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石茹 《创造》2002,(4):29-30
民族文化资源是各民族的宝贵财富,从思想、道德、观念到舞蹈、音乐、戏曲包含了各个民族的发展史,倾注了各民族千百年来的心血和智慧。在云南新世纪的发展中,“民族文化大省”的理念和既定战略,使民族文化资源陡然从过去比较单纯的文化概念升级到了涵盖文化、经济的开阔层面,也具了战略价值。但是,在“民族文化热”中,还有没有某种值得忧虑的近视呢?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史文物之众,历史书籍之多、历史传统之厚、民族风情之浓,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云南是具有26个民族的多民族省份,历史上形成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
刘少东 《人民论坛》2013,(18):240-242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由于历史风土、社会条件和文化宗教的不同,使得不同的民族形成了不同的国民性格、民族精神以及独特的文明形态。就日本民族而言,其性格、精神的形成同样也离不开其特有的历史风土等诸多因素。如果我们沿着历史和现实的民族性运行轨迹溯源追寻,就会发现日本这一民族的凝聚力建成的使然。  相似文献   

3.
日本在特殊自然历史和文化传统基础上形成了迥异于东西方其他国家的独特情报文化,呈现出全民情报观念、实用主义情报理念和情报机构被单纯工具化倾向。这种独特的情报文化,既助推了日本情报工作发展,也导致了重大问题甚至失败。独特的情报理念引导了基础情报搜集工作扎实全面展开;崇尚"精神至上"的情报思维成为充分挖掘情报人员潜力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巨大动力;全民情报观念构建起"官民一体"的多层次情报体系。但是,情报部门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低下的文化传统导致决策与情报工作相分离的局面;过分强调"精神至上"的情报文化使情报工作常常偏离理性、客观轨道;保守的情报观念对情报工作的长期发展构成严重阻碍。日本情报文化的特征和影响,对中日构建现代科学有效的情报工作机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谷 《理论月刊》2006,(5):158-160
道家思想在日本的传播,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研究道家思想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学界对此关注不够。本文主要通过对日本思想文化史上一些代表性的人物和文献如圣德太子、《古事记》、《怀风藻》等的分析,对日本古代文化中所包含的道家思想作了一个概述。  相似文献   

5.
雷鸣  项松 《求索》2010,(11):80-82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国家,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生成了日本浓郁的富有杂糅特性的岛国文化。这种文化的杂糅就是日本长期以来对外来文化的学习、模仿与吸收。日本文化在其自然的演化过程中,自弥生时代的农耕文化,就不断被诸多非本土文化所渗透。从其文化的形成历程看,日本文化对非本土文化的借鉴与吸收,促成了日本文化的三次历史转型:大化革新前后对中国儒家文化及隋唐文化的吸收;明治维新时期对西方民主科学文化的引介与创新;1945年"二战"后,借鉴并吸收美国先进的政治及经济管理文化。经过三次质的转型,日本文化成就了日本在世界上无可争议的经济大国地位。而今,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也将随着国家间的经济交往而不断强化。  相似文献   

6.
和慧军 《创造》2013,(5):70-71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并赖以生存的一切文明成果的总和,是该民族区别于其它民族的个性特征。先进文化,对个人而言,能发掘新的精神因子,提炼新的思想元素,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行为、品格的完善,形成积极、健康、宽容的心态;对社会而言,具有价值导向、道德评判、凝聚人心、增进融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日本政客策动"购买"钓鱼岛导致中日关系紧张化,严重破坏了来之不易的中日友好关系,两年来已受到各方的谴责,但对政客得以滋生的条件和背景,却少见历史文化视角的探讨。通过文化基因的检测把握肇事者既危害亚洲各国,又伤及日本民族的性格形成背景,不仅有利于我们预测事态的走向,增强应对定力,还可从日本青年教育的成功与弊端中,获得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创建和传承的物质精神成果 ,意识形态是自觉地反映一定社会集团利益的系统化的思想观念体系。作为过去历史活动的表征 ,经过选择和积淀的传统文化构成了特定意识形态观念体系的思想源泉和心理支撑。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反映出现实对历史的延续 ,社会主义观念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折射出民族文化的底蕴与铺垫。认识和把握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由此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博士以独自的体验,探讨了中国西南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揭 示了日本民族文化来源的多元化和历史发展的原动力,至今已发展成为日本的应用学术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佟拉嘎 《前沿》2008,2(2):45-47
经济与文化的关系问题是老课题,也有明确的答案。文化是不朽的,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涌现新的内涵。民族文化对民族经济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表现出更加明显和不可缺少的一面。民族文化特质一旦形成对民族经济具有持久的影响力和推动力。本文从民族经济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出发,以蒙古族开放性民族文化与内蒙古民族经济发展为例,明确发展民族经济应该有发展民族文化的自觉,才能使民族本身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启辉 《前沿》2010,(5):105-107
文化对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多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因素、特殊的地域环境因素及各民族自身的不同发展等原因,形成了多种文化特性并存的局面,从而导致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思想观念落后,进而制约了多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发展进程。本文从文化因素的层面入手,对多种文化特性的形成及原因、局限性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旨在更好地促进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正确理解多民族地区文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中国传统文化是具有非凡融合力和会通精神的文化,这种文化注重和谐,把人与自然界有机联系起来,对待诸家学说采取兼容并蓄的学术主张。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全球化浪潮对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与精神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境内外大量的思想文化相互渗透,形成各民族的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局面。在我国,西方文化作为一种“强势”文化进入,对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冲击。只是这种影响已然不见了一个世纪前东西方文化正面交锋时的那种阵痛,人们几乎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好莱坞和麦当劳。然而,由于西方文化本身的良莠不齐以及传播过程中的泥沙俱下,以及  相似文献   

14.
南桂香 《今日民族》2011,(12):30-31
耿马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民族文化资源富集之地。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着自己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以傣文化和佤文化为主体,其他世居民族文化交相辉映的多元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根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社会和谐的社会文化生态,维系着中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贵州历史上就属于多民族地区,呈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在不断汲取中原文化的过程中,各民族通过文化交融,形成了以德为本、厚德载物、应势顺时、顽强拼搏、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精神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6.
徐金安 《人民论坛》2010,(10):40-41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是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和心理感情。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正>人类历史的发展证明了一个基本事实,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都是文化长期塑造影响的结果。现代心理学认为,存在着人类生活中一种影响制约我们思想行动的集体无意识。这种集体无意识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本自信和强大软实力的表现。文化自  相似文献   

18.
赵必珊 《理论月刊》2009,(5):162-164
美利坚民族在相对较短的历史中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它在潜意识里规定着美国核战略制定者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从表象上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美国核威慑战略因时因势作出了相应的调整,表现出动态的一面;但从精神实质上来看,美国的核战略一直保持着信仰实力、主动强势和务实的观念,表现出稳定性的一面.因变性反映了美利坚民族文化注重现实的特点;稳定性体现了美利坚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9.
段伟 《传承》2011,(25):58-59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近年来,开封市紧紧围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利用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独具特色的节会品牌,大力弘扬优秀传统节日文化,为开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文化动力、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  相似文献   

20.
吴春梅 《中国发展》2007,7(1):93-96
传统文化蕴涵于中国历史的发展、衍变之中,大一统的文化思想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地理疆域上的统一。中华文化是由各个具有显著特色的地域文化构成。明清时期的徽文化既是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又具有主流文化的地位和影响。徽文化所彰显的聚族而居的文化特征,蕴藏了浓厚的爱乡爱国的感情,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情绪。徽州宗族文化造就的礼与法的圆满结合,使儒家的价值观渗透到社会各阶层,成为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加强了民族文化的心理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