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998年"安华事件"打破了马来西亚族群政治的格局,从族群政治转向超族群的公民政治渐成潮流,并形成"两线制"新格局。为应对新形势,民主行动党突破华人政党的范围,及时作出重大政策调整,提出"世俗民主"的"第三条道路"政治路线,政策重点转向促进政治民主、社会开放、扩大公民自由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号召建立一个民主、公平与福利的国家。因此,它不仅获得大多数华人的支持,而且得到相当部分马印等族群的支持。然而,马来西亚族群政治根深蒂固,民主行动党从华人政党向全民政党的转型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民主,是世界范围内哲学社会科学中最有影响力的概念之一,也是当今世界被最大多数人认可的核心价值和制度模式。人类世界是被话语建构的世界,话语是建立在概念基础之上的,在这个意义上,谁主导了民主概念,谁就掌握了民主话语权。2016年美国大选使美国自由民主制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也为中国建构自身的民主概念、确立中国民主话语权提供了良好的时机。然而,要想在民主理论领域完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立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概念"的要求,中国学者必须了解西方自由民主话语权的构建过程,了解西方学者构建自由民主话语权与反对人民民主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基于这一认知,中国人民民主话语建构必须建立在解构自由民主的基础之上,并对它的核心问题进行有效回应。与自由民主的反人民性不同,人民民主是真正强调人民主权的民主观,是对多数利益的维护,是民主政治公共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于时语 《南风窗》2007,(21):90-91
美国半个世纪以来对付共产主义和其他世俗敌手行之有效的"现金方式"和"包办民主"之所以面对伊斯兰信仰却突然失灵,正是伊斯兰民主潮流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中国政治话语体系中,人民民主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俄国经验和中国实践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以"人民当家作主"对人民民主的概念与内涵大而化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论断提出之后,以扩大人民民主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被提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人民民主究竟是什么、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成为理论界需要首先回答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在政治学和社会学中,没有比"危机"更臭名昭著的概念了:福利国家危机、政党危机、议会危机、合法性危机、结构危机、财政危机、欧元危机、中东危机、专制危机,还有经常发生的民主危机。关于民主危机,存在三个主要的讨论。首先,在公共话语体系中,有一个观点似乎比较盛行,即对政治精英、政党、议会及政府的信任危机共同形成了一种整体意义上的"民主危机"。其次,政治理论从一开始就假定没有危机的民主是不可想象  相似文献   

6.
在冷战时期,经过两代人几十年的努力,西方国家最终实现了民主话语权的逆袭。今天流行的自由主义民主理论是通过"三步走"而建构起来的,第一步是改造民主的概念,第二步是将民主框定在自由主义框架之内,第三步是改造合法性概念并论证只有以竞争性选举为核心的自由民主政体才具有合法性。自由民主是高度附条件性的,那就是发达的资本主义、约束权力的自由主义和均质化的政治文化。然而,理论上以竞争性选举为核心的自由民主与西方国家建设中的"时间性"逻辑南辕北辙,结果效法自由主义民主理论而转型的国家基本上陷入"无效民主"的泥淖,沉迷于冷战胜利的西方国家也因自由民主的神话而丧失了制度更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国内学术界,民主社会主义虽谈不上是理论热点问题,但有关于它的讨论却不时泛起涟漪。然而,民主社会主义自身所信奉的多元化价值观、西欧各国社会民主党在纲领上的不同侧重以及实践中形成的不同模式,使相关理论概念异常庞杂混乱,国内对其讨论中也常常出现某些似是而非的论点。认真研究和讨论民主社会主义,前提在于对其理论和概念的系统把握,而日前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民主社会主义理论概念》一书对此所作的阐明,至少为我们研究和讨论德国版的民主社会主义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理论概念基础。  相似文献   

8.
王江雨 《南风窗》2011,(11):32-36
把新加坡理解成一个没有民主的专制社会绝不只是许多中国人的错。在某种程度上,这是新加坡之外的世界对新加坡的普遍印象,甚至也是某些新加坡人的根深蒂固的自我认识。然而就其政治制度的基本设计而言,新加坡算得上是个民主社会。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人们越来越视经济民主为左翼的"大概念"。虽然其基本的内核——经济的各部分应该受民主监督——并不新颖,但是经济民主作为一个明确的政治范式、作为相对密切且内在一贯的批判和改革行为体的出现,却是新的、有意思的发展。我们可以在100年前甚至更久远的时代找到关于经济民主的一些表达,如科尔(G.D.H.Cole)就认为"民主原则不仅仅主要应用于社会行动的一些特定领域,如人们所熟知的政治领域,而  相似文献   

10.
南方朔 《南风窗》2013,(21):95-95
"自由"到底是什么的确讲不清楚,但"不自由"就比较容易讲清楚,将特别"不自由"的项目消除了一项,"自由"这边就增加了一项。所有复杂的大问题,都可以用这种"负面消去法"。人们普遍都有一种思考习惯,那就是当时代改变,某一种价值出现,人们就会设定出一个大概念,希望用这个大概念来谈所有的问题,像"自由"、"民主"、"平等"、"人道"、"幸福"、"文明"等就是这种大概念。在方法论上,我们称这种大概念的思考是"方法论的全体主义"。  相似文献   

11.
中东变局是一场席卷阿拉伯世界的地区性政治与社会运动,既有共性特征,但在不同国家又有巨大的差异性;阿拉伯国家在政治、经济与社会领域存在的积弊,是中东变局的根本原因,但也受到美国"大中东民主计划"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民主变革和民主转型无疑构成了中东变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阿拉伯国家均在进行民主转型和民主改革,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伊斯兰教、军人干政和地缘政治因素构成了影响阿拉伯国家民主转型的核心因素。从伊斯兰教与民主转型的关系来看,教俗对立将继续困扰阿拉伯国家民主转型,同时温和伊斯兰力量也将探索伊斯兰特色的民主道路,伊斯兰与民主的关系将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并不断进行调整与重塑。从军人干政与民主转型的关系看,阿拉伯国家军人干政的消解需要经历从民主启动、民主巩固到民主运转的长期的历史过程,同时有赖于宗教与世俗关系经长期磨合互动后而走向正常化。从地缘政治与民主转型的关系看,阿拉伯国家内部复杂的宗教、教派和族群矛盾,阿拉伯国家间的矛盾、意识形态竞争和地区领导权的争夺以及西方大国的军事干涉和民主输出,都加剧了阿拉伯国家民主转型的动荡。  相似文献   

12.
尽管后社会主义国家全盘照搬西方市场化民主和其所依托的"转型学"假设都备受批判,"转型"本身却已成为一个"神话般诗意的概念",并且依然是"一种近似正统的学说".  相似文献   

13.
西式自由民主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民主话语体系之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渐趋协调,关键在于围绕议会、选举、政党三位一体的"代议民主"核心制度安排,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体论述;同时,以"自由"替代"平等"作为核心价值,在本体意义上把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界定为维护个人自由。西式自由民主制度与民主话语体系成功的诀窍在于本体意义上自由民主与政体意义上代议民主的"表里相济"。围绕民主话语体系与民主政治实践之间的表里关系,在民主内涵等基础性概念的理解问题上展开对西方民主的反思,有助于探讨中国在民主话语和政治实践上另辟蹊径的可能方向。与本体意义上的人民民主相适应,中国政治改革需要着力落实的是政道意义上的参与民主。  相似文献   

14.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积极成果。20世纪在民主理念长歌行进的过程中,各种民主思想和理论围绕着民主的概念、主体、行为、价值等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与交锋,这些对自由主义民主理论形成了强大的挑战。实际上,民主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恒定模式,真正的民主不应该崇拜任何绝对的真理,它是一项正在进行的工程而不是一个已经完全达至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民主解固"概念的提出挑战了民主巩固范式的如下基本假定:民主巩固是一条单行道,一旦民主国家在一些条件上越过临界值,民主制度将永久存在。然而,最近的经验表明,民主巩固并非民主发展的静态终点,一个民主巩固的国家仍然会面临民主解固的危机。福阿和芒克指出,近年来一些民主巩固国家普遍存在的三种政治现象显示了民主解固的可能性:第一,年轻一代公民对民主制度和民主价值的支持度下降;第二,越来越多的民众投票支持以民粹主义为号召的政党及其候选人;第三,民主政府的治理水平出现明显下降,民主制度的运作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困境。虽然学者们对民主解固命题成立与否意见不一,但民主解固概念的提出说明,西方现行的自由民主制度并非历史发展的终点。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基层民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对所在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民主自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基层民主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稳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实践不断深化.但必须看到.当前我国基层民主建设中依然存在着大量制约民主发展的因素.当然,中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而不是"急进"过程.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积淀了两千年封建专制主义的土壤上,建设基层民主更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争民主的女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人 《南风窗》2008,(2):37-39
张锦明是一个不甘平庸的女人,她坚持认为:"中国要在民主的实践中学会民主,执政党的民主才能带动整个国家的民主。"  相似文献   

18.
限制拉美地区民主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以及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存在,民主包容理论、民主赤字理论以及自由主义理论的一些观点都不能解释近现代拉美地区不平等性的根源。基于上述认识,本文分析了拉美地区福利政策的特点,对拉美自由主义的某些缺陷以及一些政治学家提出的"社会民主"的概念作出了批判,解释了拉美特色民主的深层意义,探讨了重构拉美地区社会民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冷战时期,为了与以"人民民主"为指向的社会主义国家争夺民主话语权,美国政治科学家参与了一场规范民主概念的行动,这场行动最终确立了自由民主观在民主化研究领域的范式地位。苏东剧变之后,自由民主逐渐在世界各地包括美国遭遇了实践危机。面对危机,政治科学家对自由民主的批评和反思大多停留在政策领域,很少探讨概念本身存在的问题。根据托马斯·库恩的范式革命理论,政治科学家研究成果呈现的操作性批评的反复性和前提性批评的缺失性正是自由民主范式危机的表现,它预示着民主研究领域将面临一场范式革命。  相似文献   

20.
推进"民主"一直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个目标。冷战结束后,美国大大提升了推进民主的地位,特别是布什在第二任期内,更是将推进民主作为全球战略的最重要目标之一。美国推进民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所以推进民主要服从于美国总体的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这就使得美国在推进民主时经常采用双重标准并且将推进民主作为贯彻总体对外政策的一张牌。美国推进民主战略客观上有助于民主政治在世界的扩展,但是却会对世界和平、地区稳定与安全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