一.但是,我国到目前为止,依然未对竞价排名行为作出明确的法律定性,使得这条灰色产业链逐步沦为"法外之地".从经济法框架入手,竞价排名本质上属于广告的一种形式,尚不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特定情形下却可能成立不正当竞争.基于此,应尽快将竞价排名纳入《广告法》的调整范围,并且从《反不正当竞争法》层面清晰界定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内涵和外延,让竞价排名这种新兴商业模式不再失控,真正纳入经济法规制的范畴.  相似文献   

4.
社会利益是当前法学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对其内涵、独立性和评判标准等问题学者们已多有揭示和探讨。社会利益的法律调整涉及多个部门法,本文试图从经济法的角度,在解析社会利益基本属性的基础上,从理念和制度层面,探讨经济法和社会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法肩负着满足多元化利益需求的任务,要求经济法研究视野由硬法(制定法)规范转向软法。经济法软法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其不仅面临自身制定、运行、责任机制不完备的局限性,还面临国家、社会等外部环境对其发展的阻碍。解决此困境需要克服自身局限和完善外部环境。从内在层面,通过制定主体内部化、制定程序民主化以及软法内容的规范化完善制定机制;通过建立国家监督、社会监督以完善监督机制;通过建立有效的救济途径、制定适当的惩罚机制完善责任制度。从外在层面,则需从国家和社会双层角度来改善软法的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6.
对社会利益及其与经济法关系的反思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济法以维护社会利益为其宗旨已成学界共识,但对“社会利益”一词似乎并未有过真正深入的探讨。本文意在从社会利益的涵义入手,利用法理学和经济学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论述社会利益的整体涵义及其作为经济法基石范畴,乃是人类知识存量达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该概念的外延模糊性对经济法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生态补偿的法理基础与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生态利益上升为法定权利,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一定障碍。借鉴其他部门法正在发展中的法益理论,将生态利益上升为受法律保护和救济的生态法益,对其进行较为充分的保护,是环境法对生态利益保护和调整的有效路径。生态法益的确立,为生态补偿提供了法理依据,生态补偿是对生态法益保护和救济的基本制度之一,其概念界定应当体现制度的基本要素,包括明确的权利义务主体、主体的权利义务内容及行使方式,具有可操作性并在实践中诞生效果等。科学地界定生态补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助于实践中有效指导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环境利益的内涵是指基于一定生产基础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环境需要.环境利益的外延包括环境生态利益、环境经济利益和环境审美利益.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吸收了费尔巴哈的"自然人"概念,汲取其合理内核,并赋予自然人的环境需要以社会内容和特性,对环境利益作了深刻阐释,从而深刻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无视劳动者的环境利益,片面畸形发展,必将为有计划对自然进行有意识控制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  相似文献   

9.
对社会利益及其与经济法关系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法以维护社会利益为其宗旨已成学界共识,但对"社会利益"一词似乎并未有过真正深入的探讨.本文意在从社会利益的涵义入手,利用法理学和经济学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论述社会利益的整体涵义及其作为经济法基石范畴,乃是人类知识存量达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该概念的外延模糊性对经济法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社会管理的内涵就是,通过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风险来维护社会秩序,激发社会活力。社会管理的外延包括,管理社会行为、管理社会关系、管理社会问题和管理社会风险。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国家,社会管理方式、内容、主体不尽相同。从家庭和社区管理,到国家,再到全球社会治理,基本反映了社会管理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1.
物权法规定了不动产登记查询制度,但从保证正常适用、规范操作设计,可得行使查询权的主体范围、查询范围以及相应配套制度等等相关问题均须细致探讨,并最终合理确定各种细则,否则该权利将失去操作基础和适用空间。目前,就查询主体而言,立法规定为"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就查询范围而言,立法尚未明确,众说纷纭。对此进行深入而有益的探究将有利于增强该制度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程序对抗权应该是行政相对人在遇到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违反法律(主要是程序法律)而采取的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对抗违法行政行为的权利。程序对抗权在理论上、立法上以及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尚待完善。“自然正义”、“正当法律程序”和“控权论”是行政相对人的程序对抗权的法理渊源。我国对行政相对人的程序对抗权在理论研究、立法和行政过程中都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从理论研究、立法和行政实践中加以强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自然人具体人格权的法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法理论对于支配权、请求权的划分 ,主要是针对物权与债权 ,而“支配”并非人格权的主要权能和基本特性 ,且生命权、身体权以及健康权的主要目的仅在于抵御他人的不法伤害 ,故其不属于支配权。而名称权、肖像权中的确存在某些支配性质的权能 ,表现为自然人对其名称、肖像在一定范围内的使用和利用。隐私权所保护的个人私生活秘密的范围和强度 ,要受公共利益、公众知情权以及社会观念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刑事简易程序是以被告人部分权利的牺牲为代价的,这就决定了简易程序就像一把双刃剑,在保障了被告人一部分权利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损害了其另一部分的权利。我国刑事简易程序中被告人权利保护存在诸多问题,结合相关国际条约及其他国家的立法规定,应从明确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赋予被告人程序选择权,保障被告人辩护权,建立公诉人出庭制度等方面加强我国刑事简易程序中被告人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以德治警"方针是"以德治国"方略贯彻到公安队伍建设中的充分体现,是一种辩证的治警理念."德治"观和以德治警有着深刻的内涵,当务之急是探讨坚持以德治警的必要性,尤其是加强以德治警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6.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特征,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内容。因此,各国民法无不在实质上通过各种不同的表达和案例实践总结出关于自然人权利能力的内容。相比之下,大陆法系对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理解更具特色。本文论点主要建立在大陆法系中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理论之上,并结合我国关于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理论探讨和现状来反思自然人权利能力的内涵,试图为我国民事主体理论体系的完善提供有益的探讨视角。  相似文献   

17.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决定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和谐,同样,人与自然关系的对抗也决定着人与社会关系的对抗。人类只有通过改变其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将人与自然的这种对抗性关系转向和谐性关系,进而才能建立起一个美满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自然人作为贸易的鼻祖 ,在中国却被长期隔离于对外贸易领域 ,这一计划经济的遗物越来越悖离我国经济改革的历史走向。为充分利用中国入世的潜在利益空间 ,消除和防止体制不公滋生的腐败 ,纠正我国对外贸易的实质不公 ,赋予自然人对外贸易权应当提上议事日程 ,不应让自然人的外贸权只是一种回忆和期望 ,我们已经处于让它重新变现的时代。国家对自然人从事外贸仍然可以并且能够实施宏观监管  相似文献   

19.
法律文书的教学必须从务实致用出发 ,以社会需要为目标 ,方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 ,教师必须改变目前写作课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掌握法律文书写作方式的基础上 ,进行更多的写作实践  相似文献   

20.
财产支配权与人身支配权由混合走向分离,是财产支配权历史演进中的一条清晰脉络。从罗马法到日耳曼法,再到中世纪欧洲封建制法,财产支配权与人身支配权一直处于混合状态;欧洲封建社会后期,生产力的发展急迫地叩响了二者分离的大门,至资本主义法,二者便彻底走向分离。而在我国,二者混合的历史极其漫长,直至新中国成立才得以彻底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